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樓話心

...

image

朋友拿到幾張電影票,是比較小衆的紀錄片,我便決定去“蹭”場電影,原本沒抱多大希望,卻意外收獲了不少感動。

影片講述了一個普通北漂突然決定去法國騎行,用一個多月的時間環繞這個以浪漫聞名全球的西方國度。

導演既主演黎國明是一個無論對騎行還是對拍攝電影都完全陌生的大男孩,僅僅為了完成一個心願,以及幫朋友實現一個拍紀錄片的想法,便踏上了旅程。

聽起來多麼不靠譜的計劃,然而,很多事情真的就需要這樣粗糙的沖動才能做成。

由于沒有資金投入,以及導演本人根本沒接觸過電影工作,該片完全談不上制作技巧,隻是将一路的見聞忠實記錄下來,并從有限的素材中剪輯出一段還算完整的映像。

但奇怪的是,在觀看過程中,你幾乎不會注意到技巧的稚嫩和素材的欠缺,因為那時的你早已被制作者的真情實感所打動。

這是一部簡陋到隻有真誠的電影,但恰恰是真誠,讓這小成本紀錄片勝過了無數大卡司大制作。

或許正是黎國明的“無心”才成就了這部作品,又或許,正是黎國明敢于跟随自己的真心,才有了這部作品。

黎國明給人的感覺也很親切,不管是在電影裡還是在現實中,他都是一個害羞的大男孩,更重要的是,他是一個和我們很多人一樣對自己的生活、工作感到迷茫的青年,他坦承換過很多工作,對自己究竟喜歡幹什麼也沒一個定論,甚至也被老闆批評說“對社會、對生活不負責任”。

然而,什麼才是負責?如果一個人不能對自己的心負責,那麼他能對社會有多大程度的責任感?

放映結束後的交流會很有意思,“錢”的話題被問得最多,“這趟旅行總共花費多少?是自費還是有贊助?”“你現在拿到了多少報酬?”“(問制片人)可不可以也資助一下我們?”……讓人哭笑不得。

雖然心裡有些不屑,但我知道我也沒資格批評這些提問的人,因為我也曾以沒錢為借口放棄了很多計劃,對“錢”的焦慮已經成為首要社會問題,其實很多中國人不是沒有信仰,隻不過他們的信仰是“錢”。

這種心态恰恰與黎國明的心态形成了對比,黎國明想要的是“真正的感悟人生”,他說不想老了以後後悔自己花太多時間在工作上,而台下很多人想要的是“免除人生的焦慮”,之後才能談享受人生,當然,免除焦慮的靈丹妙藥必定是錢。

那麼,你這一生到底是為追求快樂而活,還是為免除焦慮而活呢?你有什麼樣的人生态度,就會看到什麼樣的人生風景。

這個陽光耀眼的下午,因為一部真誠的電影而變得格外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