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漫之光”《哪吒》近期刷爆了各大榜單及朋友圈。

...

上映4天便取得了票房9億的成績,刷新了國産動漫票房口碑的新高度。

“活出自己”,成為了影片換取共鳴及取得勝利的制勝法寶。

那麼既然要逆天改命,活出自己,

“什麼是自己”、“自己是誰”就成為了問題的關鍵所在。

...

當然,電影中給出的人設是:

被掉包的靈珠

十惡不赦的魔丸

降妖除魔英雄李靖夫婦的獨子

以及,一個一心向善,實現自我,逆天改命的叛逆幼兒

如此看來,整部片子的基調和内容就定了型

他本是根正苗紅的天命之人,因為另一個得不到認可的苦命人“申公豹”作為自己多年來不得出頭的報複工具。

...

所以,電影就是圍繞,

“申公豹”因為偏見不受老師“元始天尊”待見,

就趁自己師兄不注意将靈珠投胎掉包成了魔丸投胎,

讓所謂的天選之人也嘗嘗不受待見,無法出頭的感受。

然而事與願違的是,即使是魔丸,天選之人哪吒仍然改過自新,

成為了拯救黎明百姓,戳破龍族與申公豹陰謀的大英雄。

...

那麼問題來了,

哪吒到底改變了什麼命運,把握了什麼命運?

他不就是天選之人嗎?

他不就是命中注定應該得到無上榮耀的嗎?

相反,申公豹還有龍王三太子敖丙才是真正沒有改命成功的可憐蟲吧。

這樣一部“大宿命”電影,怎麼就成了一部“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勵志劇了呢?

明明就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壞人永遠是壞人的套路劇嘛。

如果說有什麼跌宕起伏的劇情反轉,那就是好人被裝進了壞人的人設裡,

不得不忍受壞人所要承受的偏見與孤獨,并且最終成為好人的故事?

說實話,個人認為這樣的劇情真的是意淫過了頭了。

所有人都站在自己原有的人設當中,并未發生任何實質性的改變。

所謂的善惡,正邪,美醜從一開始就寫好了,

所謂深度,不過是套上了“實現自我”這一近年來人人面對的“人生大命題”吹噓的幌子。

逆天改命,實現自我,我看還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