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決戰之淮海戰役(1991)的劇情介紹
1948年9—10月間,遼沈戰役和濟南戰役相繼勝利,标志着解放戰争決定性轉折點的到來。在此危急關頭,蔣介石(趙恒多飾)緊急調配旗下三個兵團17萬人的優勢兵力固守中原,同年11月,華東野戰軍向黃百韬(許還山飾)兵團發動攻擊,最大規模的淮海戰役正式打響。地下黨員何張防線的臨場起義,為時間占下風的粟裕(謝偉才飾)赢得戰機,順利切斷了黃百韬的退路。在此之後,國共雙方調兵遣将,各逞其能,中原戰場頓時變成規模宏大、破壞力極強的巨大漩渦,淮海戰役朝向令人始料未及的規模迅速擴大。這是一場決定中華民族命運的關鍵戰役,勢将永遠載入史冊……
本片為中國共産黨誕生七十周年紀念作品,是大決戰三部曲的第二部。
本片為中國共産黨誕生七十周年紀念作品,是大決戰三部曲的第二部。
大決戰之淮海戰役(1991)的影評
曆史的真僞就像小姑娘的打扮
大決戰電影我從小就喜歡看,我談一點個人的一點粗淺看法。三大戰役能勝利,最重要的有三個人,教員、101、502,從還原曆史真實性來看大決戰電影,個人認為對三個人的塑造形成了三個層次,教員被一定程度神話,101的塑造中規中矩,502的塑 ...
人民戰争
如果說遼沈戰役篇用黃河春天開河象征解放戰争的破冰的話,那麼淮海戰役以萬馬奔騰就像象征解放戰争的逐鹿中原不同于遼沈戰役的我軍占有兵力與後勤的優勢,淮海戰役則是兵力、後勤與武器都遠遜與敵軍,就像劇中的台詞一樣“六十萬對八十萬,這是一鍋夾 ...
人民戰争,人民電影
我們的解放戰争有一個很美麗的名稱叫作“人民戰争”,但是這部影片卻一點也不像“人民電影”,導演默認中國的老百姓在養家糊口之餘個個都是軍史、地理的專家,所以完全不在電影中做周到的說明、鋪墊,讓人看得雲裡霧裡、搞不懂每場戰鬥每支部隊的來龍 ...
片頭:“獻給中國共産黨誕生七十周年”。對比九十周年的獻禮片《建黨偉業》,當真是,承平歲月,消磨壯志。
淮海戰役是粟裕打的。
鄧二代的形象被刻意拔高了,對粟裕的表現還是不夠
比遼沈戰役更引人入勝。黃百韬一死報君恩、陳布雷憂國死谏、杜聿明坐困愁城,都令人歎息。敗筆之一是故意吹捧鄧,甚至還有鄧的裸背洗澡戲,簡直偶像劇套路了。
成就:在電影裡指揮淮海戰役
那兩個長鏡頭确實殘暴。好萊塢長鏡頭論分秒;你兔長鏡頭論公裡。。。。
杜聿明放棄徐州向西南撤退,途中收到蔣親筆信命令杜務必向東南方向進攻,解救黃維兵團。杜聿明說道:不知三軍之權而統三軍之任,完了,完了。随後邱清泉,李彌調轉向東南,不出意外的被東野牢牢包圍。
大概是被笑貧的粉舉報删評了,但這一部的的确确就是壞在他身上,而且即便如此刻意地加戲,他的台詞仍大多是些意義不明的廢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