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并不是主角葉問,而是李钊。對,就是一個普通平凡的人。開始李钊就是一個警察,在這裡我覺得他是代表着體制裡的一個普通的利己主義,他包含着我們所有人應有的樣子,他不是一個完美的人,甚至有諸多的缺點。剛開始在茶樓,他第1次登場,拿着槍傲慢地恐吓葉問,我覺得就是代表着現代科技對傳統文化的傲慢。此時的他,無論是對葉問還是對中國武術,都充滿着一種骨子裡散發出來的傲慢與不屑。這不是正正代表着我們現代人的心态嗎?自以為科技的進步可以取代文化的底蘊,殊不知科技進步的深淺,背後還是文化所決定的。
第2次登場就是金山找和葉問比武,在比武過後,李钊生生地被葉問展現出來的功夫所折服,從而對葉問推崇至極,我覺得以其說葉問高深的功夫征服了李钊,還不如說是在精神層面上那種氣度,那種不争之争,征服了李钊。這一刻開始,李钊覺醒了。随着日本侵華戰争開始,李钊、葉問、金山找,還有清泉,每個人的命運被重新的打亂,他們也在戰争中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葉問和清泉繼續辦着工廠,還是堅持理性救國圖存的思想,他們與李钊比較起來,人物自然是高大很多。而金山找索性就當起了土匪打家劫舍,這也是相當符合這個人物最初的性格,或者是他的底色,那就是在這個動蕩的世界裡活下去,他靠的就是他的功夫,他的能力。而我們反過來看看李钊,他沒有葉問何清泉那麼高的思想覺悟,也沒有像金三角一樣的個人能力。要在這個亂世中活下去,他隻能做日本人的翻譯。漢奸這頂帽子,在生存與死亡之間,顯得微不足道,輕若鴻毛。可是他不甘心的,否則最後這個人物也不會得到升華。結局他趁亂踩斷日本軍官的腿,渲洩自己壓抑已久的不滿,但這不僅僅是個人的不滿,更多是代表着整個民族發起反抗的一種呐喊。
我真的不明白,為什麼有人說葉問總是拿打外國人來顯示自己的民族情感,我們要看到的不隻是表面上痛打外國人的那種所謂的快感,更多的是要領悟影片中那種民族奮起圖強的精神,這也是葉問系列要告訴我們 的東西 而這種精神絕對不是所謂的民粹主義。我依然相信,每個時代甚至是我們所處的這一個時代,依然需要有更多像李钊這樣的人。或許我們平凡,但是絕不平庸,在大是大非之前,能勇敢地發出呐喊。
以上此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