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的房間Lastanzadelfiglio(2001) 人間有情天/生命中的最痛/TheSon'sRoom
兒子的房間Lastanzadelfiglio(2001)的劇情介紹
伊凡尼(南尼·莫萊蒂NanniMoretti飾)有一個和睦溫暖的家庭,兒子安德烈和女兒艾琳更是讓這個家庭樂也融融。而伊凡尼身為心理醫生,常常接觸到各式各樣的心理病患者,從而更加珍惜目前的生活。然而生活的殘酷随之而來,在一個看上去平常的早晨,卻傳來了一個令這個家庭為之崩潰的消息——兒子在潛水運動中遇上不測,不幸身亡。
伊凡尼一家頓時陷入了一篇黑暗當中,母親終日以淚洗臉,姐姐艾琳壓抑着痛苦照顧悲傷的父母,而父親,更是因為過度悲痛而不能繼續工作。而兒子空空如也的房間,深深刺痛了每個家人的心。
遠方寄來一個女孩子的來信,來信成全了家人對兒子的追思,并令到這個家庭重新有了一絲生機。然而逝者如斯,各人内心的傷痛,隻有時間能慢慢治療。
伊凡尼一家頓時陷入了一篇黑暗當中,母親終日以淚洗臉,姐姐艾琳壓抑着痛苦照顧悲傷的父母,而父親,更是因為過度悲痛而不能繼續工作。而兒子空空如也的房間,深深刺痛了每個家人的心。
遠方寄來一個女孩子的來信,來信成全了家人對兒子的追思,并令到這個家庭重新有了一絲生機。然而逝者如斯,各人内心的傷痛,隻有時間能慢慢治療。
兒子的房間Lastanzadelfiglio(2001)的影評
生活如水
春節出行長途飛行着實無聊,睡了又睡,醒了又醒,然而卻始終不得安甯,不知曾幾何時在b站離線的電影闖入了眼簾,這個曾經被遺忘在角落的電影總算是為百無聊賴的生活添加了一絲甜味。說來慚愧,整個春節假期因為過分忙碌的安排就僅觀摩了這一部電影, ...
從《兒子的房間》談南尼·莫萊蒂在新世紀電影風格的轉變
《兒子的房間》作為南尼·莫萊蒂獲得金棕榈獎的電影,以其細膩的劇作打動了許多觀衆,但很多人對于南尼·莫萊蒂這位導演并不是十分的熟悉。其實這部《兒子的房間》完全可以被視為南尼在新世紀到來的轉變之作。在意大利現代主義中誕生首先是21世紀前 ...
“治愈不能”當代人的精神敏感之困
面對喪子之痛,所謂移情都是虛妄,救贖不過是一廂情願的幻想,唯一的真實就是等待自己被思念和悲傷吞噬的過程。作者一方面幹脆利索地否認了創傷療愈的可能,另一方面揭示了“人格面具”的虛假。心理醫生是主人公的人格面具,在精神分析領域亦包含救世 ...
Brian Eno《By This River》
空白永不會消失,裂痕永遠會在,但愛總會執著而溫存地從心底泛起;不會有持久的歡樂,也不會有不變的痛苦,創痛被潮水輕輕抹去,沉澱下來的淚與笑都讓人深深地懷戀和感動。就是這樣的電影,質樸,甯靜;就是這樣的生活
并非是對電影的指摘,隻是它過于平淡,平淡到情節和氣氛被弱化,拍攝技巧上的特色也難以察覺.尤其是與之後的《孩子》相比确實不突出,唯一讓人有印象的卻是這張溫暖的海報.
初看時的平淡很不理解中年喪子的陣痛何以表達得如此抽離客觀,慢慢腦子裡拉了一遍,漸漸看到了淳樸來自于生活本身的恬淡,少了戲劇化因果,卻多了很多對生活本質的思考,氣息均勻平緩地吞吐,才能看見最純粹蘊藏的堅忍和美好。最後一家三口在海邊信步遊走,音樂響起,回憶便這樣被旋律帶起久久不平靜。
知道兒子短短的一生裡面有過青澀的愛苗,很重要。所以最後父親阻止了母親探問女孩和陪同來的男孩是不是一對。細膩而厚重。
失去親人的痛苦,如同在口袋裡放了一塊石頭。時間流逝,它成了你身體的一部分,漸漸忘記它的存在。但是有一天,你把手伸進口袋,才發現,原來它一直都在。
真實而細膩的反應了兒子意外身亡之後整個家庭的變化,最後靜靜的天空,是無法言喻的釋懷
看不懂莫萊蒂是幸運的,因為你沒經曆過家庭的分崩離析。看得懂莫萊蒂同樣也是幸運的,因為你會發現世界上還有人能百分之百理解你。電影手冊謂之私人影片的普适性。《兒子的房間》裡充斥着各種各樣如彩照般逼真得無以複加的細節,其間五味,讓人無比動容。配樂!配樂!配樂!重要的事情說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