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濱口龍介
編劇:濱口龍介
主演:河井青葉/岡本龍汰/占部房子/岡部尚/澀川清彥
語言:日語
類型:劇情
上映日期:2008-09-26(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
國家/地區:日本 片長:115分钟
13萬RMB,10天時間的畢業作品。預算不足的缺陷,帶來的場景局限一眼可見。然而在接飛盤、清晨煙囪對話幾場,不斷诠釋着可以用很少的錢拍出有趣電影之理念。即便是做遊戲的室内戲,也通過天台抽煙等方式,把場景做足了反差感和縱深度。看上去像是會霸淩同學的濱口龍介,執著地探讨校園霸淩,無非是說到了一個很楊德昌的結論:每個人都可能是恐怖分子——尤其是在情感中。濱口龍介與楊德昌無關,但開頭出現的瓦斯球罐與城市景象,都無限靠近那個戳穿帶着面具而活,假得就像真的一樣的現代社會。
貓咪的墳墓,公交上的兩人,嶽母眼中感受不到真誠,墨西哥真話泉對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功效不一,讓你連翻跟鬥的吻對她毫無意義;從校園暴淩邏輯到兩性情感暴力——此話題直接搬運到了導演後作《親密》,不過也屬于導演每部作品的某種倫常觀點?
煙囪那個鏡頭也太棒了,毀滅和重建,時光似乎一下子撥到了未來。第一段用Cassavetes式鏡語逼視衆人的臉。此段過後鏡語趨于平和。臉的印象成為一種幽靈,一直懸在影片上空。這是對無神論的Cassavetes的一種創造性誤讀。
《歡樂時光》的預熱版,取景方式接近,固定長鏡頭相似,輪舞式群像結構以及與學生談論暴力都明顯更有設計感,的确有侯麥和裡維特的影子;大量對談彰顯劇本和調度之功,并無枯燥感,機鋒處處,極具思辨性,人性的軟弱和彷徨,情感的動态激蕩,都在言談間流淌。
碩畢作品實在厲害,映後分享段談及鏡頭的介入和控制的尺度,說深受黑沢清影響,也看得出淋漓精緻的用力所學和對導師的愛意(笑),可真好啊。“電影是講述變化的,鏡頭的變化和事件變化,甚至是導演暴力控制的變化” “時斷時續的徘徊最後又回到原點,(愛是這樣)我也最後回到電影身邊.......” 變化引發變化,自我糾葛膠着的同時又和外部事件相互串聯,絲絲縷縷逐漸彙聚,混沌中顯示出異常清晰細膩的剖析力。一種向内生長不需要為外界暴力所幹擾的真誠。10天拍攝背後凝聚着龐雜精緻的文本構思,置景預算有限于是着重突出大段對白,恰好映襯出言語的蒼白“無聲”,讓表演力和調度也更為自由驚人,“啞口無言”的美感。結尾清晨非常像《夜以繼日》,帶着溫度和潮濕光線和放下恐懼合乎情理的内心。果然是同個攝影兼燈光,濱口提示說可以關注下十年變化哈哈
哈哈沒想到濱口龍介的調度方式還蠻學院派的,通過兩個聚會幾個中景和演員的眼神迅速建立起豐富暧昧的人物關系,為接下來展開實驗般的論文式對話作準備,飛盤和真話遊戲的調節調度方式算是很老練。不過裡邊每一句對話都透露出無用的蒼白感,畢竟“暴力”尚且還算倫理學的理性探讨範疇,然而感情卻又是瞬息萬變難以捉摸的感性體驗了,當女主角關于“暴力”大發言論之後面對近乎全班的站立難道不也一瞬間感性無法接受而崩潰了嗎?所以這片子所存的那點“思辨性”大家越當真反而越容易被人物們下一秒做出的感性反應所推翻,愛情或許并不存在形而上學吧。
含洪量太高,已經突破阈值了,自然也完全超出我的理解範圍,個人有限的經驗仿佛是一口枯井。沖突的密度和強度都超乎想象,像一片怎麼進入都會引爆的地雷區。當那些微妙的情緒錯位被「真實之泉」不留情面地撕開,所謂暴力就徹底介入影像了。你相信用忍耐去原諒的信條嗎?觀衆放聲大笑乃至鼓掌歡呼的時候,濱口應當是很嚴肅的,沒有戲谑的态度,他對情感這件事完全地不信任。對我的啟發則是,如何去寫一些你讨厭的(不認可的)人物。虛無的人們浪費着一個又一個夜晚,但是找不到任何答案。激情到最後是一地雞毛。
昨天看完了濱口龍介的《激情》,就覺得拍的真不錯,然後又想到這是人家的碩士畢業電影,就覺得更牛了。《激情》的故事并不複雜,用大白話來說,就是出軌,多角戀等等的故事。但是如果認真分析,會發現裡面門道很多。比如影片最開始講校園暴力那段剛看 ...
