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過斯皮爾伯格的很多電影,因為當初開始喜歡上看電影時,沒有什麼方向就去百度了下世界著名導演有篇文章是這麼排名:第一斯皮爾伯格,第二卡梅隆。想想其實很幼稚,畢竟這世界上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我還是去一個影視app上搜索了斯皮爾伯格的電影,映入眼簾的就是《辛德勒的名單》,這個軟件對它的評分是十分,混迹這個軟件這麼多年第一次看見十分的電影,我立馬就下了這部電影,晚上躲在被子裡看。深夜無燈,看完後輾轉難眠。辛德勒是個很複雜的人,電影裡他是個納粹,他是個無利不起早的商人,他讓猶太人來給自己進行免費勞動,雖然有這一切黑曆史,但他依舊是個人,他利用自己的納粹身份,用自己的辛苦經商賺來的錢,甚至賣了自己車,賣了自己的戒指,“買下了”兩千多個即将送往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猶太人,反哺的烏鴉不算什麼,因為這是天性,但放過羔羊的猛虎,則是完全違背自己天性而行善,電影裡辛德勒就是這麼一個人。《辛德勒的名單》完全可以證明斯皮爾伯格在電影界裡大師的地位。1975年斯皮爾伯格拍攝了《大白鲨》,有人評價說這開啟好萊塢的大片時代。大片,也是電影人給斯皮爾伯格的标簽之一,我認為《拯救大兵瑞恩》就是斯皮爾伯格的大片巅峰,這電影闡述一個經典的問題:用多數人可能犧牲的代價去救一個人值得嗎?我覺得電影給出了答案——值得,因為拯救本身無關代價,它的意義在于我們尊重生命,如果我們不尊重生命,那麼我們就算無代價也不會去拯救。總之,我不知道太多關于電影拍攝的知識,我隻知道斯皮爾伯格的電影充滿了史詩氣息,而斯皮爾伯格本身就是電影界的一部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