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潇瑤100天寫作的第9篇文章
未來91天,潇瑤用文字,去擁抱夢想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這部電影可謂經典中的經典,《當幸福來敲門》。

在看之前,被安利的時候認為這部電影就是在講父子之間的感情的,以為情感會多麼濃烈,故事會多麼勵志,會有多少感動不能自己的場景。
看完之後,我竟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感受,竟然找不到一個詞彙或者想不出一句話來表達我的觀後感。
沒有什麼驚心動魄,平穩地叙述着一個底層的家庭,生存的故事。電影的英文原标題叫做<the pursuit of happiness>,或許更準确吧。幸福,怎麼會自己找上門來呢?是不懈追求才能得到的吧。
故事中的父親Chris是一個自由推銷員,推銷一種骨密度測試儀,他用自己的全部家當購置了一批儀器。誰知,進入市場之後,Chris才發現這個儀器雖能夠将骨密度的測量精确度提高一點,但是售價确實普通機器的兩倍之高,所以很多醫院并不願意購買這樣的機器。

而因為此,Chris一家陷入了窘迫的狀态,隻有賣出一台機器才能夠交的上房租,而賣出一台對他來講都是很難的事情;他的太太同時打兩份工才能夠勉強維持家用;即便如此,生活中各種突如其來的小狀況還是不斷地考驗着他,給他帶來一個又一個莫名奇妙的麻煩。

後來,妻子離開了他,因為交不起房租,他和兒子Christofor從租住的房間搬到了郊區便宜的汽車旅館,後來又流落街頭,靠每天在教堂門口排隊等待救濟床位。整部電影沒有什麼瑪麗蘇的劇情,也沒有什麼漫威拯救世界,就連兒子手裡一直拿着的美國隊長的玩具也在趕公交去排隊接受救濟的時候被丢掉了。直到最後,在經曆了無數的冷眼,痛苦,紮掙,無助,絕望,卑微之後,他終于可以帶着兒子體面的在這個社會生存了。
這部電影之所以是經典,在于它如此的真實,真實的讓每一個觀影者都能找到共鳴,真實的讓人看到你躲不開避不掉的殘酷;而真實之後的溫暖,那種終于,終于,靠自己的力量可以握住的幸福,足以告慰很多平凡,甚至低到塵埃裡的人。
幸福,是隻有自己能夠握的住的。
幸福,是每一個用心呵護的日常
幸福,是一種内心的感知。其實,我在看電影的時候,我不知道有的時候即使笑着的父子倆,算不算是幸福,我在90%多的劇情中看不到傳統意義上的幸福。
但是,觀影結束,我好像又願意相信他們是幸福的了。難道不是嗎?父子倆一直在一起,父親無論在什麼境遇下,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兒子,這不是幸福嗎?即使落魄,兒子還是可以在生日的時候列禮物清單,父親會依照兒子的心願為他買來最愛的籃球,每周六陪他打籃球,這不是幸福嗎?
幸福是那一盤油滋滋的牛排,是賣出一台儀器從微薄的生活成本中節省出來的一塊巧克力糖,是父親嘴裡一直在念叨的Christopher。
幸福,不過是安心地愛與被愛,是在日常的每一個點滴感受到快樂的力量。
幸福,是每一個依靠自己的死磕
不管你是否看過這部電影,你應該都聽過這句經典的台詞,“沒有人有權利告訴你不行,即使我也不可以。”

這是Chris教導兒子的,他也是這麼做的。
Chris和兒子在打籃球,兒子投籃姿勢不對,Chris說你這樣投籃怎麼打比賽,聽了這話,兒子很沮喪的收手了,他好像接受了爸爸說的話。然後Chris對兒子說了這句話。沒有人可以否認你,沒有人可以告訴你你不行,除非你自己放棄了。而對于夢想這件事情,不要輕易放棄,必須死磕。
他是這麼教育兒子的,自己也是這麼做的。
為了生計,他想跳槽從零開始,從事股票交易員的工作。這份工作要從實習生開始做起,成百上千份的簡曆中選擇20幾位有機會參與實習,而從實習生中隻能選擇1位留下來。他知道自己沒有任何優勢,所以他創造各種機會和人事經理交流,他抓住工作時間的每分每秒去給客戶打電話争取業務,甚至為了節省時間每個電話之間都不會放下話筒,為了減少去洗手間的時間他不喝水;他挖空心思創造和潛在客戶搭建關系。
他用愚笨的辦法,一步步死磕。最終成為了,他擁有了夢想中的職業。他和兒子再也不需要風餐露宿。

美國隊長救不了他們,他們隻能靠自己。
幸福,不過是安穩地擁有生活的保障,擁有靠自己的努力創造出的有尊嚴的生活。
幸福,是每一個敢于做夢的守望
父子倆最窘迫的一晚,就是因為錯過了排隊時間,連救濟的教堂都沒有床位隻得落魄街頭的一晚。
倆人在地鐵裡蜷縮着。因為有一個癫瘋的流浪漢一直說那台骨質測試儀是時光穿梭機,兒子就問爸爸,他為什麼這麼說。爸爸說,因為它就是呀。然後爸爸讓兒子閉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身處在恐龍的時代,帶着兒子像探險一般地在頭腦中構想各種出其不意的危險,這是恐龍,那是溝壑,然後需要找個“山洞”躲避,這個“山洞”不過是地鐵裡面的男洗手間。
這是最窘迫的一晚,但也是孩子心裡最有趣的一晚了吧。雖然熟睡的孩子看不到父親眼裡的絕望,甚至淚水,但是在孩子的心裡,那種即使天塌下來,有父親在,有美好的夢在,也是一種幸福吧。

幸福,不過是你敢于面對的現實,并且能夠找到樂趣的想象。
幸福,不會缺席,隻要你敢于擁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