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5年,英国颁布了完全禁止男同性恋的法令,同性恋情被指亵渎行为。

1908年,剑桥大学,克里夫和莫里斯相遇了,那时他们还是青葱年少,谈论着诗歌,在校园内欢畅地奔跑,看着彼此间流转的眼神,黑夜也变成了永恒的白昼。

...

莫里斯在孩童时期便遇见了一位教授向他解释“人类”的构造,那时他并不知道,未来的日子里他将与自己的认知为敌,战斗十年之久。

克里夫的出现,让他感受到了情义的温暖,这份情义,更多是夹杂在朋友与恋人之间,他面对克里夫,大概只觉得这个男孩儿有着俊秀的面容和叛逆的灵魂,足以吸引他的目光。

...

那一日,克里夫坦诚地告诉自己:我爱你。

莫里斯一脸诧异,他明白某种不安的隐性因子在从自己的体内安静释放,他不明白为什么莫里斯会如此大胆表露自己的爱意,他只清楚,自己也隐藏着这份爱恋,不敢宣之于口,是莫里斯,让他明白:爱一个人,要敢于表达。

那晚的剑桥,静谧而浪漫,他终于踏出了勇敢的一步,爬进了克里夫的窗户,拥抱他,亲吻着他,内心的躁动从未如此明朗过。

...

...

在当时英国的法律中,同性恋情被视作违抗上帝的旨意,那些警察四处搜捕,那些男人唯唯诺诺,极力克制。

年少轻狂的岁月里,是爱情最原始的模样,莫里斯和克里夫相爱的日子里,他们一同前往莫里斯家中做客,肆意在朦胧的阳光和草地上常看时间的变更。

...

...

...

但人心敌不过现实,更敌不过时间的挣扎,克里夫打开了莫里斯心中的那扇窗,却从未进入过他真正的内心,他们试图保持一种柏拉图式的恋爱,只因克里夫害怕自己的人生毁于一旦。

...

还记得莫里斯说过的那句话吗?

他说:如果你丢下我,我将在半梦半醒中度过余生。

...

克里夫茫然,他不知道如何面对莫里斯,或许他内心有过冲动,这个人,将是他一生的课题,也或许只是一段记忆。

那就让他成为我的精神伴侣吧,克里夫想道。之后,他投入自己的事业,投入自己的生活,也投入了安逸而虚假的人生。

...

倘若克里夫没有告知莫里斯,莫里斯不会把余下的生命当做对自我的审判,他不愿看着克里夫和自己躲躲藏藏,也不愿思念着一个人,等待着一个人,尽管这个人从来没有和他发生过任何关系,他在幻想:会有这么一天的,克里夫会回到我身边。

...

但时光璀璨,时光也无情,它带走了一个人的赤子之心,带走了他对现实的妥协,带走了人世间可能最纯粹的爱情。

莫里斯接到了那通电话,克里夫说:我要结婚了,你来参加婚礼吗?

他心中的困惑如一头猎豹般,嘶吼着,狂吠着,却仍然笑颜面对,因为身处于一个黑暗的年代,所有人都无法得以见到光明,他只知道,自己在那一刻,心中再无牵挂。

...

...

思念一个人,犹如飞跃过广阔的海洋。

他和他,像老友一般,最后以手吻而终结。看着他的新婚妻子,热情而善意,他不再为他而痴迷,只一个人行走,在庄园的四周游荡,远离其后。

...

那个年少懵懂的男孩儿,对莫里斯说:先生,你好。

桑德的出现,本来看似寻常,却不想引来了他的猜忌和怀疑。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孩儿?双眼如星光般澄净,笑容腼腆而魅惑,他作为克里夫家中的守门员,是底层阶级的一员,但人的感情无法抵挡内心的火焰,他见到莫里斯那一刻,就爱上了这个绅士,他知道自己将会臣服于莫里斯的燕尾服下。

...

男人的情感,低调而含蓄,桑德知道莫里斯一直爱着克里夫,不愿打扰,如果不是那晚看着莫里斯失眠,把头伸向窗外,任凭雨水的洗礼,他可能不会踩上一层又一层的阶梯,冲进莫里斯的房间,和他拥吻,和他温柔地徜徉在月色下。

...

然而莫里斯无法跨出阶层的阻隔,他甚至以为桑德是在敲诈他,桑德寄来的信上说:我将在船屋等你。莫里斯并没有去,他的治疗师告诉他,治疗其实是没有用的,你只能接受,接受你是同性恋的身份。

他疑惑、不安,甚至害怕,害怕桑德会报复他,可桑德没有,他没有等来克里夫,只能穿着蓝色丝绒的西装,混入上流社会,只为问询一个原由。

...

...

桑德的爱,很狂野,他不像克里夫那般遮掩,反而很真实,很炙热,也很委屈。

莫里斯一面无法确定自己的爱意,一面害怕现实将他击垮,直到桑德将跟随自己的家庭离开英国,他才真正思考这一段若即若离的关系。

桑德从来没有欺骗过莫里斯,他在船屋等了两天,莫里斯没去,他亲自去找他,告诉他自己的心意。他也从来没有报复过莫里斯,因为这并无任何意义。

...

雾蒙蒙的码头,莫里斯前去送别,却发现桑德并不在,他恍然,仿佛内心生了根。

月色皎洁的夜晚,他去见了克里夫,告诉他:我爱上了桑德。

是啊,那个男孩为了自己,抛弃了一切,这正如当年自己的抉择,为了克里夫,他没有结婚,一直等待着克里夫。而克里夫却离开了,桑德留了下来,为了自己,他留了下来。

...

这金子般的心灵和纯粹的爱情让他敞开了那扇窗,在船屋内,他找到了躺在地下的桑德,抱紧着他,热吻着他,终于表明自己的心意,两人的眼睛在微弱的暗光下闪动着晶莹的泪水。那一刻,莫里斯找到了真爱,也找到了完整的自己。

...

...

...

而克里夫呢?他怅然若失,在自己平静而空虚的日子里,想起了他与莫里斯年少之际,同样如此热烈,而现在,空虚感铺满着他的生活,他的眼神,早已不再是当初那般明亮。

现实,终究让他徒留一具残骸,在夜晚的沉静中,逐渐退散人性的温度。

...

...

《莫里斯》的美,是传统而含蓄的,它隐隐带着我们对感情的眷恋,化作影中人,去渴求莫里斯心中的所爱。

电影始终在制造一种朦胧的美,克制而隐忍,并无过多的狂放,在当时那个年代看来,这部电影似乎更有跨时代的意义,在阐述人心的脆弱时,慢慢把我们代入了历史的进程里,去感知莫里斯人生的爱与愁。

...

 另之,我们在这部电影找寻到的,还有一种抓不到的时间感,写实的场景,演员的状态,故事的推进,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发。

但这部电影的美,让我们忘却了年代的悲哀,只想随着人物而游走寄托。

...

最后,克里夫沦为了现实人,莫里斯和桑德成为了书中人,现实和幻想,一半卑微,一半甜蜜。

说到底,其实我们都是如此,只是在时光的隧道里,我们仍然感谢那些出现在生命之中的人,是他们告诉我们,如何去爱,如何去拥有。

...

更多精彩资讯和影评、电影资源,关注微信号“杜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