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教徒TheWickerMan(1973) 柳條人/AnthonyShaffer'sTheWickerMan/TheWickerman
導演:羅賓·哈迪
編劇:安東尼·沙弗尼/DavidPinner
主演:愛德華·伍德華德/克裡斯托弗·李/黛安妮·賽琳托/布裡特·艾克拉諾/英格麗德·皮特/林賽·肯普/拉塞爾·沃特斯/奧布裡·莫裡斯/IreneSunters/WalterCarr/IanCampbell/LeslieBlackater/RoyBoyd/PeterBrewis/BarbaraRafferty/JulietCadzow/GerryCowper/IanCutler/唐納德·埃克爾斯/JohnHallam/TonyRoper/約翰·夏普/JohnYoung/S·牛頓·安德森/PaulGiovanni/
語言:英語
類型:懸疑/恐怖
上映日期:1973-10-16(英國)
英國 88分钟/100分钟(2001年导演剪辑
異教徒TheWickerMan(1973)的劇情介紹
異教徒TheWickerMan(1973)的影評
一部酷兒童話(以仲夏夜驚魂為比較)
柳條人是一部酷兒必看的童話電影。當主流人群相信自己吃下蘋果後會被王子的親吻拯救,或者在午夜丢失了一隻玻璃鞋就能收獲真正的愛情時,我相信酷兒們一定能在柳條人中得到最原始的寓言般的啟示:那裡有偏遠的樂園,也有傳唱的歌謠,聚集在小酒館,手 ...
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異教徒,他們活潑又聰明,調皮又靈敏,他們齊心協力開動腦筋,狩獵了基督徒,他們唱歌跳舞歡樂又歡欣。
1.反氛圍電影,驚懼感來自于外來視角看到的另一種常态,這種常态通過行為、符号、社會形态構建而成。2.反英雄叙事,從摧毀陰謀到陷入陰謀,行動力認同突轉為無力的被動。3.反宗教,且思路如此新奇,警員被獻祭時唱起的聖歌(在另一個“主流”社會)終被衆人的歌聲所湮沒,揭示宗教由權力維系的唯心本質(亦即去類型氛圍的一層表意)。4.未嘗不是一種時代現實的指涉。
雖然結尾不難猜,但仍是一部經典。層層遞進的氣氛和節奏設計得非常出色。我覺得影片有一種反宗教的氣息,宗教的荒謬性滲透着整部影片。警察的盛氣淩人和自傲代表着基督教,而島民的愚昧代表着自然宗教。除此之外,還有一亮點是配樂,十分悅耳,甚至有indi的意思,恐怖片中很少見。
影片始終處于歡樂祥和與陰森詭異兩種氣氛的奇妙交織狀态中,此種強烈的反差與對比在片尾達到高潮,警察困于熊熊燃燒的柳條人内等待着死亡的來臨,村民卻圍成一圈載歌載舞歡度祭祀慶典,可以想象對于那些基督徒觀衆來講,這會在其内心中制造多麼具有破壞力的恐怖效應。
漂亮的隐喻,燒毀的不隻是一個柳條人而是一個信仰,用一個離經叛道卻内涵邏輯的異教徒反而更諷刺了身為正統宗教的滑稽可笑,如果我們的信仰無法帶來五谷豐登,你們的宗教亦無法解救被異教徒迫害的個人,那麼所謂正統與異教又有何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