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裡的中國第二季(2022)的劇情介紹
節目第二季将精選《永樂大典》《漢書》《禮記》《詩經》《越絕書》《文心雕龍》《齊民要術》《水經注》《說文解字》《茶經》等經典典籍,延續第一季“文化訪談+戲劇+影視化”的表達方式,在叙事方法、表達手段及舞美呈現等方面進行創新升級,全面展現中華曆史典籍之美。
典籍裡的中國第二季(2022)的影評
《說文解字》這期是個挑戰吧
之前每一集都看,正好在給學生講朱自清的《經典常談》,第一篇就是《說文解字》。昨晚看完後,很感謝編劇組沒有把各種民間傳說放進許慎的故事裡。其實許慎作為戲劇人物,不太好表達,和往期相比,戲劇創作難度比較大。因為許慎史料記載少,一生就是潛 ...
《永樂大典》成書于明永樂時期。回顧第一季的典籍中,有四部是明朝的,一部史記是漢朝的,剩下都是先秦的。這不是偶然,明朝中期以後,印刷術發達,人文自由思想發展,各領域都出現了許多人物。
隻是這一進程被清所打斷,文字獄的存在,使得私自著書變成了一種動辄殺頭的高危行為,《四庫全書》對古籍的銷毀删改更是不計其數。結果是清朝學者形成乾嘉學派,隻能專注于考據經史,而不敢過問世事。
别出心裁以班昭的女性視角講述班氏兩代人接續撰寫「漢書」的故事,是女性的力量,也是傳承的力量,更是文化的力量。
還能再尬點嗎
看到 段奕宏這期 才發現 原來還有這麼個寶藏綜藝 覺得應該補補課了
如果說第一季是“撒貝甯穿越古書記”,那麼第二季就是“撒貝甯古書展覽會”,由于第二季的典籍名氣普遍要遜于第一季,所以節目裡向觀衆解釋的需要更多了,另外每本書的主角定位也模糊不定,比如“陳濟”“鄭玄”“大小毛公”……許多情節總感覺第二季比第一季要生硬,很多地方煽情也不到位,以緻于忽略了典籍本身。而“禮記”這期又與“傳習錄”的節奏十分相似,演員亦相同,容易産生審美疲勞。從整體上來看,劇本質量已經足夠好了,但相比上一季卻還不夠精煉,第一季的整體質量都要強過目前本季的前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