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馨提示:本文有點小高能,建議找人陪同觀看。
作為影迷,每個月都得往電影院跑幾天。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在電影院,一不留神就會看到這種海報:

(第三張太惡心,擋了一下下)
一股熟悉的“國産恐怖片”風迎面而吹來。
要是沒點心理準備,還真有可能被吓一跳。
最近我看到的一部,名叫《童童的風鈴密室》。

這海報的質感,這藝術字的排版……繼承了國産恐怖片一貫的“風格”。
好奇點了一下預告片,各種“既視感”。
真不是我恐怖片閱片量大,實在是抄得太明目張膽了啊!
裡面的小男孩,搞了個《咒怨》裡俊雄的仿妝,還舍不得用顔料。

以至于我看到網友這個評論,差點沒笑死:

而他出現在鏡子裡的畫面,怎麼看怎麼像《招魂》中,出現在音樂盒鏡子裡的小男孩。


形象和出場雷同也就算了,孩子連台詞都不是原創。
這個拔罐小孩說“一起玩捉迷藏吧!”

從句式到聲音,都讓人想起《鬼來電2》中,小女鬼李麗的那句“一起玩”。

最要命的是預告片的結尾,直接把《關燈後》的橋段就拿過來用了。


是欺負我們沒看過外國恐怖片是嗎?
這哪是電影預告,整個一恐怖片混剪吧!
翻了翻這個導演過往的作品,果然都不咋地。

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在2010年拍過一部動畫《魔角偵探》,口碑還是相當不錯的,可為啥之後就變成這樣了呢?

這不禁讓人感慨,9012年了,連國漫都崛起了,國恐竟然還在抄襲。
作為一個恐怖片愛好者,實在是着急又痛心。
拜托,咱能不能有點志氣,要點臉?

國産恐怖片有多不要臉?
一直以來,說起國産恐怖片,大家都會相視一笑,心照不宣。
“爛”,就是它的代名詞。
網上流傳這麼一個段子:國産恐怖片哪裡最恐怖?
答:爛得恐怖。
這個爛,不是一枝獨秀的爛,而是百花齊放的爛。
碰瓷、抄襲、軟色情、粗制濫造……數十年如一日的低品質低口碑。
碰瓷
碰瓷,是國産恐怖片的一大愛好。
你啥火,我就蹭啥。
2004年,韓國拍了一個恐怖片《筆仙》,挺火。

之後,國内的各種跟拍就收不住了。
并且,我們不僅要拍,還要拍成一個系列。

(這海報1和3有區别嗎?素材都一樣。)
并且最牛的是,這一系列用的還是原導演,可評分上就天差地别了。
但隻是如此,顯然太小看國恐碰瓷能力了。
要碰,就要碰出水平。
在豆瓣電影上搜索關鍵詞“筆仙”,你會發現,這個群體異常龐大。
與原作毫無關系的《筆仙驚魂》拍了3部;
不知買沒買版權的《筆仙大戰貞子》第三部據說今年上;
此外還有《筆仙咒怨》《筆仙魔咒》《筆仙詭影》……

凡是恐怖片名字裡能用上的詞語,一個沒落。
看了這麼多筆仙,你要覺得膩了,沒關系,我們還有碟仙、筷仙、碗仙……餐具宇宙在等着你!

當然,也不光是碰瓷國外的IP,我們狠起來,連自己人都碰!
《中邪》404事件之後,緊接着就又有一個小成本恐怖片《守靈》跟上。
品一品它這個海報,難怪網友們都覺得這是《中邪》改名之後的回歸。

更絕的是,海報上還有這片拿了各種獎項入圍的信息(注意是入圍!),哎呀,真的是牛逼壞了呢!
結果呢,豆瓣3.5,一看劇情,果不其然又是各種眼熟。
不僅碰瓷,還要抄襲,這在國産恐怖片中早就見怪不怪了。
抄襲
幾乎每年,我們都會被國外網友cue一番。
不為别的,隻因電影海報抄襲。
比如下面這一張:
你說,以往抄抄海報元素也就算了,整個圖摳換個地闆就拿出來用是幾個意思?

并且每張海報的字體,讓人懷疑是不是同一個模闆做出來的。
來來來,玩個找不同遊戲~






海報都這樣,劇情更不用說了。
前不久上映的《碟仙》,号稱“國産恐怖片終于有鬼了!”,吹得那叫一個天昏地暗。
我還以為多牛逼,結果一看劇情,不就是《招魂》+《午夜兇鈴》嗎?
“玩碟仙的人7天之内必死,必須讓别人也玩才能活命”。
你把這20年前《午夜兇鈴》玩剩下的設定,直接拿出來給碟仙用。
那這碟仙,是不是挺沒面子的?

