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年前,马丁·斯科塞斯和罗伯特·德尼罗以及乔·佩西联手合作了影史黑帮经典巨作——《好家伙》。

要怎么形容《好家伙》呢?大概一句话概括: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简单的东西极致化。

不太熟知老马丁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我认为他最好的几部电影:《出租车司机》《好家伙》《禁闭岛》《喜剧之王》以及《飞行家》和《纽约黑帮》。

...

...

那么在你看过这些电影之后,对于《爱尔兰人》的天神组合,便不再觉得诧异了。事实如此,等了20年,我们终于再等到这群老家伙拍摄一部史诗般的黑帮电影。

NETFLIX毫不犹豫地砸下了1.6亿的美金来支持老马丁,就算它是流媒体,就算老马丁一再抗拒漫威宇宙和流媒体形式,却也抵挡不住自己熊熊燃烧的创作欲望,这个构思早在10年前就已产生,只是苦于没有资金投入,便一再耽搁。

即便像老马丁这般身份,也总是会在金钱和理想当中做亏损,于是《爱尔兰人》开拍之际,所有影迷就发了疯似的声称:看他们坐在那儿聊两个小时我也愿意。

...

很显然,老马丁要让你们失望了,影片不是两个小时,而是三个半小时。杜克从昨夜9点钟开始观看,竟然看到了凌晨1点钟。(可能是中间给自己煮了碗面,所以耽误了一些时间。)

但是三个半小时的电影确实比较考验人的耐心,拜托,这可是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别说三个半小时,六个小时都不会有任何阻碍,更何况还有德尼罗和帕西诺两个神级男演员的碰撞。

他们俩于《教父》和《盗火线》之后,三度合作,只是如今,两人都已古稀之年,却依然保持着充沛的精力和创作力,这样的电影你还能拒绝吗?

...

马丁· 斯科塞斯,一个烙印着“社会观察家”的导演,在其漫长的导演生涯里,拍摄了将近30部电影,《爱尔兰人》却耗时最长。

资金的断裂,演员的推敲,剧本的打磨,时长的调试,拍摄期间的困难。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但一个真正爱电影的导演总是可以解决所有的阻碍,如老马丁所说:电影是我的理想天堂。

...

曾几何时,看老马丁的电影总觉得酣畅淋漓,肆意潇洒,在无形的鬼面社会中来去自如,快意恩仇的黑帮江湖,使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跃然于银幕之上,每一次历史事件的推动都改变着我们对自我的认知和看法。

他拍了一辈子电影,有一半几乎是黑帮片,人们问他为什么喜欢拍黑帮电影,他说那是他所投射的另一个世界,我希望在那个世界中看到自己隐藏的一面。

...

但我在看完《爱尔兰人》之后,有短暂的两分钟时间,产生了一种错觉,那种错觉是我像在看《好家伙》,却又不是。

再过了十秒钟时间,看着罗伯特·德尼罗孤独地坐在自己的房间,留着一条阴暗的门缝,镜头拉远定格,背景音乐成为了缄默的代名词,那一刻,我感慨万分,心想着他们终究还是老矣。

那个剃着莫西干头,英俊不羁的出租车司机老了,他现在孑然一身,就连圣诞节也都无人相陪。而戏外呢?德尼罗也老了,那个我最爱的男演员又还能拍几部电影呢?

...

...

01 刷房、暴徒和公路


我在这里说的《爱尔兰人》并非情怀的卖弄,这不是老马丁的风格,也并非影迷的感叹!

在老马丁的影像语境中,自然而不故作姿态是他最显著的标志,那些肆意游走的人物和明了畅快的剪辑,以及上个世纪最为特色的场景设置是作为电影而存在的最重要核心。

《爱尔兰人》同样如此,在三条平行叙事线上,呈现了一个历史衍变,由画外音、倒叙和插叙进行叙事的推进,把一段帮派史诗浓缩在3个半小时的影像里,毫无拖沓,毫无尿点,更毫无张扬之意。

这是老马丁对于自我的审视和判断,他想要的《爱尔兰人》是一首非古典式的回首挽歌。

...

...

而历史背景的延伸,实则是整个故事的灵魂,战后的美国,混乱不堪。帮派、工会、组织、群像、罪犯,在一片唏嘘中敌不过时间的手刃。

弗兰克·希兰作为群像的底层阶级而登场,他所讲述的故事关乎他自己,更关乎整个社会的演变。

他是一名退伍的卡车司机,话不多,行事暴力直接,认识罗素后,他的下半辈子都将改变,他杀人不眨眼,帮忙解决任何影响帮派发展的“匪徒”。

而经罗素介绍,他又认识了美国工会主席吉米,参与到政治之中,他们暗中操作总统大选,时常活在杀戮和谎言之中。大半辈子都在和枪打交道,弗兰克的一生,看似冒险而华丽,却极为荒芜和虚幻。

...

...

...

