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第93屆奧斯卡提名名單出爐。

因為疫情的重創以及其他因素,今年奧斯卡成為了近20年來最無趣的一年,無趣不僅僅體現在電影質量上,更體現在奧斯卡的某種局限性上。雖然《少年的你》驚喜入圍最佳國際外語片,史蒂文·元和尹汝貞憑借《米納裡》提名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配角,但因為整體電影質量的下滑,這屆奧斯卡倒顯得非常小家子氣。

...

...

杜克還是像往常那樣做了一份預測名單:

最佳電影:《無依之地》

爆冷:《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最佳導演:趙婷《無依之地》

爆冷:大衛·芬奇《曼克》(但可能性不大)

最佳男主角:查德維克·博斯曼《藍調天後》

備選:安東尼奧·霍普金斯《困在時間裡的父親》

最佳女主角:凱瑞·穆裡根《前程似錦的女孩》

備選:其餘四個都有可能,最亂的一屆

最佳男配角:丹尼爾·卡盧亞《猶大與黑彌賽亞》

備選:莎拉·拜倫·科恩《芝加哥七君子審判》(其中有《波拉特2》的加成)

最佳女配角:尹汝貞《米納裡》(演得真的好!)

備選:格倫·克洛斯(補償票也該給了)

最佳國際影片:《酒精計劃》或《艾達怎麼了》

...

衆所周知,奧斯卡有它一定的影響力,普通觀衆一般都會對奧斯卡獲獎影片表示肯定,但對于影迷來說,奧斯卡的信服力并不代表什麼,以及它的政治因素、公關遊戲也早已屢見不鮮。一句話可以概括:奧斯卡不能代表這部電影就是最好的!其實所有電影都是如此,不見得每個人都會喜歡!

本屆奧斯卡部分提名電影已經撰寫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往期文章中查看。

...

全世界電影每年産量那麼多,好電影占少數,但有些導演的電影則是看一部少一部,沒錯,現年86歲的伍迪·艾倫依舊創作力旺盛,他承諾争取每一年都會拍一部電影,所以作為他的影迷,欣喜有餘,擔憂更多。

...

有關于伍迪·艾倫的藝術展現以及電影人格早已說透,看了他這麼多電影,也已經對他的創作思路一目了然,文學性、幽默感、哲思中、無所謂。

他自然無所謂有多少人會看他的電影,到了現在這個階段,他拍電影純粹是為了打發時間,相比較很多被政治裹挾和金錢利益拍片的導演來說,他有足夠的話語權,更有足夠的創作空間。

...

盡管有很多影評人對新片《裡夫金的電影節》嗤之以鼻,說本片形式感太重,說本片老套而陳舊,也有說本片隻是伍迪·艾倫的意淫。

當然他們說的都沒錯,角度不同,看法不同而已,但有一點我是不認同的,伍迪·艾倫從不打情懷牌,他的創作态度仍然是樂觀而中肯的。相比較其他導演,他已經跳脫了怎樣叙事的桎梏,想的都是怎樣在電影中表達自我看待世界的觀念。

...

...

...

《裡夫金的電影節》拍攝現場

所以《裡夫金的電影節》也有大量好評湧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評論則是:伍迪·艾倫近五年來最好的電影。

事實如此嗎?不見得,如我而言,角度不同,看法不同。就算我贊同,你也不定如此。

...

乍一看《裡夫金的電影節》有很多伍迪·艾倫式的風格,旁白自叙,多角關系,黑色幽默。

仔細一看,卻又大不相同,玩影迷梗,嘲諷現今電影環境,與自我的對話。

那麼嵌入其中的各種迷影片段在某種程度上非常考驗普通觀衆的忍耐力。

...

...

如果你是影迷,你自然會對應他用夢境所再度創造的電影片段,那是奧遜·威爾斯的《公民凱恩》,費裡尼的《八部半》,戈達爾的《精疲力竭》,特呂弗的《祖與占》,伯格曼的《野草莓》和《假面》,布努埃爾的《泯滅天使》,勒盧什的《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等。

...

...

...

...

...

...

...

...

你能看出他都緻敬了哪些電影嗎?

最後落點在伯格曼的《第七封印》,男主角裡夫金與黑衣死神下了最後一盤棋,他們談論死亡和虛無的定義,更探讨人生的形态演變。

...

...

...

這不是伍迪·艾倫第一次在電影中緻敬各種電影了,卻是頭一回如此頻繁的疊加,說到底和本片發生的背景環境有關,裡夫金和作為當紅導演助理的太太去參加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這個電影節也許還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作為西班牙國際A類電影節,于1953年創辦,發掘了很多現今影壇極富盛名的電影人,如奉俊昊、科波拉、夏布洛爾等等,而像中國導演馮小剛、張揚、陸川以及徐靜蕾都獲得過此電影節獎項。

...

...

雖然從知名度和含金量來說不及國際三大電影節(戛納、柏林、威尼斯),但它包容性非常強,又因西班牙文化的宣傳和曆史悠久在電影圈頗有影響力。

《裡夫金的電影節》以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為切入點,但其中并沒有任何一個片段染指電影節的種種,隻是通過人物的對話和情感來傳遞伍迪·艾倫本身對于現今電影環境的看法。

...

電影節其實是個虛幻的幌子,借此來發展人物關系和境遇的變化,男主角裡夫金其貌不揚,身形矮小,倒是個電影狂熱迷,曾經在大學傳授電影知識,這倒是很伍迪·艾倫的角色設置,他大部分電影都會把自我投入到角色中。

...

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他是歐洲藝術電影和法國新浪潮的忠實影迷,對很多自己國家的好萊塢電影完全不屑一顧。

這是他個人對于電影的很多喜好以及見解,過往他倒不會有什麼回應,但現在他非常坦誠,借各種電影來抒發自己的真實态度。

...

...

片中台詞說道:“電影就是膠片上的夢!”

...

這也是為什麼他要利用夢境來渲染迷影氣氛的緣由,且每一個電影夢境片段都與現實挂鈎,太太和導演産生愛情反應,丈夫轉眼和醫生産生精神交流。

...

...

...

這樣突變的感情在伍迪·艾倫電影裡并不稀奇,男主角裡夫金因婚姻的破裂和生活的虛無制造了夢境的開端與結束。

...

在最後他仍然保持着豁達的心态去看待自己的人生,在自我審視的規則裡,無人再比伍迪·艾倫更加清醒了。

...

《裡夫金的電影節》總有些表現主義,但都被伍迪·艾倫閑散的叙事風格給遮掩了,這是一部他作為影迷拍給電影的電影。

...

可如果你不是影迷,也許會與男女情感變幻做唯一的聯系,又或者用道德和浪漫的情懷當做自我的批判和表達,甚至把加缪的西西弗神話視作存在主義的價值體現。

...

但縱觀伍迪·艾倫的晚年創作,會發現他已經把當下的生活狀态引申到了創作的底色中,他的自我形态不僅僅體現在電影形式上,也更體現他作為影迷最單純炙熱的心,電影每年都在拍,可它不商業也不藝術,它隻是電影本身而已,再也無關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