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一位美國學者,在美洲考察了數十座山脈。

這位學者,名字叫亨麗艾特·默茨。

她考察山脈,靠的并非汽車與飛機。

而是用一雙腳,緩慢地步行。

...

為何選擇步行?

目的,當然不是出于省錢。

默茨如此做,是因她手中拿的并非地圖。

而是中國古典名著:《山海經》。

...

依照古書記載,默茨亦步亦趨地前進。

最終,她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

原來,《山海經·東山經》所寫的四列山脈,指的很可能并非中國地區。

第一列山脈,起自今美國的懷俄明州,止于克薩斯的格蘭德河,共十二座山。

第二列山脈,起自今加拿大的曼尼托巴,止于墨西哥的馬薩特蘭,共十七座山。

第三列山脈,起自今阿拉斯加的懷爾沃德山,止于加州的聖巴巴拉,共九座山。

第四列山脈,起自今華盛頓州的雷尼爾火山,止于内華達州北部,共八座山。

是的。

《山海經》很可能不是幻想志怪,而是基于真實世界,真實情況的記載。

...
近年三星堆遺址挖出的青銅神樹,也與《山海經》中描寫的扶桑樹幾乎相符

四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徒步前往美洲,發現了四十七座山。

四千多年後,默茨沿着同樣的路線行走,發現了四十六座山。

任憑歲月變幻,雖然有一座山消失了。

但,無論地形距離還是生物特征,《山海經》的許多描述,都依然還在。

“其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指的很可能是毛狨。

“鱅鱅之魚,其狀如犂牛,其音如彘鳴”,指的很可能是海獺。

“大蜂其狀如螽,朱蛾其狀如蛾”。

指的是什麼?

答案,其實并不難推測。

正是一種類似于魔斯拉的存在。

“有獸焉,其狀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厭,見則大兵”呢?

注意——

“其狀如猿”是指身形如猿猴般高大,“白手赤足”是指毛發潔淨、腿腳敏捷。

“見則大兵”是指一旦降臨人世,就會引發大戰(以上解釋源自百度百科)。

你看,前三句像不像金剛,最後的特征像不像哥斯拉?

到底為何,哥斯拉一旦出現,就會帶來大戰?

《山海經》沒有給我們答案。

然而。

有一部電影,卻用超凡的制作和想象力,試圖解釋了古老神話的種種謎團。

《哥斯拉大戰金剛》

早在兩年前,我就已經說過——

“怪獸宇宙”看似爆米花,是純粹的視效大片。

但暗中,它在恢宏的畫面下,埋藏了諸多細節與内涵。

比如,衆所周知,哥斯拉源自日本,承載了神秘的東方文化。

而,這一版系列電影中,哥斯拉不僅在相當程度上承襲了原作的形象。

左圖為好萊塢98年的《哥斯拉》,其風格與原作毫無關聯,更像是《侏羅紀公園》的翻拍版

就連其性格,都深谙 “武士道精神”。

“怪獸宇宙”的第一部電影,2014版《哥斯拉》中——

巨獸穆托侵占城市,意圖殺死男主福特,就在千鈞一發之際,哥斯拉突然出現。

幾番戰鬥,哥斯拉用一記原子吐息,解決了穆托,拯救了福特和城市裡的居民。

最後一幕,望着哥斯拉的背影,居民充滿了感激之情。

而哥斯拉,卻頭也不回,潇灑潛入海底,深藏功與名。

這情節,像不像某些日本經典電影?

黑澤明的《用心棒》中,惡霸新田侵占小鎮,将善良的老者懸挂在街頭示衆。

居民痛心疾首,卻敢怒不敢言,就在千鈞一發之際,浪人三十郎突然出現。

幾番戰鬥,三十郎用一記飛刀,解決了新田,拯救了老者和小鎮裡的居民。

最後一幕,望着三十郎的背影,居民充滿了感激之情。

而三十郎,卻頭也不回,潇灑離開小鎮,深藏功與名。

沒錯。

與借殼翻新、蔑視原作的某些魔改片不同——

這一版的“怪獸宇宙”系列電影,給予了原作最大的尊重。

如果說,哥斯拉承繼了武士道精神,象征守護自然平衡的東方獨行俠。

在這一部《哥斯拉大戰金剛》中,哥斯拉更加狂拽,更像“獨孤求敗”了

那麼,作為好萊塢原創IP的金剛,則代表了追求自由與野性的西方猛男。

怎麼講?

以下内容無劇透,請放心閱讀

電影開場,金剛從睡夢中醒來

它先是惬意的散步,而後拔起一根大樹,擊碎了人造的天空。

金剛為何要這樣?

答案,是為了反抗。

這一切,要從金剛的誕生之初說起。

1933年,被譽為“特攝片鼻祖”的《金剛》橫空出世。

然而,上映沒過多久,就引起了一場黑人抗議大集會。

原因,是某些黑人認為,這部電影表達了白人對自己的歧視。

出于貪婪,一支劇組前往未知領域,用高科技武器獵捕了金剛。

劇組把金剛綁在牆上,在劇院舉辦了一場收費展覽。

然而,大幕還未拉開,就有白人觀衆說了這樣一句話:

老天,紐約的猩猩還不夠多嗎

這句話,顯然是在影射黑人群體。

因此,當時某些黑人認為,這是一部萬惡的種族主義作品。

但事實上?

