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從街頭貨郎擔,到知名企業家,中間不止九九八十一難。

小時候的鄉村,已經是八十年代末的時間,每天傍晚,都會有貨郎擔走街串巷,吆喝着賣掉一些東西,補貼家用。這些貨郎擔多數是結束一天的農忙之後,才挑起擔子,或者推着自行車,邁着并不輕盈的步伐,再沒有小喇叭助力的情況下,使勁的吆喝,所以多數貨郎擔的嗓子是嘶啞的,這種形式的買賣,是貧困導緻的,做這樣買賣的人,隻是為了能夠為自己家孩子碗裡多放一塊肉,或是喝稀飯的碗裡,多上幾粒米。

我的爸爸曾經是其中的一員,利用冬閑的時間,做一些糖葫蘆,迎着冬日的寒冷和冰霜出門,賣掉糖葫蘆,補貼家用。雖然時間已經是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在中國大地的某一些地方,已經實現了脫貧緻富,而在魯西南的小鄉村裡,大家還過着走在改變路上的生活,一直被拖拽着去改變的生活。

經曆過那段時間困窘的人,知道其中的辛酸。描述改革開放後第一代白手起家的企業家的作品,不少,但多數是這一批企業家成長起來之後的自傳,比如知名企業家王石等,而以文學作品将這些人物載入其中的,很少,《大江東去》算是一部,且寫的真實,讓人手不釋卷。

小楊巡的出現,讓我們對這個角色很是好奇,這個挑着貨郎擔,挨門串戶賣饅頭的小夥子,江湖面臨怎樣的前景?《大江大河》中描述的主線有點多, 但也不至于多的數不清,最主要就是三條,一條是以王凱扮演的宋運輝從農家小子成長為國企骨幹,并帶領國企改革的主線;一條是以楊爍扮演的雷東寶以農家退伍軍人出身,帶領鄉親們推行承包責任制,逐漸帶領小雷家脫貧緻富的主線;一條是以董子健扮演的楊巡以農家子弟出身,從一個一個饅頭起家,從一個名副其實的貨郎擔“倒爺”成長為一個民營企業家的故事。每一條線都特别的明晰,每一個人的成長都背負着滾石上山的魄力和勇氣。

先不說别的,楊巡從賣饅頭到最終成為企業家中的十幾年内,數次入獄,入獄的理由不是打架傷人,也不是偷雞摸狗,而是違背當時的商業紀律,而這些所謂的商業紀律在後來發展過程中,多半被作廢,就是這樣一批敢想敢幹的年輕人,一路披荊斬棘,推進社會層面的改革,從而推進政策層面的調整,從而促進整個國家的發展,古今中外,很少有哪一個時代或者國家,在短短數十年内,由平民的力量推動一個國家的變革,如此成績,值得肯定。

以小楊巡為代表的民營企業或者私營企業的發展,是改革開放中很重要的一股力量。他們要頂着更大壓力,更多的創新來謀求自己的生存。他們不像國企,有國家這個絕大靠山;也不想農村改革,有萬千勞苦大衆為受益者,再加上中國傳統文化自古以來對商人的貶低,“無奸不商”啊,“唯利是圖”啊什麼的,以至于很多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重重,一直到改革開放40年的時候,竟然還會有人去懷疑民營企業的社會價值,民營企業的發展難度就可見一斑了。

還好,民營企業也有自己的天生優勢,所謂船小好調頭,船頭好掌舵,任何一個民營企業的企業主,都是掌舵人,看到風向不對了,就會很快地調整發展策略,也會很快地根據市場需求來制定相應應對策略,所以可以極為迅速的抓住時機,做出更适合市場需要的産品出來,這是他們的生存之道。

《大江大河》中的貨郎擔楊巡,從一個一個饅頭的微利做起,做好在一個小城裡有自己的攤位,擁有了自己的攤位之後,在擴大自己的營業面積,慢慢的擁有了自己的商城,再擴大自己産業,成立酒店,開發房地産等,一步一步充滿着冒險的味道,一步步走向人生巅峰。但巅峰不是目的,這部電視劇呈現的不僅僅是大時代,更重要的是,大時代下小人物如何在個體成長過程中,實現自我相處和自我提升。在這部電視劇中,會有雷東寶和楊巡的堕落場景出現,是作者對一些突然富起來的人,精神上存在的空虛的思考,而文化根底淺或許是造成這個時代問題的主要原因,但這樣的問題,也是當下我們需要考量的問題。

當一個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社會肌體的疾病便會呈現出來,就會步入這樣一個怪圈,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都經曆過由低等收入躍至中等收入的起飛階段,但一旦到達人均國内生産總值(GDP)3000美元以後,就會在向高收入國家的發展中陷入長期停滞,即很難突破人均GDP11000美元的大關。泰國、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墨西哥等拉美國家無不在經濟勢頭最好的時候陷入這一“怪圈”,甚至有些至今無法自拔。而美國突破怪圈用了18年時間。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國内生産總值為827122億,人均國内生産總值為59080元(人民币),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人民币),比上年名義增長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這一實際增速快于當年GDP同比6.9%的增長速度。

根據中美彙率6.7換算,59080元大緻為8818美元,可以講從社會總體财富來看,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已經上來了,但精神發展需求呢?

作為文化産業的一分子,每年看行業發展報告時,都會被逐漸攀升的紙質圖書銷量感到欣慰無比,每年不斷增加的圖書銷量恰恰說明讀書的人在增加。

...

如果說2002年前後的圖書業大蕭條和全國書店的斷崖式倒閉是由于人們不讀書造成的,那麼現在圖書業的複興,多少可以反映出,當人們的口袋鼓起來了,對精神層面的需求,也會增加,雖然從體量講,中國圖書碼洋數量現在和德國持平,但從增速看,前途不可限量。

如果我們國家的每一個人,都通過閱讀成為可以思考的人,那麼一個國家10億體量的勞動力,與10億體量的思想者和創新者,相差不僅僅是10億級的發展能力,如果每一個成長起來的個體,都能為我們的社會變好出一份力。

所以一部電視劇,看的不是熱鬧,看的是一個時代和時代裡行走的人,讓我們很好的回望過去,面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