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造MadeinU.S.A.(1966)

導演:讓-呂克·戈達爾

編劇:唐納德·維斯雷克/讓-呂克·戈達爾

主演:安娜·卡裡娜/拉斯洛·紹博/讓-皮埃爾·利奧德/瑪麗安娜·菲斯福爾/伊夫·阿封索

語言:法語/英語

類型:懸疑/犯罪

上映日期:1966-12-03

法國 85分钟

美國制造MadeinU.S.A.(1966)的劇情介紹

記者保拉為了追求殺害男友裡沙爾的真正兇手,來到了亞特蘭提克城,這是一個深受美國文化影響的地方,之後出現了一大堆像唐納德、裡查德、維德馬克、多麗斯.溝口……有着怪名字的怪人。保拉在追尋真相的過程中,還卷入了政治陰謀和黑幫事件中。
法國新浪潮電影大師戈達爾把美國好萊塢黑幫電影的所有元素用在這部非常刻意的政治恐怖片中,明顯向該類型的大師薩缪爾?富勒、尼古拉斯?雷、霍華德?霍克斯等做了模仿式的緻敬,片中還涉及許多真實的政治背景和暗殺事件。整部影片雖然顯得情節荒唐,較為做作,但導演通過流行音樂(其中一首是《北非碟影》中的“時光流逝”)、廣告插畫、氣氛處理等方法展現深受美國流行文化影響和主導下的法國社會景象。以《美國制造》為标志,戈達爾的政治批判意識進入其後期階段。他将電影的叙事慣例當作現實政治在電影藝術門類中的主要表現而加以痛烈的反對。為此,他對電影的表現手段進行了極富挑戰性的探索。

美國制造MadeinU.S.A.(1966)的短評

  • 墓島GRAVELAND

    《美國制造》中出現的黑幫,懸疑等元素表明戈達爾在戲諷好萊塢驚悚片的“起承轉合”。《第三人》式的傾斜鏡頭與導演招牌性的紅白藍色調搭配同時出現在影片之中,它卻以激進的解構主義探讨即将到來的消費時代的不道德性并在如今一語成谶,“美國‘便成了該文化的代名詞。左和右是一樣的,人性不變

  • 持人的攝影機

    7.0/10。①女主來到一個深受美國文化影響的法國小鎮尋找她情人被殺的真相。②一種「混亂無序的浪漫」(正如又時尚又酷/美的女主到處找情人被殺的線索,過程中還因此卷入混亂的黑幫鬥争)的氛圍的營造:時尚、浪漫、充滿活力的高水平攝影美術;許多絲滑的高水平運鏡/場面調度(營造優雅浪漫感);突然出現/停止的聲音(配樂、飛機聲、靜音等);忽快忽慢的叙事節奏(比如突然開始大談理念);時間或空間跨度大的剪輯;拼貼(畫、打字機等)。③作為角色導向的電影,大部分情節都屬于展示社會境況(遠)大于展示角色狀态(或者說為了展示社會境況而導緻展示角色狀态的影像極其冗餘),所以觀感挺無趣。

  • 微挺

    全法語的看得我雲裡霧裡的,不過說實話戈達爾以及新浪潮對于電影的貢獻更大程度上還是在于拍攝手法的革新啊,這片裡面見了很多後來所謂的前衛拍攝手法剪輯,比如一個人對着鏡頭獨白,其實老高早在40多年前就玩過了啊。

  • 大宸

    除了攝影之外,這真是一坨狗屎...

  • 汽車大師

    政治隐喻一竅不通,文化指涉也隻能看出少許,但這色彩、構圖和電影語言真的是美不勝收;花絮中的指涉介紹大有幫助;
    Marianne Faithfull像朵花一樣,上班途中聽了一路的as tears go by~

  • 十一伏特

    故事部分影射摩洛哥流亡領導人本·巴爾卡于1965年在巴黎街頭被綁架失蹤的事件,同時又是對美國硬漢偵探類型電影(例如《夜長夢多》)的緻敬創作,自我标榜為“這是部政治電影,一個迪士尼和血的混合物”。
    說出的台詞沒有順暢的邏輯,就像最近金廣發的鈍角,一本正經地胡言亂語,如同AI大數據學習黑色電影後自動生成的劇本。而稍微有解釋情節的話,卻總是用飛機噪音覆蓋,故意不讓人聽見。沒有必要強行理解,笑過就好。

  • a little mark

    感覺就像戈達爾用五顔六色的積木堆了一部怪味道的noir。

  • somnambuleNRR6

    與其說披露政治黑暗,不如說是裝B詩歌大巡航。

打開App,看更多熱門短評

美國制造MadeinU.S.A.(1966)的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