最近,我跟工作室的小夥伴一起,在刷一部大熱的美劇。

刷劇時,小夥伴驚歎于編劇的構思,要做一期解說視頻。

而我,則微笑不語,想起了一部國産作品。

那部美劇,實在太像這部國産作品了。

比如,那部美劇中,女主貝絲想下國際象棋,卻因身處上世紀,遭到别人的歧視。

而這部國産作品裡,女主方百花想下圍棋,也因身處古代明朝,遭到别人的歧視。

...

再比如,那部美劇中,貝絲孤身一人,同時挑戰了二十名對手。

而這部國産作品裡,大明國手李慕清,也同樣擺下過“十日戰百雄”的階梯式對局。

...

沒錯。

那部美劇,就是今年網飛出品的《女王的棋局》。

而這部國産作品,則誕生自十五年前,首播于CCTV1。

它與它的相似,還不止于此。

《圍棋少年》

...

刷完《女王的棋局》,我關掉了電視。

沉思許久後,我打開了《圍棋少年》。

十五年前,這部動畫首播之日,我還是一名黃口小兒。

彼時,看到片中的搞笑情節,我會哈哈大笑;看到對戰情節,我會緊張不已。

如今,當我重溫裡面的故事,心中卻隻有兩種感覺,一種是驚歎,一種是悲憫。

驚歎,在于它的格局,在于它的超前性。

明朝末年,内憂外患,朝中禦史江靈運,奉命調查與倭寇私通的漢奸。

...

然而,江靈運鋤奸未成,卻反遭漢奸陷害,含冤而死。

江靈運死後,其子江流兒深知,害死父親的漢奸權勢極大,憑官府無法扳倒。

為了複仇,江流兒決心用自己的圍棋天賦,成為大明棋聖,直接找皇帝伸冤。

由此,江流兒來到了淩雲寺,懇求圓德大師敎自己下棋。

這情節,是不是跟《女王的棋局》中,貝絲的命運很相似?

都是年少失親,都是寄宿他人,都有下棋的天賦,都遇到了一位善良的老人。

...

在寺廟,圓德大師意識到,由于江流兒過于天才,自己已經沒什麼可教他的了。

于是,圓德大師送給江流兒一本《新誠全圖》,使其從中學到一招“天地大同”。

就像《女王的棋局》中,教貝絲下棋的老人意識到,自己已經沒什麼可教她的了。

于是,老人送給貝絲一本《現代國際象棋訓練》,使其從中學到一招“後翼棄兵”。

拿到棋譜,江流兒離開了寺廟,開始闖蕩江湖,挑戰各路高手。

拿到棋譜,貝絲離開了孤兒院,開始參加比賽,挑戰各路高手。

……

...

此後,兩部作品還有諸多相似情節,我就不一一細數了。

抄襲?

在我看來,這些,隻是劇本創作經常會用到的套路而已。

直到現在,距離《女王的棋局》開播,已有一個月了。

我還沒聽到任何人,指出這部劇有抄襲的嫌疑。

可數年前,《圍棋少年》出現時,網上卻有諸多聲音,令我始終記憶猶新。

許多日漫迷義憤填膺,跳出來大罵《圍棋少年》抄襲了日本作品《棋魂》。

...

但事實上?

“抄襲風波”傳出來前,《圍棋少年》的編劇,根本就沒看過《棋魂》。

至于兩者的雷同之處,也大多是鍵盤俠強行拼湊,基本等于瞎胡扯。

換句話說。

《圍棋少年》與《棋魂》之間,還不如《女王的棋局》與《圍棋少年》相似。

...

兩部作品的後期,都上升到了國與國之間的争鬥

同是以下棋為題材的作品,為何國内的觀衆,給網飛和央視的待遇竟如此不同?

無非是因為,當時的人們,缺乏文化自信。

而,缺乏文化自信,歸根結底又來源于:沒文化。

數年前,流傳最廣的一篇批評文章,是這樣寫的:

...

而事實上,此文章的内容,也可用标題中的六個字形容:令人哭笑不得。

寫此文章的作者或許并不知道,無論是堀田由美(《棋魂》的原著),還是孫曉松(《圍棋少年》的編劇),都深深熱愛中華文明。

而,無論“棋盤是六合宇宙,我心即神”,還是“天空就是棋盤,星星就是棋子”,其靈感都很可能來源于,明朝才子解缙的一段絕句:

酒過三巡,李尚書欲壓服解缙,用手往天上一指,自命得意地說:“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解缙聽罷,用腳在地上一頓,說:“地作瑟琶路作弦,哪個能彈!”

