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一部标簽為女性、兒童、性侵的電影進入我們的視野。但是昨天我才看到了這部電影。聽到最多的聲音是“中國版熔爐”,以及“為了過審最後的結局并不現實”。

看《熔爐》的時候,我的心裡除了感動便是感動,它給我更多的是“我想對抗這個糟糕的世界”那激昂憤慨,義憤填膺的共情。

但是《嘉年華》不一樣。

觀影過程中,我總是感覺到血液倒灌,那種深深的無力感從頭到尾包裹着我。

我在豆瓣短評中看到了一句話。

我們拍出了熔爐那樣的電影,卻上演了比熔爐更慘的慘劇。

有幾個印象深刻的片段,我想,值得你我,值得社會思考。

孟小文被媽媽拖進廁所裡剪掉頭發

這一段鏡頭很短,大概二十秒鐘。

孟小文的媽媽哭喪着花了妝的臉,抓着小文罵:

誰叫你披頭散發啊?

他媽媽的潛台詞是:孟小文之所以被性侵,是因為她不該留長頭發。

孟小文被拖進了廁所裡,關上門,廁所亮起黃色的燈光,隻有媽媽拿着剪刀的剪影以及孟小文的哭聲。然後鏡頭結束。

這短短的十幾秒,在廁所的燈亮起的那一刻,我這個屏幕外的觀影人,突然好像神奇地和孟小文有了共情。我隻感覺冷,還有莫大的悲怮。

花一般的年紀,被動的承受了性侵這樣的傷害,還要被指責:是你的錯,要不是你穿漂亮衣服,留長頭發,男人哪會強奸你?

這是什麼強盜言論?

兒童屬于所謂的“弱勢”群體,我希望“弱勢”是指他們由于心智不成熟需要社會保護的“弱勢”,而不是,随時可能被侵犯傷害的“弱勢”。

如果小女孩害怕穿碎花裙,她也會害怕這個世界。

瑪麗蓮夢露雕像從人人欣賞到被遺棄

瑪麗蓮夢露雕像的第一個鏡頭片段是,沙灘上遊玩的女孩們争相到她的雕塑腳下合影。這也不得不說到本片的另一個女孩兒了——黑戶小米。起先的時候小米很喜歡她腳趾上塗的指甲油。

小米拿出手機,對着雕像裙底拍了好幾張照片。

這段鏡頭,在我看來有兩個寓意。

一是從瑪麗蓮夢露的受歡迎程度中諷刺社會對于性赤裸裸的欲望。

二是表現小米這時候還沒開始成長,她對于這樣的東西甚至是羨慕的。

雕像的第二次鏡頭是被貼上了許多小廣告,無人問津。

小米拼命想撕掉那些小廣告,這時候的她,已經開始直面到社會的黑暗之處,開始從美好世界的嘉年華裡長大,離開。

美好世界開始崩壞。

第三次鏡頭,也是小米準備離開這個地方的鏡頭,她看見了瑪麗蓮夢露的雕像被拆掉,被運走。

她的失樂園不再,夢幻嘉年華也不再。但是她開始願意自己去尋找一個真正美好的未來。

這就是成長。

我想,這也是嘉年華的意義。

孟小文進行第二次身體檢查的長鏡頭

這是本片我覺得最醜惡的鏡頭描寫。

小文視角的長鏡頭,我隻感覺到無力和尖銳的憤怒。

孟小文第二次到醫院檢查身體時,在醫院的床上,她叉開腿,身邊沒有任何家人,卻有三個醫生。

從小文視角來看,第一個男醫生坐下來,戴上手套看了一會兒,他讓另一個女醫生看一下,女醫生看了之後,擡起眼和第三個男醫生眼神交流。然後第三個男醫生坐下來,再次看了一會兒。

這三個醫生是收到好處的。

最後判定孟小文:

無任何身體傷害。

太明顯了。

虛僞又醜惡。

這是一個視角沒變的長鏡頭,不超過二十秒,但是每一幀都讓我覺得,人間太冷了。

這個結果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

這種财權壓制的勢力,會讓權威失去公信力,讓正義的大部分人絕望。

我想,這不是我們要的社會。


寫在最後:

我覺得這部電影可能在鏡頭以及人物塑造上還有些粗糙。

但是,他确實值得思考。

在我們的當下社會。

我們永遠敬仰正義和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