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衆号:無物永駐,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很早就知道這句話出自錢老的著作《圍城》,但一直沒有細讀這本書。前幾天再次翻開《圍城》,決定重新研讀,探一探這“圍城”的究竟。

結果是讓人失望的。

《圍城》講述的是三四十年代的故事,整本書是錢老“锱铢積累”而寫成的,并沒有明确的故事線索。眼看着書已經讀完一半,卻依然隻看到瑣碎,沒看到“圍城”,于是便帶着這股不甘心和不服氣一口氣讀完了整本書。

讀完最後一節,合上書的那一瞬,我才明白,原來,自己早已處于錢老所搭建的圍城之中。

...

個人的圍城


主人公方鴻漸出生在南方鄉紳家庭,迫于家庭壓力,他早早與同鄉的周家女子訂親。不幸的是,大學期間未婚妻周氏患病身亡,準嶽父周先生被方家寫的唁電感動,便資助方鴻漸出國求學。在歐洲遊學期間,方鴻漸并不重視學業,留學四年竟換了三所大學。為了給家人一個交待,方鴻漸從騙子手中買了本克萊登大學的博士學位證書,并搭乘遊船随海外學成的學生回國。

做賊心虛,每當和别人談起留學經曆時,方鴻漸内心都忐忑無比,他怕别人識破他的謊言,所以總是支吾應付。這是方鴻漸作繭自縛的結果,也是錢老給方鴻漸搭建的第一層圍城。

在回國的遊船上,方鴻漸與留學生鮑小姐有過短暫的火熱感情,不過這段感情來得快,去得也快。以鮑小姐為依托,錢老一步步将方鴻漸性格懦弱、優柔寡斷、經不住誘惑的公子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這些印有無能、失敗烙印的缺陷,正是方鴻漸深陷的第二層圍城。

同船的還有方鴻漸的同學蘇文執,方、蘇兩人在船上偶遇後,一直保持聯系。漸漸的,蘇文執對方鴻漸産生了好感,方鴻漸内心并不喜歡蘇文執,卻又不敢拒絕。荒謬的是,方鴻漸有時甚至享受着這份追求,仿佛唯有借此才能展示他的魅力。

...

會錯意的蘇文執故意撮使她的追求者與方鴻漸争風吃醋,好讓方鴻漸産生緊迫感,早日向自己告白。令蘇文執沒想到的是,方鴻漸愛慕的竟是與她同出同入的表妹唐曉芙。雖然唐曉芙并未接受方鴻漸的追求,但蘇文執與方鴻漸的感情最終還是破裂。蘇文執選擇草草下嫁,急于證明自己除了方鴻漸依然充滿吸引力,絕不會沒人要。

從我們現代的視角來看,蘇文執的這一形象無疑是可笑的,喜歡男人簇擁在自己周圍,男人之間越是嫉妒吃醋,她反而越能欣賞玩味,越能從中得到所謂的愛情的滿足。當男人離開後,她又急于證明自己,絕不願立于不利的境地。身為留學生,雖走出家鄉遠至國外,仿佛也并未擺脫自己媚俗思想的桎梏,依然身處圍城之中。

抗戰開始,方家逃難至上海的租界,方鴻漸則與趙辛楣、孫柔嘉、顧爾謙、李梅亭幾人共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學任教。一行人曆經波折終于到達三闾大學,在此期間,錢老對這一行人的行動、言談進行了大量細緻描寫。雖然這群人中有知識分子、有留學生,但他們聚會時的談話卻十分空洞浮華,他們每個人也都暗藏心思,卻将自己的刻薄與僞善藏于内心隐秘的圍城之中。孫柔嘉便是這群人中的典型人物。