...

在我看來,《圍棋少年》不僅并非是抄襲的舶來品。

某種意義上,它還承載了許多中華文明特有的東西。

比如:江湖氣。

離開淩雲寺後,江流兒來到了西金棋院。

西金棋院的門口,挂着這樣一幅對聯:

...

在西金棋院,江流兒結識了“大明棋界五雄”之一的金威遠。

目睹了江流兒的天賦,心術不正的金威遠,将其收為關門弟子。

在金威遠的指導下,江流兒雖棋力大漲,卻四處與人賭棋。

很多人,與江流兒賭棋之後,都輸得傾家蕩産,妻離子散。

...

...

為了把江流兒從邪路上拽回來,嫉惡如仇的老國手劉南如,決定親自出手。

在與劉南如的對局中,金威遠告訴江流兒:下棋就要赢,而赢棋就要不擇手段。

于是,江流兒開始耍詐,用“長考”(一天隻走一步棋)活活拖垮了劉南如的身體。

可劉南如,還是用盡最後一絲力氣赢了棋,大挫江流兒的銳氣。

臨死前,劉南如給江流兒留下了“圍棋十訣”:

...

曆史上,這段圍棋十訣,最早見載于南宋年間的《事林廣記》。

其中的每一訣,不僅是下棋的要義,更蘊含着許多人生哲理。

比如第一訣“不得貪勝”,就是在說,切莫被勝利沖昏頭腦。

不要為了吃掉眼前的幾個子,去下不講道理和過份的棋。

...

懂得了這些,江流兒發現,自己雖是天才少年,卻從來都沒有朋友,也并不快樂。

尤其當劉南如被他耗死在棋盤上後,他的内心飽受折磨。

在周圍的棋友眼中,他更是淪為了卑鄙無恥的“魔童”。

是的。

在客棧賭棋的時候,他用盡手段,的确是輸少赢多。

可放到宏觀的人生層面,他卻是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

幡然醒悟後,江流兒離開了把自己帶上邪路的金威遠。

而金威遠,卻因想在未來少一個敵手,要把江流兒鏟除。

關鍵時刻,幸得父親的朋友妖刀王出手相救。

與妖刀王決鬥時,金威遠被一刀斃命。

江流兒見狀,迅速飛奔過去,抱起了自己的師父。

...

怎麼回事?

他要殺死你,你還為他哭?

這,就是《圍棋少年》的不同之處。

片中,金威遠雖然心狠手辣,為了利益不惜泯滅道德。

但不能否認,他對江流兒的愛和付出,還是具有一定真實性的。

假如沒有他,江流兒就不會在首次連續輸棋後找回自信,從頹喪中重新擡起頭。

...

《圍棋少年》雖是兒童向動畫作品,可它的編劇,卻從不會輕慢兒童的智力水平。

它并不像國内的某些動畫人那樣,把人物簡單畫上臉譜,粗暴地分成壞蛋和好人。

在《圍棋少年》的世界裡,每一個主要人物,都充滿了立體感,充滿了複雜性。

而,正是那些立體感和複雜性,給很多人的童年,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

很多人,不僅會記得裡面的正面角色,甚至還會對裡面的反派印象深刻。

比如:雷淩雲。

...

雷淩雲,是金威遠的另一個弟子。

和江流兒一樣,雷淩雲從小就夢想成為棋聖。

和江流兒一樣,雷淩雲從小就接受了金威遠“不擇手段”的教育。

從看到金威遠在棋壇上閃耀着光芒的那一刻起,雷淩雲就清楚地知道——

圍棋,将成為自己畢生的信仰。

...

然而,與江流兒不同的是,雷淩雲沒有遇到劉南如,更沒有百年一遇的圍棋天賦。

江流兒改過自新後,雷淩雲深知,倘若隻靠正常手段,自己永遠也無法成為棋聖。

于是,在棋盤外,雷淩雲屢施陰謀,把江流兒和其它頂級棋手搞得痛不欲生。

馬車行兇,酒裡下毒,蠱惑皇帝,挑撥甩鍋……

為了當上棋聖,雷淩雲甚至不惜殺人,從道士手裡搶走了神腦丹。

...

何為神腦丹?