影片从弗兰克的讲述开始,他生平的故事在一场叙述展开,紧接着跳转至1975年的底特律公路之行中,他和罗素以及各自的太太正在驶向一个秘密之地,影片未作解答,也是在逐渐的交谈中,画外音才把我们带到另一个空间,也就是弗兰克和罗素相识的时间地点。

这并不是老马丁惯用的叙事手法,却很连贯性地把故事脉络和时间顺序串联在一起。

...

...

开头给出的注释实则是一个隐喻——“听说你是刷房子的人”。

刷房子是黑帮黑话,杀人时血溅墙壁之意。而弗兰克正驶向一条未知的道路,他要等待着一道道被刷的墙,也要打开一道道时间的闸门,建立自己的过往人生。

...

02斗争、忠诚和友谊


纵观全片,大有斯科塞斯历史影片的缩影,他很擅长描述男人的戏码,男人在他的影像里,是梦境也是地狱。

过往的老马丁,似乎更肆意妄为,动作场面和人心描述更为亢奋有力。但《爱尔兰人》留下的却是暴风后的平静,这是老马丁人到老年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他不再抒写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暴力史,但其过程却仍然觉得有趣和燥郁难安,这极具考验导演的能力,我们在观看的过程当中,一直在跟随着镜头去游走,这是一种镜头在先,故事在后的体验。

...

...

...

弗兰克和罗素以及吉米,三个人的一生都困惑在斗争之中,各自性格不同,弗兰克沉稳,罗素内敛,吉米却很狂躁。

倘若其中一人出事,其余人必会帮衬,这是人与人处事的规定,在社会的阴谋论中,忠诚一词显得尤为可贵。

三人都在为自己的名利和欲望做忠诚的考验,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抵挡住最后的防线。我们始终要看透一点,影片表现的人物特征和故事情节并不是最重要的,在其强大的背景支撑下,故事背后的能量才是我们所要关注的。

就像《好家伙》一样,男主角亨利是时代的一股洪流,却被淹没在人性的背叛之中,最后提醒着我们,不要和自己过不去,惨做生活的囚徒。

...

《爱尔兰人》的弗兰克显然不这么想,他对罗素忠心耿耿,他对名利并不看重,他对家庭有强烈的保护欲,但这一切都在和他的真实人格渐渐疏远,他的女儿从小看着他暴打街坊,所以从不敢对他有过多的言语。

...

直到最后,他孤独的在养老院静坐,四个女儿,无一来看望。不能说他不爱家人,只是他的表达方式过于偏激,引起了女儿们的不满。

那些老战友,那些他要保护的人,都一一身亡,只留他一人,对着神父忏悔自己的过错和秘密,那个神秘的失踪案至今无人破解,就连FBI也都无法从他口中得知真相,得到的回应依然是:“谁干的?”

...

谁杀了他的好朋友吉米?很可能全世界的人都不会相信是他自己干的,他为了保护家人,为了不背叛罗素,枪杀了吉米,干净利索,毫无破绽。

...

...

03时间、平凡和孤独


我们从小便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其实对于故事中的人物,尤其是弗兰克,我们总会深有惋惜感,甚至觉得他不至于落得孤独终老。

但人们错失和得到的东西是成正比的,当他决定放弃陪伴家人的时间,全心投入男人的天地时,他就应该猜想到最后的结局。

或许老马丁也有这样的叹息,他拍了大半辈子电影,在片场度过的时间胜于陪同家人。同样的,我们在《爱尔兰人》中得到的依旧是珍惜两个字,看似简单,却极为困难。

...

...

吉米死于最信任的朋友之手,罗素死于监狱的中风之中,弗兰克为自己选了一具绿色的棺材,默然等待死神。

这些叱咤社会的风云人物,最后都敌不过时间的安排,这就是最终的归属,没有人可以躲过。

...

老马丁在影片当中减少了暴力的场面,就连杀人的镜头也都直截了当,毫无渲染,只一个中景或者环绕镜头来替代人物行事的迅猛。

岂不知,他不忍让特写的德尼罗挣扎在血腥中。也不想让当年狂躁的乔·佩西在镜头前痛苦不堪,只一个进教堂的远景来替代死亡的降临。就连帕西诺的死也都隐藏在德尼罗的悔恨中,我们看不到一个全面的特写镜头,只能在德尼罗泛红的眼神中感受到他的悲痛。

...

...

...

那些江湖制造和恩怨情仇,到最后都化为平凡的分秒,流逝在了苍老的岁月里,所谓《爱尔兰人》,更是意旨一群平凡的人。


老马丁的克制和隐忍在《沉默》之后愈显浓烈,这位在世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也在同时间做斗争,通过电影的阐述,唤醒人们心中的热情。

...

我曾看过他的纪录片,其中描述道他在拍《雨果》时,就连刷牙都在构思电影的场景。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如此痴狂,把时间奉献给一个你真正热爱的东西,我只知道,在这群天神面前,时间是不存在的,他们因电影而存在,亦为电影而活。

简言概之:电影才是真正的天神,化腐朽为神奇,让我们爱不忍释。

...

...

...

更多精彩资讯和影评、电影资源,关注微信号“杜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