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今年實慘!

在國外疫情還未穩定時正常舉辦不說,各路大牌導演紛紛跳票,導緻入圍的電影都毫無熱度,隻有部分影評人和影迷買單。

...

除了前幾日蒂爾達·斯文頓拿下終身成就獎與大魔王同框掀起了一陣高潮後,就連許鞍華今日拿下終身成就獎也都鮮少人知,不過内地看許導演作品的人本來就不多。

...

凱特·布蘭切特與蒂爾達·斯文頓

...

凱特·布蘭切特與許鞍華

那麼為什麼威尼斯明知道線下舉辦是冒險之舉,仍然要一意孤行呢?

制作一部好電影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馬丁·斯科塞斯說過:“沒有導演不想讓自己的電影在大銀幕上播放。”

...

的确,誰不想去電影院看電影呢?

可當一個藝術成為一種商品時,并不是所有人都會為其買單,而同樣的,電影節的意義便是如此,為所有藝術佳作打開一條大門,讓更多人了解并深入電影的魅力。

所以在這裡要為所有認真拍電影的藝術家們鼓掌!!!

...

但今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也不是沒有高光時刻,首先能把凱特·布蘭切特請過來就已經足夠有排場了。

大魔王前兩年剛去戛納當了個主席大人,現在又跑到威尼斯來秀一波了,憑什麼她能夠讓戛納和威尼斯紛紛抛出橄榄枝?

...

原因有三,第一是她的星光和人格魅力太強大,無論走到哪兒,都會有不間斷的閃光燈;

第二,論時尚藝術,大魔王也是首屈一指的“毯霸”,幾乎不出錯,并且還能夠同樣一套衣服換着搭配,既好看又不鋪張浪費;

第三,誰叫人家實力爆表,演技一流呢?當演員能夠到這個份上,全世界也找不到幾個,兩座奧斯卡獎杯,7次提名,也是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影後。

今年她再度發聲,留下這句經典名言:“誰說長得好看的人沒有實力和内涵?”

知道啦!說的就是你自己,可就是這份自信和霸氣讓所有影迷愛得死去活來,徹底臣服在她高貴冷豔還逗比的人格魅力下,彎成一盤蚊香。

...

我幾乎看了她所有電影,講真,很難相信在這麼高辨識度的情況下,她的表演還能打動你,想當年大魔王未成魔,影迷都把她稱作“少爺”來比喻她的英姿飒爽(很多新影迷估計還不知道這個稱号吧!)

那時她就已經是個“戲瘋子”了,很多類型迥異的電影都留有她的痕迹,而在她早期作品中,我最愛的還是這一部——《疾走天堂》。

...

這是一部凱特容易被遺忘的冷門佳作,相較于她後期的《藍色茉莉》、《卡羅爾》、《飛行家》等片,《疾走天堂》中的她保留了英氣和銳氣,也多了一些女孩般的稚氣和溫婉。

她總是能夠讓個人魅力和角色融為一體,并将角色吞沒在身體之中,這樣的人,我們姑且稱之為“生來就該成為一個演員”。

...

...

...

但《疾走天堂》打動我的真正原因是湯姆·提克威的感性唯美形态。

我們在其作品裡能夠多次感受到這樣的形态,如《香水》,如《雲圖》,再如《羅拉快跑》。

...

《香水》

...

《雲圖》

...

《羅拉快跑》

而《疾走天堂》和上述幾部作品最不一樣的,是一種悲怆而失控的浪漫在隐隐作祟。

...

我一直認為湯姆·提克威具有很強烈的電影先鋒意識,通過美學和視聽創立了自己獨特的古典文學和現代電影的結合體。

《香水》的高難度文學還原已讓人為之沉迷,《羅拉快跑》卻用蒙太奇視聽系統證明了電影的可創新價值。

...

...

《香水》

《疾走天堂》卻是最具唯美形态的,它将理性語言完全打碎,把浪漫和愛情上升到一種極緻。

...

可是在故事背後,卻隐藏着自由和罪惡的悲怆。

加之凱特無與倫比的銀幕魅力,這部電影就像一首詩和古典樂的交彙,菲莉芭是那首音樂,人生起伏不斷,卻充滿着危險的未知感。

菲利普則是那首詩,因為愛上一個人,所以用盡全身力氣。

...