吃一粒,可以提升五倍腦力,但會導緻自己頭痛。

吃兩粒,可以提升十倍腦力,但會導緻自己發瘋。

吃三粒,可以提升二十倍腦力,但用不了多久自己就會斃命。

說白了,神腦丹的作用,就像《女王的棋局》中,那個令貝絲上瘾的鎮定劑。

由于神腦丹的解藥隻有一粒,雷淩雲自己并沒有敞開了吃。

在棋聖争霸賽的最後階段,他把兩粒神腦丹,送給了江流兒的對手:棋鬼王。

...

棋鬼王,是僅次于江流兒的圍棋天才。

面對提升了十倍腦力的棋鬼王,江流兒縱使是第一主角,最終也還是力不能敵。

擊敗江流兒後,棋鬼王也因神腦丹的副作用導緻發瘋,在決賽中輸給了雷淩雲。

就這樣,天賦平庸的雷淩雲,憑借棋盤外的規則,成為上了大明棋聖。

...

壞透了?

十五年過去,我始終都沒能忘記《圍棋少年》的最後幾集。

為了證明大和民族的優越性,日本向中國派來了三名頂級棋手。

沒多久,這三名頂級棋手,就橫掃了京城的各大棋院。

沒多久,他們就向朝廷發起了挑戰,意圖徹底擊敗中國圍棋。

...

然而,在這至關緊要的時刻,第一個站出來的中國棋手,是雷淩雲。

作為棋聖,雷淩雲深知,圍棋是中國的國棋。

在圍棋領域,假如中國輸給了日本,那将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摧毀中國人的自信。

于是,雷淩雲向皇上保證,自己誓要守護中國圍棋第一的地位,守護中國的國威。

在3VS3中日圍棋大戰上,雷淩雲接受了與江流兒同樣天賦卓絕的,黑木的挑戰。

他說:

...

比賽前,雷淩雲吃下了一粒神腦丹。

可能有人覺得,這不是作弊麼?

但其實,古代的競技,是沒有禁藥一說的。

吃藥,并沒有違反比賽規則,也不會遭受良心的譴責。

所以,中盤落後于黑木時,雷淩雲當衆吞下了第二粒。

...

但,正如羅永浩所說——

這世上最大的不公平,就是智力水平的參差不齊。

許多資質平庸的人,縱使殚精竭慮窮盡一生,也隻是能摸到天才的起點而已。

冒着會發瘋的危險,提升了十倍腦力,雷淩雲也隻是勉強能跟黑木勢均力敵。

于是,他吃下了第三粒。

于是,就在自己打破智力階級,馬上快要戰勝黑木的時候,他的身體徹底崩潰了。

...

當晚,在雷淩雲的病榻上,所有曾經被他坑害過的人,都原諒了他。

而他,卻把神腦丹的唯一一粒解藥,留給了棋力強于自己的棋鬼王。

沒錯。

作為棋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雷淩雲心心念念的,依然是中國圍棋的榮耀。

...

棋有黑白。

但《圍棋少年》所傳達的世界觀,卻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與大多數通俗作品不同。

《圍棋少年》想說的,并不是主人公如何一路闖關,成為超級英雄的故事。

相反,直到故事結尾,直到三年過去,江流兒也依然沒能坐上棋聖的位置。

那他得到了什麼?

就像《西遊記》裡的那個江流兒(唐僧)一樣——

他曆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所得到的,是對圍棋真義的理解。

和見過世間百态後,平靜且包容的心境。

...

最後一幕,江流兒率隊,再次迎戰日本三大棋手。

可當包括皇上在内的所有棋迷,都把目光聚集到棋聖院的時候——

江流兒卻帶着其它五位棋手,躲開了名利,避開了世人的矚目。

他把棋盤,放置到與世隔絕的桃花美景中。

至于他與黑木的決戰,至于中日的較量,則并沒有開始,亦不會産生任何結果。

...

這說明了,在編劇孫曉松眼中,中日文化在本質上是沒有分别,且無關強弱的。

不像某些沒文化的杠精,無論什麼事都非要挑出個高下,嘲笑所謂的“抄襲者”。

最後,我還想說一件事。

某些沒文化的杠精認為,《圍棋少年》的一個“可笑之處”,是片頭曲的這句歌詞:

“和諧……和諧……化在人間和諧中……”

...

在今天這個大網絡時代,“和諧”兩個字的含義,已經逐漸被賦予了某種諷刺性質。

但實際上?

圍棋大師吳清源說:和諧,是萬事萬物的運轉規律,也是圍棋和人生的最高境界。

你看。

有些時候,我們曾經嘲笑過的“幼稚”,其實才是真正高級,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

添加公衆号:

luowj1996

不定期推送有獨立思考的高質量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