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之血LeSangd'unPoète(1932) TheBloodofaPoet/奧菲斯三部曲之一:詩人之血

導演:讓·科克托

編劇:讓·科克托

主演:恩裡克·裡韋羅斯/伊麗莎白·李·米勒/波利娜·卡爾東

語言:法語

類型:劇情/奇幻

上映日期:1932-01-20(巴黎首映)

法國 50分钟

詩人之血LeSangd'unPoète(1932)的劇情介紹

《詩人之血》,是法國人考克多縱橫于詩、小說、戲曲、繪畫等創作世界後,作為走向電影世界的第一作,也是當時盛行的先鋒派電影(avant-gradefilm)代表之作。披着假面具的考克多和寫着“詩全部都是紋章,所以,有必要讀解詩人的血和眼淚。”的字幕出現在觀衆面前,全篇洋溢着主人公那異想天開、荒謬無規的世界,考克多的要素(個人的體驗、私人的神話世界),通過把電影技巧融合在自己的“死與再生”的獨特觀念來展現出一個形象化的故事,影像的時間在影片的開始和結尾的瞬間得到了意義上的統一。電影對于考克多來說,就像是能夠實現“不死鳥術”的魔法媒介,他的第一部作品已經形成了有别于其它表現方式的,衍生于邊緣生命的理念,同時也體現出他對“藝術家死而複生”的命題作終生的反複追求。

詩人之血LeSangd'unPoète(1932)的短評

  • xīn

    掌中之嘴,以口喚醒雕塑,穿過鏡子來到旅館透過鑰匙孔看到各種光怪陸離,雪仗中的崩塌和謀殺、性命攸關的賭博與看客,重塑的雕像。影片旅館前的段落都挺有趣,後半段政治意味更強了些。口與生命、房間與世界、在屍體上的賭博、作弊與反作弊的神,作者和觀衆的想象力大賽。對于電影和詩的理解都很深刻。

  • somnambuleNRR6

    第四個插曲:兒童守護天使抽去詩人的一張紙牌,即象征使其喪失與女性正常性行為的能力,在陽痿的自卑心理作用下扣動扳機,恐女及同性暧昧意味由此表露出來

  • 灰狼

    超現實主義的影像裝置傳承自梅裡愛,事實上仍然是一種雜耍,但是這種雜耍的目的不是趣味性,而是用來捕捉自然無序狀态。這種裝置仍然是基于模拟物,和數碼特效的感知經驗不同,比較容易讓人産生詩意的聯想。

  • 蘆哲峰

    拒絕隐喻!

  • 冰紅深藍

    讓·谷克多首部電影(短片),法國先鋒電影名作,“俄耳甫斯三部曲”之首。碎片化、無嚴整邏輯的形式接近于超現實主義電影(尤其是布努埃爾的[一條安達魯狗][黃金時代]),區别是不若超現實作品那般散亂恣肆,片中還是有部分情節,主題基本也圍繞着【藝術家與藝術作品的死與生】。各種形式與材料的雕塑(包括輪廓、骨架)也是核心。畫上的嘴轉移到手上并被畫家拿來與自己的口接吻以及撫摸身體(性意味明顯)的創意非常巧妙。進入鏡中空間(海水迸濺效果)後在走廊上扒着牆吃力地(如同處于失重空間)逐個房間偷窺的段落似[盜夢空間]前奏,還有貼在牆面或天花闆上邊舞動邊發出丁鈴當啷噪音的女孩。多次自殺與複活。黑人天使、兩性人與俄耳甫斯雕像也極富意味。技法上借鑒梅裡愛魔術,倒放慢放停機再拍與跳切。PS:修訂翻譯+逐行重調了字幕~(8.0/10)

  • 源

    #CC#科克托真是當電影做「綜合映像」來玩,用詩歌、繪畫、雕塑、裝置、定格動畫來表現回憶 — 影像,特别是用蒙太奇來展示時間上的并置:詩人透過阿拉戈林蔭大道一個酒店房間的縫隙,看見拂曉時,墨西哥的溫森斯的戰壕裡一個士兵被槍決的場景。

    “詩人是很孤獨的,他體驗着他創造的東西,深刻到他的一件作品的嘴像一道傷口一樣留在了他的手裡。”每一首詩都是一副盾形的紋飾,它等待着被破譯,“他愛這張嘴,說到底,也就是他愛他自己。後來他試着擺脫這張嘴,他把它放到了一個沒有生命的雕像上。這個雕像有了生命。她報複的把他帶進可怕的冒險經曆。”打雪仗是詩人的童年,當他跟他的缪斯、他的榮譽、他的命運玩這局牌的時候,他作弊,從童年裡獲取他本該在自己内心汲取的東西。由于試圖讓自己得到人間的榮譽,而掉進了“永生那緻命的煩惱”。

  • 一隻麥麥

    30年讓谷克多,奧菲斯三部曲,超現實主義。掌心幹涸如傷痕的嘴,鏡中鎖孔窺視的房間,醒而複睡的斷臂雕像,物理時間一瞬與心理時間四場的完結統一。馳騁于多片藝術領域的谷克多将詩的特質帶入電影,結合早期電影特技探索詩人内心與永生命題。“每一首詩都是一幅盾形的紋飾”,人類單調沉悶的不朽。

打開App,看更多熱門短評

詩人之血LeSangd'unPoète(1932)的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