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未在熒幕中露面的梅姨最近出乎我意料地出演了美劇《大小謊言2》,這讓原本就豪華的陣容一下子沖到了頂配。正劇我尚沒有開坑,預告片中年近70的梅姨絲毫不顯老态,隻一個穿透人心的眼神,就讓你相信她就那個堅持要查出兒子死因的媽媽。梅姨的再次出現,打開了我對那些年看過的老電影的記憶,本周的更新,就選我認識她的第一部作品——經典的《廊橋遺夢》。

《廊橋遺夢》講述的是一段美好的“婚外情”。1987年的夏天,麥迪遜小鎮上的普通家庭主婦弗朗西斯卡送走了外出觀看展覽的丈夫和兩個子女,正準備享受難得的一人時光。攝影記者羅伯特前來問路,他要去小鎮附近的廊橋拍攝一組照片,用作國家地理雜志的插圖。弗朗西斯卡主動提出上車為羅伯特指路。路上,兩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起了天,期間與羅伯特無意間的觸碰,讓弗朗西斯卡心生異樣。

...

拍攝準備工作結束後,羅伯特送弗朗西斯卡回家,并接受弗朗西斯卡的邀請,進屋來杯涼茶,兩人談起了人生和理想,交流逐漸深入,相談甚歡,弗朗西斯卡大膽地留羅伯特吃晚飯,羅伯特欣然接受。晚飯間,聽着羅伯特講述着他遊曆各國的有趣經曆,她向他吐露了自己身處異鄉的孤獨和家庭主婦生活的無聊,羅伯特耐心開導,兩人話題慢慢深入,情愫漸生,卻同時選擇了克制。


...

羅伯特走後,弗朗西斯輾轉反側,望着鏡中自己美好的身體,她決定勇敢面對真心,大膽一回。她以葉芝的詩為媒,在廊橋上給羅伯特寫下便條,發出了再次共進晚餐的邀請。是夜,兩人突破了道德的禁忌,盡情共度了美好的夜晚。


...

此後的兩天,兩人離開了麥迪遜小鎮,遠離熟悉的人群,享受美好的愛情,羅伯特為弗朗西斯拍下了她珍藏一生的照片,照片中的她放下了一頭長發,宛如初戀的少女。


...

然而,快樂的時光總是一閃即逝,即将面臨的分别也讓那些還在隐忍着的情感都爆發了出來。弗朗西斯卡想象着不久以後的他将在世界的其他角落與另外一個女人邂逅纏綿,不禁悲傷流淚,羅伯特也終于向弗朗西斯卡發出了與他一起離開的邀請,想到在她離開後丈夫和兒女即将面臨的羞辱,弗朗西斯卡拒絕了。他決定再在當地逗留幾天,等待她最後的決定。


...

翌日,丈夫理查德帶着兒女回家了,生活似乎又回到了正軌,羅伯特也如約在鎮上做了停留,卻一直沒有弗朗西斯卡的消息。終于,在一個雨天,與丈夫開車一同出門采購的弗朗西斯卡在超市外面遇到了羅伯特,兩人深情凝望,讀懂了彼此,羅伯特開車離開,弗朗西斯卡悲傷不已。十字路口,兩車前後駐足,坐在丈夫身旁的弗朗西斯卡看到前車裡的羅伯特從手套箱裡拿出了一件東西,挂在了後視鏡上,那是他送她的,刻有她名字的項鍊……她手握車門把手,内心焦灼,幾次想轉動把手,下車沖向羅伯特的懷抱,但還是忍住了。終于,羅伯特的車轉向離去,她的眼淚再難自抑……


...

...

多年後,丈夫理查德去世,弗朗西斯卡開始找尋羅伯特,卻無人知道他的蹤迹,于是她開始在每一年的生日那天,都到與他一起去過的地方走一走。直到一天,她收到了他寄給她的包裹,那是他的遺物,在她之後,他再也沒有愛過,臨終,他将他所有的愛,都留給了她。

懷着思念,弗朗西斯卡将這段故事寫成了日記,并以這種方式,在去世之後向兒女做了坦白。她留下遺願,要兒女将自己火化,并将骨灰撒在廊橋之下,因為羅伯特就在那裡。“我把一生都給了你們,我要把最後的留給他。”


...

