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中有這麼一句話,“哲學家與瘋子的區别就在于:一個隻是在想,一個真的去做了”。

自然真是相當公平,我們公認的在某些領域的天才其他領域可能會被認為是白癡,例如有些對生活技能一竅不通,有些可能隻會解數學題,有些很多特殊的癖好,還有些甚至身體上的殘疾。我原本也在想這部影片應該是一個瘋狂天才的紀錄片,将展現的的也是天才的一生傳奇,可并不是這樣。


...

這部影片中有太多的火花把人的心點燃,因為納什本身就是個極高的燃點,觀衆對于天才總是喜聞樂見的,能有機會窺探天才的經曆那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喜事。雖然天才各有各的天分,但經曆總有相似,年輕的納什狂妄不拘小節,甚至想過讓愛因斯坦來聽他的理論,這是個狂徒,是個瘋子,我們為這樣人的一生震撼,卻會很輕易的寬恕他的無禮,理解他不合常理的所作所為,是這樣的,天才總是比笨蛋更容易得到原諒。


...

你可想成為一個天才?天才多好啊,可以很輕易的在某個領域受人尊敬,天才納什20歲時的成果就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你想成為這樣嗎?誠然,天才是可以輕而易舉的獲得成功,他可以做到很多人窮極一生都無法做到的事,那麼多的輝煌榮耀對天才來說都那麼觸手可及,隻是大多數的代價是,你需要忘掉自己。所以影片更多的體現了鬥争,天才與自己的鬥争。一個狂妄的天才,一個有精神疾病的瘋子,跟疾病鬥争跟自己鬥争,終于學會如何生活、愛人、體會情感、溝通交流。


...

誰都不可能完美,天才的頭腦就要付出天才的代價。納什的精神分裂越加嚴重,腦海裡住着三個不同的人,這使他極容易崩潰,就這樣他的抗争持續了一生,他住過兩次精神病醫院,所有人都以為他是個瘋子,甚至後來諾貝爾使者找到他也是這麼認為,後來的納什不再狂妄,他安分起來,他用自己的頭腦安分的跟自己抗争了一輩子。最後他自然的登上諾貝爾領獎台,身後還有他幻想中的三個人。


...

這個時代都在推崇天才神童,十幾歲自學考入某高校的神童,後被爆出生活起居都要母親照顧,甚至還不會自己穿衣服;兩博士結婚三年沒有懷孕到醫院檢查才得知兩人都以為隻要在一張床上躺着就會懷孕。這種平常看了都覺得可笑的事确實真的存在的,隻因為現在的中國教育孩子學業為重。有了學曆就能高人一等,就可以衣食無憂,現在的小學生初中生甚至都到了高中生,家長不讓做家務,不讓接觸任何的課外書籍,認為那都是浪費時間隻要把書念好就行。

我們培養連穿衣服自理能力都沒有甚至最後生活常識都沒有的神童,那跟一個裝了電腦芯片的AI有什麼不同。影片講的是天才的鬥争,更是對天才大腦的批判,你可以是天才,但天才也是人,人最重要的是人性,我們的俗話說得好“先做人,再做事”。

人性包括喜怒哀樂,對生活的态度,你的渴望,那些能讓人感覺你是鮮活的因素都是你成為一個人的基礎,缺了一個都會是瘋子。


...

很多天才其實都來源于專注與熱愛,我不反對,因為社會科技正需要這樣的人去推動,可我也心疼他們,因為自己體會過把自己活成一個機器是什麼樣的,腦海裡隻有一件事情是什麼樣的,甚至那段時間我沒有能力,不是沒有時間,是沒有能力去體會親情,享受生活,在本該可以鮮活的年歲我甚至忘記了自己。

現在爸媽回想起來會說,那時候你可真瘦,我愣了一下,這才想起來那幾年我沒好好照過鏡子。其實影片中的納什是幸運的,就像前面提到的神童,天才有時會讓愛他的人備受煎熬,幸好有一個天使般的妻子一直陪着他,想象一下一個女人獨自照顧一個精神分裂的男子,要像母親一樣愛他,包容他照顧他,那個女人才是擁有美麗心靈。


...

多少時候慶幸自己是個平凡人,每天都會思考要吃什麼穿什麼,每天早晨照鏡子會為新長出來的痘痘發愁。

總會在生活中找到幾件事,來讓自己感覺通透又鮮活。現在就算是學習工作再緊張壓力再大的時候都選擇把自己收拾的幹淨利落,每晚泡個腳,寫個日記,當然你可以選擇其他的方式隻要你喜歡就好。


可以留個贊再走嗎?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