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1996)的劇情介紹
一對雙胞胎即将出世,剖腹産前的家庭會議上,大家認為女孩可以多照顧男孩,決定先拿她出來,賦予她姐姐的名義和随後需要承擔的義務。十幾年後,小女孩對這種身份提出了質疑,在一個晚餐時間,她終于爆發,無數遍地對自己母親哭訴:“你不喜歡我了!”
第一次是叫嚷;
第二次聲音降了下來,哽咽着說;
再往後則是暴哭。
這是李玉在東方時空的《生活空間》裡做的一期節目。原本領導安排李玉去拍攝一個刑警的故事,她來到刑警的家裡“做功課”,卻把刑警放在一邊不管,将攝影機對準了刑警的小女兒——一個和弟弟一起誕生于剖腹産,并由父母強行冠以“姐姐”頭銜的小女孩。李玉敏銳地從這個小女孩的身上捕捉到了很精彩的情感糾葛,于是誕生了她的記錄片《姐姐》
姐姐》是一部跟刑警的工作和生活毫不相關的記錄片,卻通過小女孩的倔強展現了一種兒童生活,影片粗剪版本名為〈成長的煩惱〉(1996年12.30日和12.31日連續播出)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的〈影視紀錄片創作〉一書以〈姐姐〉為例,講述了紀錄片拍攝前期準備題材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姐姐〉可以說是中國新記錄片從選材到拍攝手法上的一次電視嘗試,也是後來拍故事片的李玉的拍攝經驗積累。
第一次是叫嚷;
第二次聲音降了下來,哽咽着說;
再往後則是暴哭。
這是李玉在東方時空的《生活空間》裡做的一期節目。原本領導安排李玉去拍攝一個刑警的故事,她來到刑警的家裡“做功課”,卻把刑警放在一邊不管,将攝影機對準了刑警的小女兒——一個和弟弟一起誕生于剖腹産,并由父母強行冠以“姐姐”頭銜的小女孩。李玉敏銳地從這個小女孩的身上捕捉到了很精彩的情感糾葛,于是誕生了她的記錄片《姐姐》
姐姐》是一部跟刑警的工作和生活毫不相關的記錄片,卻通過小女孩的倔強展現了一種兒童生活,影片粗剪版本名為〈成長的煩惱〉(1996年12.30日和12.31日連續播出)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的〈影視紀錄片創作〉一書以〈姐姐〉為例,講述了紀錄片拍攝前期準備題材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姐姐〉可以說是中國新記錄片從選材到拍攝手法上的一次電視嘗試,也是後來拍故事片的李玉的拍攝經驗積累。
姐姐(1996)的影評
誰來愛“姐姐”?
感覺是中國無數個多胎家庭的縮影,如果是重男輕女家庭的姐弟組合就更是窒息。“你是姐姐”“爸爸媽媽已經很辛苦了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啊”“要讓着更小的要照顧更小的”“這都是你應該做的”幾句話就堵上了一個委屈的姐姐的嘴巴。無人在意姐姐的傷心、意 ...
太無語了,是一部動人的紀錄片
短短一頓飯的時間讓我看清了一個教育不好的家庭能給一個小小的女孩帶來多大的傷害?女孩有什麼錯。父母的教育視頻不高,那道德水平為什麼不能高一點。為什麼重男輕女,哎。我是一個男孩,我可能想不清楚這個女孩收到了多大的委屈,并且還要持續到她的 ...
以小見大的真實和力量
《姐姐》是一部拍攝于1996年的央視紀錄短片,講述了發生在一個家庭的日常故事,但卻“以小見大”地塑造了極高的藝術價值。對比當下,國内主流紀錄片越來越執着于宏大叙事或具有宏大背景的故事,“中國”“國家”等字眼越來越 頻繁地出現在紀錄片 ...
似乎從小到大我們都在灌輸這樣一種觀念,“你比較大,你該讓着你比你小的,這樣才乖嘛,才是好孩子。”“你要聽話,聽話才是好孩子,不聽話大家都不喜歡你了。”你的情緒表達,隻會讓人不喜歡之後的我們,為了迎合所有人,學會自我委屈,學會隐藏情緒 ...
不是叫成長的煩惱,而是叫做女性的煩惱,特别是作為姐姐的女性的煩惱。
看完之後去搜了蕊蕊的近況,聽說她去國外讀書了,希望她永遠不要忘記仇恨和傷痛。
哭得淚流滿面,好像就看到成長的自己。即便遠遠離開家庭,這些隐匿在人格特質中的創傷仍然在每一個最最難堪的時刻浮現。實在太艱難了。直到今天每次說起這些,他們隻覺得好笑:對你和弟弟哪裡不一樣了呢?
“殺了她”這種話值得說一遍打一個大嘴巴子,打到再也不敢這樣想為止。糟糕的教育毀掉所有孩子,包括被偏愛的那個。96年的央視真是新傳之光。
“全家人都不喜歡你了”、“你一個六歲小孩疑心那麼重”,“我一大人還能給孩子認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龍鳳胎,女孩被強行灌輸姐姐要照顧弟弟、讓着弟弟的觀念,母親舉手投足間時刻流露重男輕女傾向,這樣的成長環境令人窒息。很多中國家庭根本沒有愛的教育。弟弟瘋狂高喊“把她殺了!把她殺了!”着實有點吓到我了。李玉96年就在央視拍出這樣的片子,觀念确實很超前,單機拍攝對素材的捕捉也不錯。那個年代不少電視節目真的是有理想和良心,不像現在隻剩歌頌任務了。
屋裡站着一頭大象,外人一進門就看到了,屋裡的居民卻繞着大象走并堅定地表示沒見過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