孫柔嘉看似柔弱,實則十分刻薄且工于心計。面對家境尚可、對愛情猶豫不決的方鴻漸,她以柔克剛,暗暗操控着一切,終于與方鴻漸結婚。然而,這場婚姻卻是孫柔嘉“失控”的開始。婚後的這對新人矛盾不斷,他們不僅要面對自己婚姻的糾葛,還要面對彼此家人的刁難。他們都曾向往婚姻,但在步入婚姻的圍城後,卻都有過一絲後悔。

正如書中所言: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存在着永恒的困惑和困境。錢老通過對孫柔嘉這一人物典型化、立體化的描寫,向我們表達的是另一層次的圍城困境。

婚姻的圍城


整本書中,方鴻漸真心愛慕的第一個人是蘇文執的表妹唐曉芙。他會因為與唐曉芙的約會開心不已、徹夜難眠,會因為唐曉芙的一句話反複琢磨,生怕自己的回複不夠聰明體面,也會因為唐曉芙的冷淡暗自傷神甚至痛哭流涕。在對唐曉芙的愛情面前,錢老向我們展示的是一個幼稚的、對愛情充滿非理性向往的方鴻漸。此時的婚姻對方鴻漸而言,正是那座迫不及待要沖進去的圍城。

...

遭到唐曉芙的拒絕後,恰逢戰亂遷移。方鴻漸帶着“失戀”的傷,前往三闾大學。在這個過程中,他認識了孫柔嘉,情傷才漸漸痊愈。一開始,孫柔嘉并不是他喜歡的類型,他覺得孫柔嘉相貌普通、沒有吸引力。随着對孫柔嘉的了解,他發現了孫柔嘉美的一面,又重新向往起婚姻。加上孫柔嘉的“合理利用”,這樁婚姻終于塵埃落定。

步入婚姻的兩個人還來不及享受愛情的甜蜜,就為各種瑣事煩累争吵不斷,疲憊不堪。但是,仔細觀察會發現,這對夫妻在一次次争吵的過程中,學會了适當妥協,知道了對方決不能碰觸的底線。看似越吵越厲害,實則是越吵越默契,用我們現在的話說,這對新人有點“相愛相殺”的意思。

但跟了孫柔嘉十幾年的傭人卻沒有發現這一點。在一次激烈的争吵後,方、孫兩人一氣之下動了手,冷靜下來後,兩人都想好了怎樣給對方台階下,怎樣維系好這段婚姻。可傭人替孫柔嘉氣不過,便打電話向孫家通風報信,導緻孫柔嘉不得不離家出走,維持愛情的尊嚴。

可歎可惜。方鴻漸終于沖進了婚姻的圍城,盡管這座城和他最初想象的不太一樣,甚至他也想過如果能逃離這座城就好了。可是,這座圍城對他和孫柔嘉而言,是屬于他們兩個人的,其他人都是圍城外的人。從這個角度看,傭人的好心沒辦成好事,顯得是那麼多餘。但跟了孫柔嘉十多年的傭人,自然事事偏向孫柔嘉,想要維護她的周全,這麼看,好心的傭人何嘗不是被封鎖在了屬于她自己的圍城中了呢?

書中的夫妻當然不隻方、孫夫婦,還有方鴻漸父母、孫柔嘉父母等。孫柔嘉的薪水比方鴻漸高些,方家覺得實在有傷大雅,便讓孫柔嘉辭了工作做個賢内助,孫柔嘉沒有答應,方家人便多次在家庭場合冷嘲熱諷,讓孫柔嘉十分不痛快。另一邊,孫家覺得方鴻漸胸無大志,還常常和孫柔嘉有口角,對方鴻漸也是喜歡不起來。

...

