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公衆号:無物永駐

很多生長于美國的亞裔常常陷入一種身份認同的困惑,既是少數族裔,又因地域差異對本民族的文化不甚了解。于是一些亞裔電影人開始将目光聚焦于東西方文化差異,拍出許多反映文化認同問題的優秀電影。


而上映于今年一月的電影《别告訴她》聚焦于一個華裔大家庭,非常完整地表達出了一個主人公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的心路曆程。不同于《喜宴》體現的華裔小家庭的婚戀觀,也不同于《摘金奇緣》中刻畫的富裕亞裔家庭群像,《别告訴她》選取了一個新穎卻又不可被忽視的切入點:一個普通家庭中的東西方觀念之差異。

...


《别告訴她》是由華裔導演王子逸指導,首映于2019的劇情電影。改編自導演自己的真實經曆。電影上映後就在海外赢得觀衆熱烈反響,獲得國際各項電影大賞獎項與提名。主演奧卡菲娜更是因此斬獲美國金球獎最佳女演員,成為首個獲此獎項的亞裔。

I love you,奶奶

 

電影講述了一個美國的華人家庭,奶奶被診斷罹癌,其家人不忍告知她,于是借一場婚禮的名義,散落在異鄉的子孫們回到家鄉見奶奶最後一面。但自小在美國長大的女兒比莉卻希望将實情告知奶奶,一場發生在移民家庭中的中西方文化讨論就此展開。


主人公是華人姑娘比莉,自小和父母移民來到美國。受當地文化思想的熏陶,除了外貌,比莉完全就是一個爽朗的美國女孩,就連中文也說的磕磕絆絆。她常與遠在家鄉的奶奶通話,聊着日常瑣事。

...


在紐約繁華的街上走了一天回到家中,比莉正因找工作和經濟壓力心事重重。但她還是在電話中對奶奶說:“我沒事,隻是有點累。”道别時,比莉說:“ I love you , 奶奶。”


回到爸媽家,比莉發現憂心忡忡的父母。她才知道原來奶奶罹癌,或許隻能撐三個月。家人們選擇瞞着奶奶,假借堂弟浩浩舉辦婚禮之名讓整個大家庭團聚在一起,跟奶奶見最後一面。


比莉透支了信用卡,坐飛機回到這片對她而言印象早已模糊的故土。見到奶奶的那一刻,她眼眶濕潤,竟一下不知該如何寒暄。一想到眼前人即将逝去,她的情感就無處躲藏。沉默了半晌,比莉對奶奶說:“我想你了。”

該不該告訴癌症晚期的親人,

她的病情?


回到家鄉,聚在奶奶家的親人們,這麼多陌生又熟悉的臉孔。走在長春街頭,夜市的霓虹燈、大喇叭裡的叫賣聲,小販的流動餐車裡洩出騰騰的蒸汽……這是家鄉的風土人情。這讓比莉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覺。


與聚餐時家人們都努力表現出毫不知情的模樣不同,比莉和父親顯得非常沮喪。早在回鄉的前夜,比莉就曾問過父母:“你們打算告訴奶奶嗎?”


父親回答說:“我們一家人都認為最好不要告訴她。”


奶奶作為家中長輩,操持着家中大小事務。這一次堂弟浩浩的婚禮,也是由奶奶全程負責的。奶奶在旁觀浩浩拍婚紗照時對比莉說:“等以後你結婚了,奶奶給你辦個更大的婚禮!”


一想到眼前最愛的親人生命已經進入倒計時,提到未來的日子,比莉内心更加糾結——她認為奶奶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知情權。但無論是醫院醫生還是親人,都選擇瞞着奶奶。他們不想讓奶奶承受絕症帶來的恐懼。


陪同奶奶去醫院開藥時比莉問醫生:“撒謊不是不對的嗎?”


醫生說:“如果能一直瞞着的話,那就不算是撒謊。”


比莉說:“但這仍然是謊言啊。”


“這是一個善意的謊言。”醫生回答道。

...

東方人的溫情告别


在醫院時,比莉向她的家人們表示自己對這個問題的不解。姨奶奶告訴她:“當初你爺爺的病時,奶奶也是這樣瞞着他的,知道他快要離開了奶奶才告訴他。到了那一天,我也會告訴你奶奶的。”原來,奶奶也曾對爺爺撒過謊。

 

比莉也曾問過姑姑一個問題,她說:“如果奶奶還有什麼心願未了呢?如果她想要說再見呢?”