...

...

菲莉芭和菲利普,原本隻是陌生人,卻因為一眼,就要冒險一生。

誠然,我們還容易忽略故事的創作者,他的名字足以響徹影史,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

如果我們把《紅》《白》《藍》三部曲以及《兩生花》代入到《疾走天堂》的視角,那麼你會發現創作者本身的個性和思想決定了故事的風格和厚度。

...

而湯姆·提克威用它寫意化的手法再度極緻化,兩者達到精神的統一,正如男女主角的際遇與愛戀,在一場蓄意謀殺中展開,又在一場追捕逃殺中結束。

...

可這終究是一個愛情和自由至上的故事,被包裹在一場爆炸案之中。

菲莉芭是那個兇手,也是她一生負罪的開端,她的丈夫因吸毒死亡,她的學生同樣因為吸毒而失去生命。

...

而當她發現背後的毒販是一家大型公司的老闆後,她尋求當局警察的幫助,可警察多年來毫無回應。

于是她決定自己動手,準備用炸彈炸了那該死的王八蛋。可沒想到炸彈陰差陽錯被拿走,最終炸死了四條無辜的生命。

...

...

...

當菲莉芭聽到這個消息後,她的負罪感注定伴随一生,然而當她發現警察局長和毒販是一夥時,所有的困惑和自由都化作無奈的長歎聲,他們通過審訊來磨滅所有的佐證,也通過審訊來折磨一個女人的身心。

...

我們本以為故事會是一段傳統模式的自我救贖之路,卻在菲利普那一眼後,徹底打碎了我們的構想。

那一眼,似乎凝固在了時空之中,永遠都不會融化。菲利普隻是一個普通的警察,父親曾是警察局長,如今他接過衣缽,内心毫無波瀾。

而當審訊中他為菲莉芭翻譯時,他才發現,愛上一個人,隻需要那深切的一秒鐘。

...

...

...

這樣的設定難免會突兀,或者令人難以信服,可是我卻感知到了菲利普心中強大的情感支撐點。

...

杜魯門·卡波特曾在《冷血》中建立了一個自我與罪犯的聯系點,當你深入一個人的過去和現在時,一種隐藏的失控情緒會被放大。

而菲利普正是那個失控之人,說他一見鐘情也好,說他被眼前這個女人感到惋惜和憐憫也好,他的情感在那一眼已被透析,仿佛生命找到了歸屬。

于是他決定冒險,完美計劃了一出逃獄。

...

...

...

逃獄的過程猶如走鋼絲般令人心驚膽戰,但菲利普用臨危不亂和臨機應變化解了所有的危險。

隻是,他們徹底淪為了一對亡命鴛鴦。

這仍然是一部結局透明的電影,可我們卻忍不住想要追随着他們的足迹去流浪,哪裡才是家園?哪裡才是自由?

...

...

...

對于菲莉芭而言,自由已蕩然無存,她的命運已經被罪惡纏身,當她聽到菲利普在教堂深情表白時,她的絕望已經掙脫了枷鎖,在疾速沖向自由的邊界。

...

而對于菲利普而言,愛上一個人,便是自由,他無謂自己的命運,也無畏危險的境遇,他隻渴求愛上一個人,傾其所有去愛她。

...

事實上,他做到了,父親如此理解他,還是放開了他的懷抱,菲莉芭如此希望他離開,卻仍然騙不了自己,生命的決堤,他們需要用愛來化解孤獨的險境。

...

最終,他們找到了那座伊甸園,找到了失落已久的自由。

...

當昏黃的意境擴散定格時,犯罪的亞當和夏娃成全了彼此的愛戀和依賴,他們為愛而生,亦為愛而死。

...

最後被警察所包圍時,他們做出了一個大膽的舉動,沖上了直升飛機,把自由開往天堂的邊際。

直到最後,電影名和主題才相互呼應,沒人知道結局,也沒人想知道結局。

...

...

感性的提克威和基耶斯洛夫斯基沒有闡述事情的末了,更沒有突出罪惡的人心。

他們隻把愛情當做唯一的救贖和新生,或許太理想主義,或許太不符現實,但為了那座伊甸園,一切都值得重新來過。

...

...

...

自由多可貴,人人都将為其而戰鬥,而犧牲,而奮不顧身,愛情更不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