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吒之魔童降世》從7月13日開始大規模點映,在正式上映之前着實積累了一大波好評。豆瓣開畫目前達到8.7分,如果我沒記錯,應該是自《大聖歸來》後國漫電影的最佳口碑。

從電影的整體水準來說,《哪吒之魔童降世》很可能是今年暑期檔最強的國産電影,對,即使抛開動畫電影的分類,它也值得一個較高的評價,更何況這部電影的意義或許是從技術水平和劇情高潮上接近甚至超越了《大聖歸來》,給沉悶多年的國漫電影市場吹響了反攻的号角,更值得鼓勵。《哪吒之魔童降世》擁有3D國漫電影中的頂級技術、鏡頭設計、動作設計等,形象有颠覆,也有大量充滿想象力的細節設定,天馬行空,故事上大膽改編,合情合理符合當下價值觀。

因此筆者給它打了豆瓣五星,這其實是不客觀的——可是但凡讓你願意打五星的電影,又談什麼客觀呢?分明是喜歡,才願意給一個完美的分數。

從片名就能看出《哪吒之魔童降世》顯然是取材傳統神話中“哪吒”的經典形象。但其故事是全新制作的,與《封神演義》《西遊記》裡的哪吒形象、故事背景大不相同,更與這個神話形象的最初起源無關了。

本文散漫,想先說說“哪吒”在傳統神話中的形象和影視改編的動作,讓大家有一個大概的理解,然後再對這部電影的優劣進行評價。

...

《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中哪吒形象的局限

“哪吒”的形象起源就不多談了,簡單說就是從佛教護法神“那咤”進入中國後被本土道教、佛教影響而曆經創作而成的“本土神”,并且有着很廣的群衆基礎。

“哪吒”的通俗形象主要來自《西遊記》和《封神演義》兩部古典小說,而《西遊記》成書在前,《封神演義》在後。因為《封神演義》中哪吒可以視為主角之一,有着非常詳細完整的劇情描述,因此其形象最為大衆所熟知:風火輪、混天绫、乾坤圈的形象也都出自于《封神演義》,《西遊記》影視劇的形象也多是腳踏風火輪、手持火尖槍、混天绫、乾坤圈護體,其實《西遊記》原著中哪吒兵器雖多,卻不是這些。

《西遊記》成書較早,但關于哪吒背景故事的介紹都是少而細碎的,隻在追捕白鼠精一節中有成文描述。這時孫悟空正因為白鼠精供奉托塔天王牌位之時混鬧,哪吒來勸:

那三太子趕上前,将斬妖劍架住,叫道:“父王息怒。”天王大驚失色。噫!父見子以劍架刀,就當喝退,怎麼返大驚失色?原來天王生此子時,他左手掌上有個“哪”字,右手掌上有個“吒”字,故名哪吒。這太子三朝兒就下海淨身闖禍,踏倒水晶宮,捉住蛟龍要抽筋為縧子。天王知道,恐生後患,欲殺之。哪吒奮怒,将刀在手,割肉還母,剔骨還父,還了父精母血,一點靈魂,徑到西方極樂世界告佛。佛正與衆菩薩講經,隻聞得幢幡寶蓋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為骨,荷葉為衣,念動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運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廣大,後來要殺天王,報那剔骨之仇。天王無奈,告求我佛如來。如來以和為尚,賜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黃金寶塔,那塔上層層有佛,豔豔光明。喚哪吒以佛為父,解釋了冤仇。所以稱為托塔李天王者,此也。今日因閑在家,未曾托着那塔,恐哪吒有報仇之意,故吓個大驚失色。

可見,《西遊記》中的哪吒故事已經具備了後來廣為流傳的幾個要素:鬧海殺龍、割肉還母剔骨還父、蓮藕之身重生、與托塔天王的父子仇恨。


...

經過影視、動畫的演繹後,“哪吒”在後世慢慢被視為反抗、叛逆的代表。但在《封神演義》的原著小說中,“哪吒”的形象卻是一個蠻不講理的“破壞者”:

太乙真人說他“出生乃殺星醜時,日後必犯殺劫。”生下是個肉球,被李靖當成妖怪劈開後才成為人形,出生就自帶法寶。他在東海中洗澡,用混天绫翻江倒海鬧動龍宮,用乾坤圈把巡海夜叉打死,與龍王三太子敖丙起突将對方也打死,抽了龍筋;龍王上天庭告狀,他半路攔住又将龍王痛打一頓險些喪命;在家無故拉開乾坤弓射死石矶娘娘的童子,石矶娘娘來問罪,他反而先下手為強殺死其手下又一個童子;最後被四海龍王問罪李靖夫婦于陳塘關,哪吒說:“一人行事一人當,我打死敖丙和李艮,應當償命,豈有子連累父母之理!”于是他斷臂剖腹,剜腸剔骨自盡。後來托夢母親為其立廟重生,又被李靖破壞,太乙真人于是用蓮藕肉身為他還魂。


...