姑姑訝異道:“那也太痛苦了吧?為什麼要讓她經曆那些呢?”


這就是影片想要表達的中國家庭。一個人的生命和全家人緊緊聯系着,彼此之間有着天然的共情。但正因為在家庭中人和人沒有邊界,這種親情往往會替人做好選擇。我們認為隐瞞病情能為親人舒緩身心,善意的謊言掩蓋住了“知情權”。這種擅作主張的霸道卻在故事背景下産生出一種奇妙的變化,它成為電影裡的中心矛盾,以一個華裔ABC的視角向觀衆展現了東方家庭面對親人即将逝去時的反應。


叔叔曾向比莉解釋到:“你想告訴奶奶實情,是因為怕擔責任。因為這個責任太大,如果你告訴了她,你就沒有負擔了。我們之所以不告訴奶奶實情,就是為了分擔她的思想壓力。”


這意味着所有人都要陪奶奶演好這一出戲,而美國長大的比莉在這出戲裡顯得手足無措。可經曆了這麼多天,她明白,對中國家庭而言,這是最好的選擇。

...


所以比莉最終選擇和家人一起瞞住奶奶,悄悄地向她告别。這也呼應了影片的英文原名<TheFarewell > ——告别。


我們和自己最愛的親人一生中的交集,何嘗不是通往最後的别離,一想到曾經跨越大洋彼岸的日常對話有一天就會戛然而止,連告别都顯得倉皇。


生是常相見,死是永别離。一直以來我們對于死亡總是諱莫如深,不願提,不曾想。所以當它即将來臨時,那種巨大的悲傷自百裡奔襲,緊緊揪住内心最柔軟的地方。


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寫道:“父母是隔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簾子。你和死亡之間好像隔着什麼,沒有什麼感受,你的父母擋在你們的中間,待到他們逝去,你才能把它看得透徹。”


而比莉和我們一樣,作為青年人,原本對死亡的概念還很模糊。所以當它突然來臨時,我們會感到難以接受。就如比莉在影片中說:“爺爺走了,以前在北京的房子也沒了,很快奶奶也要離去,為什麼生命中的一切事物都要離去?”


離别在她看來晦澀難懂,可正如花開落葉,生命規律輪回反複,我們終究要在悲傷中逐漸學會告别。我想比莉能夠理解,比起理性的宣判親人的生命,這種人文主義關懷更有溫度。

我們用愛編織謊言,

一代一代延續下去


終于來到婚禮的那一天,衆人歡聚一堂,那一天比莉的叔叔上台為兒子浩浩的婚禮緻辭時痛哭着感謝自己的母親。浩浩喝了很多喜酒,在婚禮結束時忽然嚎啕大哭。


因為他們和比莉一樣知道,當婚禮結束後,他們就得帶着這個謊言回到異國。他們何曾不躊躇?何曾不感到内疚?可這對奶奶而言是最好的決定。


就如奶奶向爺爺隐瞞病情一樣,兒孫們也向奶奶隐瞞病情。這個以愛之名謊言,在三代人之間傳遞着。事實上,這也是許多中國家庭裡存在的謊言,曾有統計資料顯示:癌症患者中有三分之一的人臨終前還不知道自己的病情。這其中傳承的元素飽含溫情,家中長輩反複向比莉強調的“别告訴她”或許就是他們曾經聽過的。我們就是這樣用愛編織謊言,一代一代地延續下去。


西方文化裡對待生命,是将其看作獨立的個體,任何一個個體都有對自己的知情權,因此家庭對他們而言更像是朋友、組合。而東方文化裡的生命,是一個無邊界的集體,是血濃于水的親情,因此我們中國人把團圓看得比任何事都重要。家人有什麼痛苦,我們都會與她一起面對。

...


“别告訴她”的背後就是道别,是臨走時才知曉的真相。奶奶見子孫們反常的反應會不會懷疑什麼呢?影片給我們的聯想留下了空白,奶奶也許已經感覺到自己身體的不對勁,但為了婚禮順利舉行,她選擇相信家人們。

婚禮結束後,比莉将要回美國,祖孫二人都十分不舍。臨行前她擁抱奶奶,感覺到奶奶的抽泣,她說:“奶奶,你别哭。”


此去經年,想要見到的人可能再也不見。但比莉必須離開,回歸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去,太陽仍會照常升起,一半灑在長春,一半灑在紐約。謊言的善意留在來日,可來日不方長。想到這裡,隻覺得長大成人後的時光如梭,等不及來日,想要給予親人的關愛,就請在此刻好好把握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