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寺鐘聲(1991)的劇情介紹
1945年8月,日寇無條件投降。羊角大娘(丁一飾)在回村的路上撿到一個棄嬰,從包裹嬰兒的衣服上看,這應是一個日本小孩,猶豫再三,她還是把他抱回了家。村裡鄉親和家人處于對日寇的痛恨,堅決反對她收養這個敵國嬰兒,但人性善良的羊角大娘最終留下了他,取名狗娃,當孫子養着。漸漸長大的狗娃善解人意,他把羊角大娘的啞巴兒子葫蘆(尤勇飾)視為父親,不料葫蘆在一次築路事故中遇難,無奈之下狗娃被送給無兒無女的牛金川(祝士彬飾)。再後來,日漸年邁的大娘為給女兒秀秀(李婷飾)換回一筆出嫁的彩禮,把狗娃送給了清涼寺。二十年後,随國家佛教代表團出訪的明鏡法師(濮存新飾)到達日本,大島和子(栗原小卷飾)從那根腰帶上認出了眼前的明鏡法師就是自已失散了幾十年的兒子......
清涼寺鐘聲(1991)的影評
喧嚣叢林裡的聖人之心——論謝晉
不要小看這種半戲劇化半自然主義的表演,在同期一衆受過樣闆文藝思想改造的影視藝術家之中,隻有謝晉能自如地提線操縱,在任何想要拍攝的題材裡創造出巨大的藝術感染力。這和他早年的話劇與傳統戲曲的雙重背景有幾分聯系,也和他的江東門第世家的出身 ...
當清涼寺鐘聲響起,戰争所帶來的痛苦便無言的展現出來。因為戰争,讓大島與狗娃幾乎永遠的分割兩地,也讓狗娃經曆了人生百态,最重要的是,他學到了善良。看的時候眼眶一直是濕潤的,那種人性的善良和隐忍被謝晉導演表現得想當感人。裡面印象最深的是那句台詞:“人就是那麼回事,好歹都是一輩子。”
有一種那個年代的時代感,認真樸實。這段曆史史實是真實存在的,但是涉及的電影并不多,畢竟其中牽涉不少政治性的問題。狗娃,在那個年代是幸運的,本身很有慧根,有一戶那麼好的人家照顧他,最後也成了一名了不起的法師。但是,現實生活中太多這樣的孩子,最後回了日本但卻是一無所成,靠政府救濟。
再也沒人拍這樣的電影了
國與國的心結以家與子來化解,一貫的謝晉模式,卻舍去了主流意識形态的讴歌,而簡化至最原本的樸素親情本性,幾度落淚。民風、老舊的悲劇、古樸的情感實在有第四代導演的神韻,毫無封建與反封建的強說愁,如今再難看到如此純粹的電影,人心不古,況電影乎?
丁一、栗原小卷、尤勇和濮存昕老師的表演非常打動人。劇作是講述了養育着和孕育者對繼承者的情感,主題具有傳統的中國悲天憫人的情懷,非常樸素真實。而放置在日本侵華曆史背景之下的特殊環境,又涉及到民族身份的離合,但是跨越民族的、就事論事般的簡單善良的感受依舊是連結影像和觀衆的繩索。而清涼寺的鐘聲在更衣相認飲食後響起,提醒着後來者:尊重既有的關系,接受現實的境況以及注目向前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