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皮埃爾·德坦峰教授通過一枚戒指發現了一具三千多年前的木乃伊,運往盧浮宮博物館途中,船上的水手們開始出現幻覺,接二連三地自殺身亡,無人生還。石棺抵達博物館後一直在庫房塵封,館蓋上的姓名和面容都被擦去,直到館方清點庫房才得以重見天日。

...

石棺中的木乃伊送去照CT,他的靈魂跑出來,順着電線造成了電路故障,館長邀請埃及學家研究他的身份,帶着銅面具的皇室成員,身份不明。

麗莎和她的奶奶住在博物館對面,電路故障時認識了上門維修的工人馬丁,博物館的維修工程打通了公寓的地下室,他們順着通道闖進了夜晚的盧浮宮,麗莎誤進地下實驗室,看到了木乃伊的屍體,被附身。

...

木乃伊幽靈附身麗莎後在博物館四處遊蕩,尋找護身符,他造成館内保安受傷,甚至死亡,而麗莎對此一無所知,直到馬丁發現問題,他跟蹤麗莎闖進博物館,親眼目睹了幽靈的力量。

麗莎的精神接近崩潰邊緣,最後一次闖進博物館被衆人衆人捉住關進醫院,但幽靈還是跟着她,警官弗拉克引導她說出他的訴求:親口說出他的名字,舉行喪葬儀式,使他的靈魂得以抵達河流的彼岸。

...

古埃及各個社會階層的人都會佩戴護身符,用來保護生者遠離邪惡力量和祈求神靈保佑,甚至作為随葬品放在死者身體的特殊位置,幫助逝者抵達冥界。理想狀态下,護身符應覆蓋木乃伊全身,分布在繃帶的不同層次之中。

麗莎打暈守衛後逃出醫院,馬丁衆人在博物館展廳為他準備了儀式,木乃伊胸口放着聖甲蟲護身符,上面镌刻着《亡靈書》第三十章的文字,囑托心髒不要在歐西裡斯審判過程中做出損害逝者的事,也不要推翻逝者的供詞。

...

電影最後,木乃伊的幽靈成功脫離了麗莎的身體,順便重塑了學者的價值觀,盧浮宮内衆多的亡靈搭着順風車一起走了。《盧浮魅影》根據亞瑟·貝爾奈德的小說《貝爾斐戈》改編,故事很簡單,距今三千多年的木乃伊亡靈尋找辦法抵達靈魂彼岸,中規中矩的電影,女神蘇菲·瑪索的顔值回票價。

...

古埃及人認為死亡是新生命的開始,當亡者的靈魂經過審判後重返人間,如果屍體保存完好,就能像歐西裡斯一樣複活,問題來了,如何制作木乃伊?首先刮除體毛,埃及人認為體毛是對神不敬;接着,戴着阿努比斯頭套的祭司會用黑曜石的刀從身體的左側切開,取出肺,胃,腸和肝髒,分别放入“卡諾皮克罐”,然後用棕榈酒和香精混合清洗腹腔,填充香料和藥粉,縫合。

基礎程序結束後,祭司會把屍體放入泡堿粉中吸收水分,四十天過後,祭司會用油脂和香料按摩,防止變形,接着用布條包裹屍體,畫上荷魯斯之眼,在心髒的位置放聖甲蟲護身符,上面刻有“保持死者之心,不使它危害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