曾經在很多推介《廊橋遺夢》這部電影的帖子下面看到過嗤之以鼻甚至是批評的聲音,他們多數認為這部電影主題所歌頌的,是一段婚姻之外的愛情,涉嫌三觀不正,而據說這部電影在美國上映後,也确實鼓勵了很多人放棄婚姻去尋找真愛。對于後者,我不做評價,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人生的選擇,一部電影也隻能說是給了他們一個借口,或者推他們最後一把的力量,絕對關系不到他們做出選擇的本質原因,我替電影表示不被這個鍋。對于前者那些批評的聲音,我倒是覺得,他們可能沒有接收到這部電影真正想傳達給他們的信息。

如果你放下偏見,就會發現這絕對是一部美好的電影。美國愛荷華州的一個鄉村小鎮,昏黃的午後陽光,打着赤腳略顯羞澀的美麗女人,溫暖且有故事的帥氣男人,安靜的廊橋,一見鐘情的愛情,僅作為一名旁觀者,我都不禁為這份浪漫的美好而沉浸,更何況是身處其中的男人和女人,這份感情太美麗,美到能讓人去願意忽視甚至是原諒它在道德上的缺憾。原著的小說裡有一段來自于一個羅伯特的紅顔知己,一位女導演對他的評價,她說“羅伯特,你身體裡藏着一個生命,我力量太小,不足以把他吸引出來,我有時覺得你在這裡已經很久很久了,比一生更久遠,你似乎曾經住在一個我們任何人連做夢也做不到的隐秘地方。你使我害怕,盡管你對我很溫柔。如果我和你在一起時不掙紮地控制自己,我會覺得失去重心,再也恢複不過來”。從這樣的一個女性視角來看,這樣的一個溫暖而神秘的男人,對偏居于小鎮卻心懷浪漫理想的家庭主婦來說,其吸引力大到在我看來,一切都似乎是那麼的理所當然。

但這部電影之所以打動我,絕不僅僅是這美好的愛情,而是在這樣美好的情感裡,他們所做的理智的選擇。電影裡最後的一晚,他們在理智與情感之間痛苦的掙紮,面對羅伯特在克制之後的邀約,弗朗西斯卡的内心極度焦灼,她愛她的孩子們,也對善良淳樸的丈夫充滿感情,她不能想象自己的行為将對他們造成的傷害,她也确實愛眼前的這個男人,女人的第六感讓她知道這個男人将會是她一生的摯愛,她的内心,将再也回不到遇到他之前的樣子。她已經收拾好了行囊,鼓起勇氣跟着他離開,卻又放下了,他滿心期盼,得到的是她理智戰勝情感的回應,卻也給了彼此最後幾天的機會。

   羅伯特最終離開的那個雨天,兩人在超市外偶遇,眼神交織的刹那,我淚如雨下,至今回味依舊不禁盈眶。這也是他們最後的一面,那深情的一望,有最後的依戀和纏綿,有對彼此選擇的理解和祝福,更有一生的承諾。自此之後,他們再未相見,弗朗西斯卡收集了每一本有羅伯特照片的雜志,雜志上的他年紀漸長,頸間卻始終挂着刻有她名字的項鍊,她就是那個引出了他另一個生命的人,她不是他最初的愛,卻成為了他最終的愛,他選擇将自己的骨灰撒在了廊橋,那個他們愛開始的地方,完成了對她一生的守護,而她也在生命的最後,選擇了與他同在。

這不是一段完美的愛情,他們是彼此生命裡那個對的人,卻沒有在對的時間相遇,她的理智和責任,他的理解和尊重,讓他們最終錯失了彼此。但也正是這樣,才成就了他們一生的愛情,他與她,都将彼此留在了那年康橋邊最美好的時刻,這也是一段不能再完美的愛情。

     弗朗西斯卡在遺書中,将這個陪伴自己後半生的秘密告訴了她的兒女,信中她語氣輕松,沒有回避自己當時的沖動,也沒有過分強調自己為兒女的犧牲,故事就這樣在兒女和女兒的朗讀中靜靜流淌,遇到愛情時的大膽告白,回歸家庭時的痛苦抉擇,他們像是第一次真正的認識了自己的媽媽,也在媽媽的選擇中理解了愛和責任的真谛。

        愛,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也最複雜的情感,電影想要告訴我們的是什麼?是鼓勵我們大膽去追求愛情嗎?是讓我們在愛情面前保持理智嗎?與羅伯特分開後的弗朗西斯卡依舊盡心盡力過着主婦的生活,愛孩子,照顧丈夫,與弗朗西斯卡分開後的羅伯特,依舊過着攝影師的遊曆生活,用相片講述着他的故事,他們都堅守了自己的選擇,也堅守了他們的愛情。我想,這才是電影真正想告訴我們的,緣分總是不期而遇的,而面對不知道什麼時刻會到來的愛情,我們所做的不是理智與情感之間的選擇,而是如何成就最好的自己的選擇,不逃避,不盲從,不沉淪,永遠心懷美好,心懷希望,在愛中獲得成長的力量。

          讓你越來越好的愛情,才是真正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