若想評價一部電影的三觀,不該根據細節吹毛求疵,而要看它的故事主體。

《金剛》的結局,為了營造獵奇感,劇組把金剛喜歡的女孩,帶到了劇院。

金剛被鐵鍊捆綁,女孩則被資本捆綁。

兩者都失去了自由,供資本家觀賞。

記者們對着女孩,瘋狂拍照。

金剛以為,記者在攻擊女孩(某種意義上,事實确實如此)。

于是,它憤怒的掙脫了鎖鍊,大鬧紐約。

你看——

在自诩文明的白人眼裡,無論金剛還是女孩,都隻不過是資本家的工具罷了。

倒是金剛,這個被貼上野蠻标簽的“黑猩猩”,内心依然保留着同情和反抗精神。

多年以後,許多黑人重溫《金剛》,感受到的并非歧視,而是一種崇拜與敬仰。

《紐約客》的影評人寶琳·凱爾寫道:

我的黑人朋友們很喜歡金剛,他們把它比喻成戰士:它在自己的地盤稱王,被用鎖鍊帶到美國,卻力量強大,可以在城市最高處朝天發出反抗的怒吼,在倒下去的地方濺起一片光榮

發現沒?

與習慣深藏功與名的哥斯拉不同——

在金剛身上,有着太多普通人的特征,和對世俗的渴望。

比如,樹木花草、美麗的女孩、美好的家園……

說白了,哥斯拉就像古代的天神,沒事的時候不出來,有事辦完了就馬上消失。

而金剛,則像現代的牛仔,想吃想愛,想過日常生活,想跟善良的人類和睦相處。

遺憾的是,金剛又像它的先祖一樣,遇見了一群邪惡貪婪的資本家。

隻不過,這一次,資本家把金剛五花大綁,并不是為了收取門票錢。

而是為了重回食物鍊頂端,成為世界之王。

那麼,資本家能得逞嗎?

我不劇透。

我隻能說,百年之後,金剛還是那麼剛。

面對哥斯拉,即便戴着鐐铐,身處不利于自己的海洋,它還是要揮拳、吼叫。

面對資本家的“人間兵器”,就算自己胳膊被打折,它也還是要撞下大樹重返戰場。

關于《哥斯拉大戰金剛》,網上已有太多評價。

“拳拳到肉”、“震撼到顫抖”……

“2021第一爽片”、“近年院線體驗最佳”……

但我想說,影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并不是這些

而是它在新世代的特效畫面下,用一種不乏味的方式,傳承了原作的核心思想。

截至目前,我這篇文章,其實并沒寫多少《哥斯拉大戰金剛》的故事本體。

但,隻要去過影院(務必買IMAX票),你就會發現——

無論老版還是新版,裡面的許多東西,都是殊途同歸的。

哥斯拉,還是那個神秘的東方獨行俠。

在不被世人理解的情況下,我行我素地守護着自然平衡。

而金剛和女孩,作為力量與美的代表,也依然是資本家企圖利用的對象。

在香港,這個東西方文化交融的地方——

哥斯拉與金剛,将共同面對一股神秘力量。

你問,什麼力量?

我還是不劇透。

現在,我們回到開頭那個問題吧。

到底為何,哥斯拉一旦出現,就會帶來大戰?

《哥斯拉大戰金剛》中,艾琳的推測是:一山不容二虎。

艾琳,是影片裡的主人公之一,同時也是一名智人(人類)。

艾琳能做出這種推測,我是絲毫不意外的。

因為,早在巨獸降臨前,智人的曆史就已印證了這一點。

過去的幾十萬年裡,在我們智人發展的過程中,已導緻地球約90%物種的滅絕。

這其中,并非隻有鳥獸蟲等其它物種,更包括許多會鑽木取火的,智人的同種。

比如,腦容量比智人更大的海德堡人,體格比智人更強健的尼安德特人。

再比如,身材比智人更矮小,并被證實曾與智人共同生活過的霍比特人……

沒錯。

作為智人,艾琳以己度人,得出了“一山不容二虎”的結論。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要知道,與金剛不同,哥斯拉身上絲毫沒有人性的特點(武士道也是反人性的)。

作為“超越了人類認知”般的存在,哥斯拉的角色設定,始終都是傳說中的天神。

天神,會像愚蠢的智人一樣,遵從“弱肉強食”的法則嗎?

事實上,在官方設定裡,哥斯拉雖然好戰,但卻從不吃肉。

也就是說,它所參與的每一場戰争,都不是為了要掠奪什麼。

而是為了消滅地球潛在的威脅,守護自然平衡。

在1954年,本多豬四郎導演的首部《哥斯拉》中——

由于智人暗中進行核試驗,導緻遠古巨獸哥斯拉被喚醒。

醒來後,哥斯拉以核能為食,肆無忌憚地到處毀滅現代城市。

哥斯拉,是智人觸犯自然禁忌,所招緻的神罰。

換句話講,哥斯拉的降臨,是智人應得的報應。

你看。

這些設定,是不是又完美對應了今天的電影?

最後,我們再說回《山海經》,說一說朱厭的故事吧。

傳說遠古時代,有兩個國家由于關系不合,經常打仗。

某年,A國的國王派出重兵,捕獲了一隻名叫朱厭的動物。

為了讨好B國,阻止B國攻打自己——

A國的國王,把朱厭關進籠中,送給了B國。

結果,朱厭大怒,開啟了狂暴形态,摧毀了城牆,襲擊了人類。

自此之後,朱厭被稱為“兇獸”,被貼上了“見則大兵”的負面标簽。

明明是你出于無知貪婪,破壞了自然生态。

明明是你為了自身利益,選擇了殺伐征戰。

我反抗了你,卻反倒還要被你寫成是萬惡之源。

人類啊,多麼不講道理,多麼自私野蠻!

-

關注羅罔極,不定期推送有獨立思考的高質量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