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經曆了《寄生蟲》《小醜》《愛爾蘭人》《婚姻故事》《燈塔》《好萊塢往事》等好片輪番轟炸後,19年的電影已然接近尾聲,明年的奧斯卡也即将公布提名名單。

對于一整年沉溺于電影世界的影迷來講,沒有什麼比看到好片更令人亢奮的事情了,今年無疑是“電影大年”,各路神仙打架,各路電影風格迥異,大放異彩。

但很多好電影還沒有看到,我們不妨拭目以待,19年年度盤點我們還可以等個半個月,屆時我們一起來期待年度20佳榜單。

...

...

2019電影大年

要說今年最酷的電影,每個人心中答案自然不一樣,但要我說,《極速車王》才是最酷的。

好萊塢電影有一套很傳統的運作模式,李安曾說:“好萊塢電影語境已經定形,很難在其中做出大的規則改變。”

但即使如此,全世界都在觀看好萊塢電影,它培養了我們看電影的習慣,也培養了我們對于電影的看法。

相反,歐洲的藝術電影一直在打破電影的規則,可是人們卻并不感興趣。

...

有一點我們不得不佩服好萊塢,不是它的明星制度,也并非它的頂級特效,而是好萊塢說故事的方式。

我們一直在探讨“商業”和“藝術”的隔閡,好萊塢便一直在其中做平衡的改變,通常我們看一部電影會很清楚地知道這是一部典型的美國好萊塢式電影,原因在于它的傳統性質。

所以當《燈塔》出來時,我們會覺得煥然一新,這種返祖意識形态的電影打開了我們對電影的觸覺。

...

《燈塔》

但好萊塢的标準仍然是高水準的,我們不能以傳統來否定它的價值。

正如這部《極速車王》,既好看,又有批判意識,更有理想主義。這才是我們所認可的“商業藝術電影”。

...

當片方選擇克裡斯蒂安·貝爾和馬特·達蒙的雙雄配置出演時,我們就看出了他們的野心和用心,這兩人基本上沒有拍過大爛片(長城除外),且演技有所保證。

在今年多倫多電影節放映時,《極速車王》就斬獲了一片好評,影評人指出:這是一部男人必看的電影。

而貝爾也從《副總統》的肥胖形象再次上演“橡皮人”,極速減重最大程度上還原了演員的真實感。

...

克裡斯蒂安·貝爾強大的身形塑造能力  

看完後才知道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它既滿足了男人的視覺獵奇,也反映了男人的溫柔底色。

...

...

本片根據“肯·邁爾斯”真人傳記改編,背景定格在美國60年代,故事發生在美國福特和法國法拉利勒芒24小時耐力車賽期間。

對于男人來講,賽車題材無疑令人振奮的,但如何做到讓觀衆腎上腺素狂飙,又如何避免俗套的文本設定,這是《極速車王》所呈現出來的最佳質感。

...

一個是曾經風靡一時,拿下賽車冠軍的車王,因為身體原因不得不放棄自己賽車手的身份,轉而成為一個賣車的行家。

謝爾比之所以退出賽車,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也在迷失中,開場的前五分鐘,用一段迷霧探索般的賽車片段來體現整個人物的不安,随之而來的,便是故事的不斷展開。

...

另一個是行為不羁,野性張狂,偏執成性的汽車維修員,他有家庭有孩子,酷愛賽車,卻遺憾不能把賽車當飯吃,在面臨破産後,他全心回歸到生活,日出夜歸,隻為了養活自己的家庭。

...

...

兩人都沒想到,因為一場名譽和尊嚴的賽車之戰而卷入了階級鬥争中。

好萊塢最牛逼的其實不是特效,而是故事,在全世界範圍内,依然能夠好好講故事的還是好萊塢,他們喜歡在故事中挖掘人性和社會的複雜性。

他們可以把《肖申克的救贖》和《阿甘正傳》以及《教父》完美地呈現出來,全然不是三兩個明星和視覺效果,而是用心地在訴說故事。

...

那《極速車王》看似有着好萊塢傳統的劇本模式,一個退居生活的賽車手, 一個性格怪異的天才,兩個人惺惺相惜,加入一場比賽,通過不斷努力赢得了冠軍。

起碼看起來故事是這樣說的,但《極速車王》最令人贊賞的是它一直在反轉,直到結尾,它的力量才噴湧而出,最終化野性為溫柔,化張狂為成全。


...

人物在背景下的成長和内心的呼應讓我們深受感動,的确,它依然很傳統,但這份傳統卻能打動你,還能讓你在賽車的場景中腎上腺素狂飙,這才是我們所需要的真正好劇本。

...

其實《極速車王》非但沒有放大“賽車”的魅力,反而非常克制地表現出“賽車”的危險,謝爾比和邁爾斯兩個人的成長皆因“賽車”而改變,他們通過一場比賽對自我有了更清晰的認知,這恍如我們當年看《洛奇》,看《金錢本色》的設定。

...

《洛奇》

但《極速車王》非常聰明的避免了套路化,面子上是一場榮譽保衛之戰,裡子卻是階級下人物的自我抗争,電影非常具有“反叛意識”,從開頭的旁白我們便能透過銀幕感覺到這不是一部尋常的傳記或者賽車電影。

...

“你是誰?”馬特·達蒙所飾演的謝爾比抛出了這樣的疑問,在那些無數驚心動魄的賽車環節中,你看不清前方黑暗的道路,等不到光明的降臨,這一路,隻有你一人在前行,身旁呼嘯而過的車聲、風聲、爆炸聲使你開始質疑。

...

而貝爾所飾演的邁爾斯解除了這些疑惑,賽車是一項高危的職業,可是他卻無比熱愛,在法拉利和福特的鬥争下,他能保留的隻有自己的熱愛之情,但最終現實不敵理想,他放棄了榮譽,赢得了自己的勝利,卻最終沒能像兒子所說: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從火中逃出來。

...

...

電影所表現出來的脈脈溫情也都在隐忍和留白中體現,它并非一部心靈雞湯,而是教會我們怎樣去做選擇。

就連謝爾比和邁爾斯的友情也都隻是在眼神中傳達,并沒有過多的話語,也沒有過多的肢體語言動作,全部都融合在背景和場景之中。

...

你以為這是一部英雄主義電影,它卻反套路式地磨滅了你的幻想,你以為它是愛國主義電影,卻沒想到最後無盡反諷着福特公司背後的階級操控,你以為主角都有光環,卻最終還是慘敗在了命運的沉浮之中。

...

...

全片兩個半小時,劇本工整,拍攝一流,特效精彩,人物立體,情節緊湊,刺激玩味,不失溫柔。

我能想到最好的好萊塢式結局也都在本片當中得到印證,别用電影語言和人物真實感來綁架這部電影的優秀。

倘若你兩個半小時一口氣看完仍然覺得還不夠,那麼我們确實看了一部好電影,最起碼貝爾和達蒙的表現也一定會讓你贊不絕口。

...

要說到最後,看着馬特·達蒙眼底藏着淚水,對邁爾斯的兒子彼得傾訴着自己對老友的想念時,我才領悟到《極速車王》所真正傳達出來的精神,那是一種生生不息的冒險精神,更是一種為理想家們狂歡鼓舞的精神。

與其說是極速車王,不如說是極速人生。

...

最後希望大家2020年仍然熱愛電影,繼續熱淚盈眶。

更多精彩資訊和影評、電影資源,關注微信号“杜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