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公衆号:無物永駐

近來,由于疫情爆發,一群默默無聞的人又回到大衆視野中,那就是醫生。醫生往往承載着一個家庭的希望,一些人對醫生有誤解,以為醫生高收入,隻為賺更多的錢濫開處方。實則不然,大部分醫生都是恪守醫德,一心為患者着想。


傷醫事件頻發,從楊文醫生到陶勇醫生,無數人為之扼腕歎息,醫患矛盾問題被搬到台面上。一個醫生的培養需要數十載,家屬的暴行斷送了醫生的人生,更是讓許多患者失去了希望。


如果有一部紀錄片真實地反映醫生的工作和生活,是不是會拉近醫患距離?

...

《中國醫生》這部紀錄片将目光轉向六家三甲醫院,選取最有代表性的科室,講述一個個醫患故事。每集45分鐘,幾個病人,從診斷,治療到康複的過程。


真實的環境,人們的千姿百态,讓無數人們産生共情。生死也許就在一念之間,晚做幾分鐘的一個決定,可能奪去一個患者的性命。《中國醫生》是繼《人間世》又一醫學力作,豆瓣評分高達9.3!

不敢死的醫生:責任與信念

朱良付是腦血管科的主任,他的患者是一位82歲的高齡患者,腦血栓的診治要求快、狠、準。患者家屬是從事醫療行業,所以更能理解醫生所做的決定,讓醫生減少了負擔。


而在手術前,朱良付拿出手機錄音。關于手術風險,這背後是多少醫生的心酸,醫生小心翼翼的樣子,有點可笑但卻很無奈。

...

每天工作到淩晨,不規律的生活讓朱良付時常擔心自己某一天會突然死掉,可是他不敢死,身上還有家庭和醫療的責任。他說,“培養一個主任醫師要二十五年,他現在死掉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那些平凡的醫生因為有了信念而不平凡,每個都是白衣天使,是人世間的守護神。

年輕醫生的成長:接受離别

徐晔畢業于中山大學,工作于燒傷科,如今是他工作的第三年。他的患者是一個經曆燃氣爆炸,全身95%燒傷的老人,老人的妻子也被燒傷,大面積的燒傷。如果不及時消除創口,很容易感染,造成死亡。

...

患者的家庭不算富裕,家屬在網絡平台上發起了衆籌。但是他面臨一個問題,如果做手術就要取出衆籌的錢,而取出意味着停止衆籌,他們将失去後續的錢。不及時做手術,手上的豬皮就會脫落,那時,小小的細菌都可能要了老人的命。


在金錢面前,生命顯得如此渺小,很多家庭都是因為錢而無能為力,眼睜睜看着家人走向死亡。他們不想救嗎?他們想!他們比任何人都希望家人能康複,健健康康。但是他們還要考慮自己的生活,沒有錢的來源,一切科技都是紙上談兵。

...

徐晔努力為他們争取了兩萬的基金,但燒傷治療需要一百多萬,況且家裡還有一個燒傷患者。兩萬,對于他們來說是杯水車薪。最終,他們選擇了出院。每個人都知道出院意味着什麼,意味着更小的生存幾率,很可能幾周之後就死于細菌感染,可是沒有辦法。


對于徐晔這個年輕醫生,他即将面臨一次次離别,這都是對他的曆練。不是所有的病人都可以康複,當救不了患者時,難過的不僅僅是家屬,還有醫生。“重度燒傷90%以上的治療,一般還沒到達醫療的瓶頸,就先到了人心的瓶頸。”

...

醫生的成長不僅是在醫術上的提升,更是在醫患溝通和對人心考量上,理解患者家庭,比疾病更難解決的是人的思想。

不畏死亡,笑對人生

很多人面對腫瘤時都是恐懼無助,而有一位患者始終用笑容對抗病魔,不曾在外人面前展露脆弱的一面。

...

三年前,李燕被查出胃癌晚期,他的男朋友因此離開了她,留下她和孩子。她沒有埋怨,積極治療,她每天都笑嘻嘻的,沒人看得出來她是一個癌症晚期患者。她用堅強為自己建了一座城牆,不服輸,不向病魔妥協就是她最真實的寫照。


她的癌細胞擴散了,她所剩的時日不多了,她的願望是好好陪孩子成長,還想和她的現任男友生一個孩子。多方聯合會診後,得出她不适合開刀的結論。她一點點消耗生命,但是她還是一直笑嘻嘻的,保持樂觀。那時她的家人才知道她的病多嚴重,她用笑容騙過了大家。

...