婚姻是兩個家庭的結合,本該是幸福美滿的,可到了方鴻漸和孫柔嘉這裡,家庭卻因婚姻分裂成了一個個絕不互通的圍城。

時代的圍城


妻子孫柔嘉薪水将近方鴻漸的兩倍,在當時男強女弱、男外女内思想下,懦弱、猶豫的方鴻漸依然在工作抉擇之間搖擺不定,好不容易選定工作卻無心作長遠打算。

作為書中“平庸”的典型,方鴻漸代表的不僅僅是他自己,他還代表了萬千在時代動蕩的背景下,虛榮學曆且胸無大志的年輕人。面對殘酷的生存競争,這群人雖然并非卑鄙之徒,也不做偷雞摸狗之事,但卻缺乏與這場危機與淘汰對抗應有的理性、信仰、熱情和力量,在社會中處于不上不下位置的尴尬。方鴻漸想過沖破圍城,決定離開定居之地去重慶闖蕩,可惜動蕩之下哪有安生之地,悲劇的結局仿佛已成必然,他隻是從一座圍城走向另一座圍城而已。

另一座圍城是什麼樣子呢?在這個圍城裡,有滿口仁義道德、滿腹男盜女娼的半舊遺老李梅亭,有口口聲聲為教育、實則是個酒色之徒的僞君子高松年,有捧高踩低、依附勢力的小人陸子潇,還有很多混迹學府有所知識,卻隻願在情場上展示魅力的名門女士。這些人喜歡聚會宴飲,喜歡談詩論文,喜歡應酬交際,但這些交流的内容及實質又是那樣的百無聊賴、庸俗不堪。

同樣,在這個圍城裡,也有萌發新女性思想的唐曉芙、有知識和能力的孫柔嘉、尚有一身正氣的趙辛楣,在好的社會背景下,他們完全有可能出人頭地,成為棟梁之才。可惜生不逢時,在當時那種烏煙瘴氣的環境下,他們的才氣和意氣被社會的惰氣殘酷消耗,他們成為了一群打不開圍城之門的人。

...

方鴻漸遇到的這些同事、朋友尚且如此,那他最親近的人是什麼樣,他們能否給予這個身陷沼澤的年輕人一些借鑒和幫助呢?

答案依然讓人失望。

方鴻漸的父親是個腐朽傳統的當家人。為了凸顯名門地位,他不顧方鴻漸的想法,便和周家商量好将周家女兒許配給方鴻漸。為了身為男方的面子和尊嚴,他無法忍受兒媳孫柔嘉的薪水高過兒子,便多次勸她放棄工作安心在家。甚至連他送給兒子方鴻漸的結婚禮物,都是一個與方鴻漸新家完全不搭調的老式大鐘,他稱這個鐘為寶貝,雖然隻慢7分鐘,但實際上越走越慢,足足慢了幾個鐘頭。

其實,這個計時鐘的落伍象征的正是以方鴻漸父親為代表的一代人的落伍,他們明明走在了時代前面,卻依然被腐朽思想綁架,固執地拒絕一切新思潮。結尾“當當”的鐘聲敲響時,仿佛是一聲聲諷刺又感傷的警醒。

方鴻漸的嫂子和弟媳則是思想未完全解放的封建女性代表。在她們心中,相夫教子是頭等大事,給方家生了兒子就是完成了最大的使命。她們不在乎自己的外貌和才學,也許這些觀念根本不曾存在于她們的價值觀中。所以,當充滿學識、身段曼妙、“穿了一雙白皮鞋”的孫柔嘉出現在她們面前時,她們無比排斥和厭惡這個女人,或者說,她們打心眼裡怕孫柔嘉這種女人。在她們眼中,穿白皮鞋的人走起路來,鞋底碰擊路面發出一聲聲踢踏的聲音,仿佛是她們最珍視的什麼東西被踩碎的聲音。

...

所以,錢老的《圍城》被奉為經典絕非偶然。通過精妙的言語描寫瑣碎的情節,錢老将書中那一時代的“浮世相”活靈活現的展現在讀者面前,看似輕巧的戲谑,卻充滿了“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處于枷鎖之中”的諷刺。

合上書,我想我終于走出了錢老搭建的“圍城”,關上這扇門,稍稍用力打開另一個世界的門,幻想着更大的世界必然是更廣闊、更自由的樣子。

——也許,我也隻是走進了另一座“圍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