還有房間傳出來的臭味、孩子夢遊、兒童對講機發出的聲音……統統來自溫子仁的《招魂》和《潛伏》。
一個溫子仁,養活了多少恐怖片呀。
如果說,《碟仙》是“集溫子仁導演大成之作”;
那下面那個,簡直可以用“漢化”來形容。
這部《黑暗深處之驚魂夜》,敢情就是把西班牙懸疑片《看不見的客人》完整翻譯了一遍。

唯一不同的就是加了個女鬼的戲份。(也不是真鬼,你懂的)
我就納了悶了,敢情沒人來找就為所欲為了是吧?
臉呢?
粗制濫造
除了碰瓷,抄襲,國産恐怖片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粗制濫造。
本着去院線“一日遊”圈錢為目的,大部分片子壓根沒打算好好做,能圈點是點。
這種粗糙,從很多恐怖片的劇情設定上就能看出來,跟批發一樣,根本沒上心。
比如下面這些旅遊系列:
《夜闖寡婦村》:6個醫學院大學生去旅行。:
《古鎮兇靈之巫咒纏身》:6個美院學生去旅行。
《校花詭異事件》:一個校花去旅行。
……

你們這是恐怖片,還是旅行App?
為什麼那麼多設定雷同?
一則懶得動腦想新東西,二來場景好找,可以直接用。
一個山莊、一個别墅,甚至一個房間就夠了,成本多低。
而且你會發現,有些叫不出名字的恐怖片,演員也就是那麼幾個。
曾經有一個女演員,我看的幾乎每部國産恐怖片裡都有她,我還納悶呢。
就是她↓

結果翻開她的履曆一看,令人震驚。
前面說的《夜闖寡婦村》《冷瞳》《筆仙詭影》《筆仙魔咒》……竟然都有她!
簡直一個人支撐起國産恐怖片的半壁江山啊!
就是國恐特有的粗制濫造,再加上這個半壁江山,拍出我心中的“王者”——《B區32号》。(有不服的接受PK)

看簡介,好于0%的恐怖片,0%的劇情片。
整個片糙到什麼程度?
總共就仨演員,用排除法都知道最後是誰搗的鬼。

這片,号稱是亞洲版《鬼影實錄》,結果就拿個DV在那一直晃來晃去。
而最牛的是,作為一個僞紀錄片,它居然有配樂!
看看網友們的評價,都比電影精彩多了。

這部電影,簡直刷新了我對國産恐怖片的認知,以至于之後再出同類作品,也就見怪不怪了。

不用你不要,早晚被打臉
這種恐怖片爛片,幾乎拍一部撲一部,最後淪為笑柄,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拍呢?
其實在2010年以前,國産恐怖片還不是一個院線大類型,全年上映的不超過10部。
但是2011年,楊幂那部《孤島驚魂》大爆(票房9000萬),大家仿佛看到新的“商機”,開始紛紛跳坑。

2014年,林心如主演的《京城81号》更是拿下4億的票房。

一時間,國産恐怖片數量激增至每年30-40部左右。
但“量變”并沒有帶來“質變”。
因為大部分的人,隻是寄希望于恐怖片的低成本,能夠最大限度地圈錢。
比如前面說的那個《B區32号》,院線上映後拿了1600萬票房,但你知道它成本多少錢嗎?
僅僅7萬!
這投資回報率,簡直賺翻了吧。
雖然,國産恐怖片讓人嗤之以鼻,但不可否認,恐怖片類型是剛需。
尤其在三四線城市,年輕人,特别情侶,是消費恐怖片的主力。
仗着有市場,就肆無忌憚,是不是有點欺負人了?

并且,随着影片數量的增多,這些東西以後再想圈錢,也難了。
2017年,雖然前作就是爆款的《京城81号2》拿下了2億的票房,但其他國産恐怖片簡直“死”得悄無聲息,墊底的票房僅僅有幾萬塊,成本都收不回來。
而這也會讓國産恐怖片陷入惡性循環:
沒有成本,制作就更加粗糙;
制作粗糙,觀衆就不買賬;
觀衆不買賬,就不賺錢;
不賺錢,就再降低成本……
如此往複,質量能上去才怪。

觀衆也不是傻子。
在如今,好看的電影越來越多的情況下,誰還心甘情願去電影院為這些粗制濫造的圈錢片買單呢?
所以,奉勸國産恐怖片一句:
要拍,就好好拍。
否則就要點臉,别出來丢人現眼了。
總是喂觀衆吃垃圾,早晚有一天也會被當垃圾一樣被市場丢棄。
真沒必要。
# 今日說說:你看過最爛的國産恐怖片?#
作者:喬一瞧
視覺:鮮和奶油
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