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我的專欄( つ•̀ω•́)つ【電影觀點】
簡單記錄,僅供參考。
寄生蟲
社會兩極的虛假融合。
推薦指數:★★★★★
奉俊昊!
韓國大熱電影。
其實年前就看了這部電影,是想作為年度第二電影來推薦的,總以為已經寫過,然而并沒有。而至于現在,是不需要我來推薦了,奧斯卡已經把它捧上了天,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原來的最佳外語片),這牛可以讓主創吹一輩子了。
奉俊昊
本來《寄生蟲》拿最佳外語是沒什麼懸念的,但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卻是有些意外。這裡的原因恐怕可以有兩個,第一就是電影卻是過硬,第二就是奉俊昊确實人脈頗廣。
這個片子是個鬧劇,極端貧窮懶惰的一家行騙進入富人家庭,最終騙術揭穿問題激化。劇本非常巧妙的貧富差别,懶惰貪婪,自私欺騙這些最敏感的人性問題和社會問題柔和到一起,荒誕但不離譜。
從故事和表演上看,這個片子和《瘋狂的石頭》很像,小人物的故事,充滿各種心酸,各種可憐可恨,然而又意趣深遠。但是《寄生蟲》的制作水平明顯要精良太多。
對比之下,之前說過的《囧媽》故事有兩個大問題,一是鬧劇但離譜,生拉硬套,狗熊熱氣球都上去了,自以為是為了滿足觀衆獵奇心理,其實就是為了滿足導演編劇的胡鬧情節。國内影人經常以家長式的低估觀衆智商為榮。二是偏離群衆生活,徐峥一上來就是什麼大老闆,動不動就美國上市美國打官司商業競争什麼的,你以為觀衆都是小女生喜歡霸道總裁嗎?我們是來看電影不是來看你們YY的。脫離群衆生活認知的電影就無法引起共鳴,好萊塢也有名人大人物題材的影片,例如最近的《極速車王》和以前的《喬布斯》(法鲨版),這類影片的成功無一例外的都是把大人物拉下神壇,重點展示其平常人的一面,而不是總把上市、打官司和想不上班就不上班肆意坐火車逗趣當做重要賣點。
沒有傾向才是最好的傾向。
如果一個故事足夠好,就沒有必要再往裡摻入更多的個人傾向,不需要誰來告訴觀衆應該怎樣,看就好了。從導演的層次上就明顯看出《囧媽》一類電影的LOW處,太多說教,從影片一立項就把教觀衆如何做人如何做兒子如何作媽如何做老公為奇點,然後圍繞這個主題來編故事湊内容。觀衆真的需要你來教嗎?你們自己真做的更好嗎?身份不平等也無法引起觀衆的共鳴。
《寄生蟲》以及很多韓國電影都把故事和角色擺在第一位置,如果能夠圍繞普通人編寫一個合情合理又饒有興趣的故事,那麼其中必然蘊含着某些值得思考的内涵,并不需要導演和編劇強加什麼秘制佐料進去來指導觀衆的口味。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沒有說教才會帶來最深的含義,一部影片引發觀衆的集體思考,甚至升華出遠超制作人本身理解的含義,這才是最聰明的做法。
必須要看看奉俊昊的《玉子》
奉俊昊得獎也和他的好萊塢人脈經曆有關。2017年奉俊昊執導了Netflix電影《玉子》,該片集結了蒂爾達斯文頓、傑克吉倫哈爾、莉莉柯林斯這樣的陣容,足見好萊塢對他的認可。而2013年奉俊昊的《雪國列車》更是當紅的美國隊長克裡斯埃文斯。
漢江怪物,母親,殺人回憶
當然這也是實力使然,2003年奉俊昊成名于經典的《殺人回憶》,之後更是憑《漢江怪物》進入我國大銀幕。
韓國雖國小人口也少,但其電影工業水平非常高,工業水平的高低不是經典片子的多少(中國的好片子肯定比韓國多),而是優秀作品的量産能力強,成品率高,平均水平高。而且韓國電影不僅制造工藝好,而且人文關懷氣氛非常濃厚,大部分影片都是小人物的故事,反應現實生活中的事情,而不是什麼宮鬥劇、戰争劇或者武俠劇、豪門大寨的恩怨。
任何文化産業偏離現實都不能健康生長。當一個國家幾億觀衆都在從一個卡通形象的、具有天生變态能力的娃身上尋找自己共鳴的時候,我就覺得不是什麼好事。你咋不到鋼鐵俠變形金剛皮卡丘身上去讨論人性呢?隻要是這個情況還在,鳥命就肯定還是鳥命,不會有什麼變化。
極限逃生
不煽情的電影才是好電影。
推薦指數:★★★☆
毒霧,瘟x疫,不幸應景...
極限運動。
因為應景才看了這個片子,開始大段的制作水平都很像普通電視劇,攝像真的很一般,劇情也挺俗的,沒什麼好驚喜的。因為豆瓣評分7.5忍着看下去,後來又因為美女主角忍着沒關閉,但故事過去半小時之後開始漸入佳境,男女主人公的情感開始在避難過程中顯現,然後一段驚險的攀岩戲把影片的緊張感拉了起來,然後接下來就是男女主人公的一路悲劇大逃亡。生死攸關,艱難險阻,加上時運不濟,但是,導演卻隻是簡單純粹的記錄兩人的逃亡,一丁點煽情都沒給,這簡直太不科學了!
簡直無法想象,從頭到尾,孤男寡女經曆了九九八十一難,竟然沒有含淚的煽情告白,沒有生死離别的哭訴,甚至吻都沒接,擁抱都沒有,人物的一切那麼自然,那麼樸實,那麼真實。兩個人混的這麼慘,為什麼赢不來觀衆的同情和眼淚?——因為他們是幸福的,是勇敢的。和心愛的人一起逃亡,互相呵護,同舟共濟,這恐怕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了,你羨慕都來不及,還有什麼可憐人家的呢?
所以,這是一部神奇的影片,用最俗套的劇情和很普通的特效,但是配以最無偏的表現手法,展示了一種幸福和痛苦、快樂和恐懼的融合體驗。頗有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氣質。
我很佩服這位導演,但仍不會給以太高的評價,畢竟制作水平不能算高,劇本也不夠精巧,在這些方面,距離《寄生蟲》還有很大差距。不過相同的是,關注小人物、無偏的叙事,這已經非常難得。
歡迎關注我的專欄( つ•̀ω•́)つ【電影觀點】
每個人的智能新時代
如果您發現文章錯誤,請不吝留言指正;
如果您覺得有用,請點喜歡;
如果您覺得很有用,歡迎轉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