我也很想端詳我所愛之人的面孔,在夕陽下告訴她為何我愛她;本片主要探讨兩個議題,暴力和愛情,甚至最後将二者結合起來。看的時候腦子抛出一堆疑問,導演估計也在思考這些問題。關于愛情,第三者是否應該被愛情所接受和容忍?肉欲是否能和愛情撇清關 ...
13萬RMB,10天時間的畢業作品。預算不足的缺陷,帶來的場景局限一眼可見。然而在接飛盤、清晨煙囪對話幾場,不斷诠釋着可以用很少的錢拍出有趣電影之理念。即便是做遊戲的室内戲,也通過天台抽煙等方式,把場景做足了反差感和縱深度。看上去像是會霸淩同學的濱口龍介,執著地探讨校園霸淩,無非是說到了一個很楊德昌的結論:每個人都可能是恐怖分子——尤其是在情感中。濱口龍介與楊德昌無關,但開頭出現的瓦斯球罐與城市景象,都無限靠近那個戳穿帶着面具而活,假得就像真的一樣的現代社會。
貓咪的墳墓,公交上的兩人,嶽母眼中感受不到真誠,墨西哥真話泉對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功效不一,讓你連翻跟鬥的吻對她毫無意義;從校園暴淩邏輯到兩性情感暴力——此話題直接搬運到了導演後作《親密》,不過也屬于導演每部作品的某種倫常觀點?
煙囪那個鏡頭也太棒了,毀滅和重建,時光似乎一下子撥到了未來。第一段用Cassavetes式鏡語逼視衆人的臉。此段過後鏡語趨于平和。臉的印象成為一種幽靈,一直懸在影片上空。這是對無神論的Cassavetes的一種創造性誤讀。
《歡樂時光》的預熱版,取景方式接近,固定長鏡頭相似,輪舞式群像結構以及與學生談論暴力都明顯更有設計感,的确有侯麥和裡維特的影子;大量對談彰顯劇本和調度之功,并無枯燥感,機鋒處處,極具思辨性,人性的軟弱和彷徨,情感的動态激蕩,都在言談間流淌。
碩畢作品實在厲害,映後分享段談及鏡頭的介入和控制的尺度,說深受黑沢清影響,也看得出淋漓精緻的用力所學和對導師的愛意(笑),可真好啊。“電影是講述變化的,鏡頭的變化和事件變化,甚至是導演暴力控制的變化” “時斷時續的徘徊最後又回到原點,(愛是這樣)我也最後回到電影身邊.......” 變化引發變化,自我糾葛膠着的同時又和外部事件相互串聯,絲絲縷縷逐漸彙聚,混沌中顯示出異常清晰細膩的剖析力。一種向内生長不需要為外界暴力所幹擾的真誠。10天拍攝背後凝聚着龐雜精緻的文本構思,置景預算有限于是着重突出大段對白,恰好映襯出言語的蒼白“無聲”,讓表演力和調度也更為自由驚人,“啞口無言”的美感。結尾清晨非常像《夜以繼日》,帶着溫度和潮濕光線和放下恐懼合乎情理的内心。果然是同個攝影兼燈光,濱口提示說可以關注下十年變化哈哈
哈哈沒想到濱口龍介的調度方式還蠻學院派的,通過兩個聚會幾個中景和演員的眼神迅速建立起豐富暧昧的人物關系,為接下來展開實驗般的論文式對話作準備,飛盤和真話遊戲的調節調度方式算是很老練。不過裡邊每一句對話都透露出無用的蒼白感,畢竟“暴力”尚且還算倫理學的理性探讨範疇,然而感情卻又是瞬息萬變難以捉摸的感性體驗了,當女主角關于“暴力”大發言論之後面對近乎全班的站立難道不也一瞬間感性無法接受而崩潰了嗎?所以這片子所存的那點“思辨性”大家越當真反而越容易被人物們下一秒做出的感性反應所推翻,愛情或許并不存在形而上學吧。
含洪量太高,已經突破阈值了,自然也完全超出我的理解範圍,個人有限的經驗仿佛是一口枯井。沖突的密度和強度都超乎想象,像一片怎麼進入都會引爆的地雷區。當那些微妙的情緒錯位被「真實之泉」不留情面地撕開,所謂暴力就徹底介入影像了。你相信用忍耐去原諒的信條嗎?觀衆放聲大笑乃至鼓掌歡呼的時候,濱口應當是很嚴肅的,沒有戲谑的态度,他對情感這件事完全地不信任。對我的啟發則是,如何去寫一些你讨厭的(不認可的)人物。虛無的人們浪費着一個又一個夜晚,但是找不到任何答案。激情到最後是一地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