《封神演義》中的哪吒形象有了進一步的豐滿,繼承了割肉還母,剔骨還父的故事高潮,又給他諸多經典形象設定,還把西遊記中紅孩兒的火尖槍也給了哪吒,以至于現代的影視作品中的哪吒幾乎都以其為藍本。但這個原版故事也帶來了許多問題:

其一,《封神演義》中的哪吒形象很難說是正義的,小說中的龍王、石矶娘娘并不是什麼反派人設,更像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的無辜路人,特别是石矶娘娘,無辜被哪吒殺死兩個弟子卻沒有遷怒于李靖,最後反而被哪吒的師父太乙真人殺死,堪稱千古奇冤。小說中的前期哪吒是所謂“殺星生辰”,說他是“古往今來第一熊孩子”也不為過。

其二,《西遊記》、《封神演義》中李靖的形象也相當不堪。《西遊記》中李靖自己就想殺掉哪吒,後者複活尋仇,李靖被佛祖解救每天托着個塔怕哪吒尋仇;《封神演義》中李靖既沒有教導好幼年的哪吒,出事之後又絕少顧念父子之情,哪吒自盡後托夢母親立廟,他反而毀掉哪吒廟身,導緻哪吒無法肉身複活,同樣被哪吒尋仇,也是燃燈、太乙真人等人解救。這對父子的關系是帶有仇殺性質的。


...

所以要編哪吒的動畫故事,以上的劇情一個都借鑒不得,隻能取其世界觀設定了。我們熟知的TVB劇、少年時期看過的《哪吒傳奇》均是如此。

去形留神,大衆所需要的哪吒精神是?

那麼,《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故事編的怎麼樣呢?(以下嚴重劇透!!!!!!)

筆者以為可以打個7到8分。《哪吒之魔童降世》幾乎完全抛棄了《封神演義》和《西遊記》的背景故事細節,隻是借用了李靖、太乙真人、敖丙等主要人物,這部電影着力下功夫的,其實是想觸達一種大衆所期待着的“哪吒”精神,也就是自《哪吒鬧海》以來現代人對這一形象的寄托——

不服命運、性如烈火的反叛精神。

當一個神話人物成為此類大衆文化形象後,他所承載的東西要遠超幾百年前的陳舊小說,而是當代精神文化需求的具象化。哪吒的本質是個“異類”,被視為妖魔、叛逆自殺,但在這樣的出身之下,他除了有金石一般的堅強人格,也仍然保有“孝義”的内核,是個有着英雄色彩的人物。這一點來說,他與孫悟空其實一樣。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形象,其實是用搞笑的處理方式來體現哪吒“魔”“殺性”的一面,并将這種性格歸于魔元的影響,同時為了陷入重複桎梏,又對敖丙的故事進行了大膽的改編,一個在以往故事中被莫名殺死的龍三太子,成了哪吒的另一面、最好的朋友。

我們會發現,所謂水火、陰陽、魔元和靈珠并不足以定義作為“人”的哪吒:強加給哪吒的命運,他絕不接受。因此故事改動雖多,精神卻是在的。

...

導演餃子,十年前有一部16分鐘短片《打,打個大西瓜》在當時被視為國漫短片神作之一,當時的青年如今攢足氣勢拿出了這樣一部上等佳作,也讓所有觀衆對國漫電影有了新的期待。畢竟自2015年《大聖歸來》創下近10億元票房神話後,已經有數年沒有新的作品接近這個成績了。

筆者在别的地方寫過一篇《2019,國漫電影等待一次觸底反彈》的文章,那時候正值《白蛇緣起》上映。《白蛇緣起》美則美矣,劇情上還是粗糙得很,趣味性不強,也沒有能端出什麼深度來,總之定位有些不上不下,劇情上平庸了點。在當時雖然有了一陣口碑票房随之上升,但最終還是沒能在商業成績上有所突破,停留在了4億多的水平。

《哪吒之魔童降世》能達到什麼樣的成績呢?筆者認為它大有可能接近《大聖歸來》的票房:天時地利在于暑期檔的潦倒、大量電影撤檔,《獅子王》表現一般;人和在于《哪吒之魔童降世》自身故事的普适性和精彩程度,很有可能形成自來水效應。同時筆者認為《哪吒之魔童降世》缺點在于,笑點設置的質量忽高忽低,有時候非常跳戲。

彩條屋影業下階段将上映《姜子牙》,很有可能開啟《封神》動畫的連續故事,大有發展潛力。《哪吒》如果能取得一個好的開端,勢必将助力更多精彩動畫電影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