如果有一天我身患重病,我大概不能像她這般樂觀,明白大道理。知道終日以淚洗面不能解決問題,可我沒辦法忽略我即将走向死亡的事實,身上的負擔重了,自然不能過得灑脫。大部分人沒有她那般強大的心髒,笑對困難,我們可以不“笑”,但我們不能放棄。

善意成就溫暖:良醫與好心家庭的相遇

在我國,唇腭裂算是比較高發的先天疾病,患有唇腭裂的人,往往會受到他人的特殊對待。幸運的是,有人成立了兔唇基金會,給患者及家屬們帶來希望。


有這樣一個孩子,出生不過幾個月,就因為唇腭裂被家人抛棄,好心的家庭收養了他,帶他來到醫院。舒茂國醫生聽到他們的故事,決定親自給他們做手術,并且不要他們一分錢。

...


舒茂國說,“他作為一個父親,把能做的是都做了;而我作為一個醫生,自然有我的資源”,他将故事發在朋友圈,人人紛紛捐款,很快就湊齊了手術費。兩個善良的人救了一個小孩。


這讓我想起前不久傷醫事件中的陶勇醫生,曾自費拿了兩萬給患者治病,這麼善良的人,卻被小人傷害,再也上不了手術台。事情發生的時候,從醫行業的朋友圈引起軒然大波,他們深知從醫學生到醫生要經曆多少困難,知道這醫生厲害,好多人開玩笑說想轉行了。如果醫生被這社會傷了心,那誰來治病?我們要深知,醫生和患者是統一戰線的人,要共同擊退病魔。


醫生的善意可能解決了一個家庭的問題,更可能改善一個社會的問題,傳播溫暖,讓更多的人行善事,改善醫患之間緊張的關系。謹記:做善事不是醫生的義務,不要把好意當成理所應當。

堅守隻為根治白血病

她是一個血液科的醫生,24年來,她看見無數白血病患者走向死亡。最後那個病區一個病人也沒有了,她想過放棄,但是中國還有數百萬白血病患者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她不忍心放棄實驗。如今采用臍帶血移植治療白血病,初見成效。哪怕身處黑暗,堅持,總會見到曙光。

...

 

受苦的不僅是醫生,更多是患者,醫生苦在努力研究卻沒有任何進展,而病人在經曆身體和心靈的雙重折磨。患者在進行臍帶血移植的前30天,需要完全無菌的環境,也就意味着他們将被隔離一個月,每天僅有半個小時和外界通話,而剩餘大部分時間都在輸液,他們曆經磨難,隻求在手術後涅槃重生。


血液科是死亡率較高的科室。有人說在血液科待久了,人會變得陰郁,大抵是見過太多生離死别,眼睜睜看着患者一點點消耗自己的生命卻無能無力,因為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幸運的找到配型,活下來的都是那些足夠幸運且堅強的人。


患者可以治愈出院,但是醫生不能,他們隻能年複一年,日複一日的堅守在崗位上。有人說他們冷漠,其實不是,是見多了之後的淡定,将自己的内心打造得足夠堅強,才能減少一次次的悲傷和無奈。


很多科研人員數十年的研究,卻也沒有得出一個明确的結果。可是他們還是選擇了堅持,畢竟不能沒有人去研究,放任它成為一片灰色地帶。總有人會接過重擔,中國各方面的飛速發展也源于此。

如今肺炎大肆傳播,每日新增大量患者,鐘南山院士親自出征,指導研究了快速檢測試劑盒。在一個月之内,飛速完成實驗室和臨床初步評價,而疫苗也進入動物實驗階段,給人們吃了一個定心丸。正是有了那些研究團隊,才能在疫情中突圍,穩定局勢,安定民心。

...

這部紀錄片讓我們看到了醫生的付出和患者的溫情,也讓人看到那些無奈與心酸。就像那首流行的MV“我是個醫生不是神”,醫生也會為病人難過,醫生也沒有想象的那麼全能,醫生會伸出援助之手,但也不能救活每個病人。


他是一個好醫生,可能他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家庭和醫療沒辦法同時兼顧。醫生的形象不再扁平化,而是立體的多方面的。


他精通專業知識,可以前的他還是不适應告别。


她是一個絕症患者,可是她還是笑對生活,她感染了家人,也感動了醫生。


他是一個兔唇棄嬰,他是社會共同托舉起來的小生命,他身上彙集了衆人的溫暖。


患者和醫生是互相治愈的過程,我除你病痛之苦,你預我心靈慰藉,這才是最好的局面。


中國醫生,值得尊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