緻敬“皇後樂隊”-永遠的經典

        緻敬  弗萊德·摩克瑞-靈魂歌唱者   

...

波西米亞狂想曲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是帶着問題來的,“我是誰,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然後終其一生來探索和解答這三個問題,有些人很幸運,他們早早的遇到了人生導師,為他們揭開了迷霧,早早的擁抱了自己;但是有些人卻不那麼幸運,他們可能在離開這個世界時仍然沒有找到答案……

      我們活在世俗裡,看到的聽到的和感受到的都是世俗的影子,這是真實的世界嗎?也許不是,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人選擇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肯出來……在這個“虛幻”的世界裡,人可以找到真實的自己嗎?

      弗萊迪這種特殊的個體(性别意識錯亂)來到這個世界上,父母不理解他,爸爸特意送他去學“拳擊”這個決定饒有意味,值得一品。爸爸是個沉穩嚴謹的宗教教徒,從小給他的教導便是“善思、善言、善行”,可想而知這樣的生活在這個家庭裡的束縛感。世界也不包容他,他自己也無法面對這個特殊的自己。他是個不幸的孩子,生在了那個不幸的時代,而這些不幸也一樣活在現在,甚至是将來。弗萊迪是一個天生的“表演者”,在舞台上他光芒四射,但是在生活中他卻腼腆害羞,矛盾的背後我們發現了問題所在,他本該擁有的自信沒有出現在生活中的自己身上,他的心理成長的第二個階段(2-3歲)自主性(自主對害羞與懷疑)出現了問題,在性别認識這一塊當他表現出性别認識的差異時受到了父母的“糾正”,所以他懷疑自己,從這個時候開始不能做真實的自己。我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矛盾,“那我是誰,我感覺這一切都不對”,他接受了世俗給他的“身份”,活在“别扭”“懷疑”中,所以他腼腆害羞,他不知道用怎樣的“自己”去面對他人。


...

波西米亞狂想曲


      我們無一例外被時間推着向前,不管我們是否願意,然後閉上眼睛與自己背靠背的往前走,也許隻要一個轉身,真實的自己就會出來,但是我們大多時候又一個轉身,又把那個自己藏起來…

      我們有時候不得不感歎“自己的懦弱膽小,自己的俗不可奈與低級趣味”,時常顧影自憐,笑歎自己,然後繼續被時間擁着往前走,這樣的人生意義何在?

      但弗萊迪他又是幸運的,他找到了表達自己的途徑,他用音樂,用“舞台”來呐喊,那使他找到了意義,獲得了從所未有的釋放,獲得了從所未有的“認可”。


...

波西米亞狂想曲


      但是好景不長,當他終于有力量遵從内心去做自己時,世俗又傳來了“否定”的聲音,我能感受到他當時的壓力。“為什麼,我不能做我自己?”此時的他感覺全世界都在阻攔他,這個時候的他用盡全身力量去反抗,于是有了堕落的時期。此時的他掙紮着感受着昏天地暗。

      幸好愛他的人從來麼有放棄他,給了他勇氣與力量,最後他站起來面對自己。他說“我自己決定我要成為誰!我要成為我注定要成為的人---一個藝人”,在人生的最後階段他找到了這個答案!他的這一生算是活出了“質量”吧!

...

波西米亞狂想曲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境,可以知得失;以電影為鏡,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在這部電影中我看到了許多人的影子,我也看到了個性不被認可的破壞力,所以為什麼現在的教育一直呼籲“尊重兒童的個性”,我真的希望世人理解其真正的意義,尤其是父母。如果弗萊迪回到童年,回到自主性時期,他收到來自父母或老師的指引,也就不會有那麼多遺憾!也許他能像金星一樣自信的面對世界,作為一個“為舞台而生的人”盡情的在人生的舞台活出真實的自己,擁抱自己的靈魂。

      同時,我也從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面對靈魂的拷問,我是誰?迷失了很久,我嫁給了生活,愛給了世俗,那又如何?至少我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