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爵夫人的耳環Madamede...(1953)的劇情介紹
故事發生在19世紀末的巴黎,在燈紅酒綠的上流社會中,一位名為露易絲(達尼爾·達黎歐DanielleDarrieux飾)的貴婦顯得格外耀眼。露易絲的丈夫是一名極具威信的将軍,故事要從将軍送給露易絲的一副耳環說起。
為了償還賭債,露易絲将耳環低價賣給了一位珠寶商人,對丈夫則謊稱耳環丢失。迫于将軍的名望,珠寶商人将事情的真相如實告知。将軍不聲不響的将耳環買了回來,轉手送給了相好許久的情婦勞拉(LiaDiLeo飾)以讨其歡心,可是沒過多久,這副耳環便輾轉來到了意大利外交官德納提(維托裡奧·德·西卡VittorioDeSica飾)的手中并最終物歸原主回到了露易絲的身邊。
為了償還賭債,露易絲将耳環低價賣給了一位珠寶商人,對丈夫則謊稱耳環丢失。迫于将軍的名望,珠寶商人将事情的真相如實告知。将軍不聲不響的将耳環買了回來,轉手送給了相好許久的情婦勞拉(LiaDiLeo飾)以讨其歡心,可是沒過多久,這副耳環便輾轉來到了意大利外交官德納提(維托裡奧·德·西卡VittorioDeSica飾)的手中并最終物歸原主回到了露易絲的身邊。
伯爵夫人的耳環Madamede...(1953)的影評
某夫人
我并不認為這是一部與女性處境無關的電影。奧匈帝國出生的導演戰後赴法國拍攝的影片,有太多可以考究的細節。總體來講,結構上的循環确是攝影技巧上的重要部分,感謝映後談雷老師的指出。三者的核心為Madame de…,循環的主體也是她。從房間 ...
誤打誤撞看了cc評論解說音軌版,獲益良多,首先這不是一個單純諷刺上流社會的片子,尤其到後半,體現的是隐藏在台面下的男權社會,以及受其影響變的物件化的女性隻能從虛榮得到愉悅和被男權壓迫下自己都不能理解的情感失控,庫布裡克的大開眼戒受此片影響也頗深,看這片子同時明白了庫布裡克的某些根源
和《一封陌生女子的來信》裡的白玫瑰一樣,耳環最終再次回到了身邊,但卻不表示重合,而是關系的破裂。男士們的決鬥,與其說是為了心愛的人,不如說是出于尊嚴和地位。女性和耳環一樣,都不過物化的産物,或許這才是最悲劇的地方。
古典又精緻的影片,流暢的鏡頭,細膩的感情就是悶得可以
Part1:t6ea8ff350
Part2:t63a82abcd 中字:f65804677c
哇噢!在奧菲爾斯的巅峰,他可以做到每一景都讓人驚歎。這絕不僅僅是那些迷住科克托的鏡子幻夢。當伯爵夫人和她的情人男爵隔着一幅拿破侖戰敗滑鐵盧的油畫相望,而伯爵本人的畫像又高高站在伯爵夫人頭頂時,這種鏡頭語言的強烈意義和完美形式把我徹底擊暈。還有舞會戲,電影真的成了穿越時空的樂曲。
馬克斯·奧菲爾斯真是個優雅的導演,古典又精緻的影片,流暢的鏡頭,細膩的感情。本以為是個諷刺喜劇,看下去才發現還是個浪漫的愛情故事。他又拍起了自己最愛的舞蹈,還是那麼輕靈。
奧菲斯的運動長鏡頭優雅靈動,契如無盡的舞蹈。開篇即是一個信息量不小的3分鐘運動長鏡,由物件細節特寫漸次轉至伯爵夫人,而影片也大量運用了由局部特寫到人物/環境整體的反常規呈現次序。在那段由連續6個雙人舞長鏡組成的蒙太奇中,兩人的關系愈加親密起來,這一鋪墊也讓此後扔出火車窗外、雜在漫天飛雪中的碎信紙片顯得感人至深。達尼埃爾·達裡約和德西卡的美貌與表演也讓人目不轉睛。第一幕頗為喜感——不斷站起坐下開門關門的侍者及應父親斷續之吩咐在旋轉樓梯反複上下的兒子也透現出奧菲斯對重複、輪回與旋轉的鐘情,一如各種成雙複現的場景,還有那對反複買賣轉手的耳環(既串聯起所有角色,又映射出多方的情感流變,在商品、信物與心靈寄托間輪轉)。偶然性的宿命攫住了至終無名的...夫人,但也讓她從物質世界走向精神/超驗之國。(9.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