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話說《季春奶奶》雖不算一部新電影,卻比太多的新電影更值得看。二刷這部2016年的電影時,依然會被季春奶奶感動得淚流滿面。
真心覺得,這部電影太治愈了。
假如你覺得生活很難,覺得這個世界對自己不公平,覺得自己比所有人比慘,看一下季春奶奶,就會知道自己有多矯情。
我也懂得了生活裡永遠有一種女人,可以過的超硬核。
她們可以是在鄉間、把苦日子過成詩的李子柒,也可以是在城市某個合租屋裡一個角落裡,有壓力需要釋放,深夜抱着枕頭偷偷哭泣的你。
我一直覺得這樣的女人,哪怕被生活推到谷底,都能馬上爬起來。畢竟年輕有精力,人總不會苦日子,過到老的。
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相信一個觀點,人的一生,注定會階段性的吃苦。最後吃過的苦,總會照亮未來的人生,到老的時候,就不會苦了。
我以為這就是人生的常态,也是人之所以不斷向前的希望。
可是當我看到,電影裡的季春奶奶的生活時,才徹底颠覆了我的既往認知。
02
季春奶奶生活在韓國的濟州島。
第一眼看到她,是平靜地戴上泳鏡,跳入大海。在美輪美奂的海景中,一群美人魚自由行在海底。恍惚以為,她是潛水愛好者吧?
不是的。
這就是“海女”的日常勞作,就像中國很多女性,會從早到晚在田間地頭忙碌是一樣的。隻不過一個是在陸地上體現生活的艱辛,而另一個是在海底,季春奶奶就是其中的一員。
按照當地的政策,對這種盈利性的潛水,管理非常嚴格。
海女們是隻能穿着泳衣、戴着遊泳眼鏡以及潛水的腳蹼在海下工作,很多人驚呼這就是“徒手潛水者”。她們綁在身上的繩子連着一根浮标,這個圓形的浮标上系着一個網狀袋,用來裝捕捉到的海産品。

這種純粹靠人工去捕捉海産品的勞作方式,是從古老的六世紀延續下來的,可以說是,濟州島知名的非遺文化。
看起來非常優雅和美麗的海女,其實是用生命在賺錢。每年當地媒體都有報道,海女因為遭遇海底意外,離世的消息。大多數海女,不願意讓自己的後人從事并延續這項古老又危險的職業,目前已經出現了萎縮趨勢。目前,海女在全濟州島也就僅剩幾千餘人。
尤其是當你看到,我們今天所要說的季春奶奶,工作之後,摘下泳鏡的她,露出臉上的皺紋時,就會覺得行走在海底,這份優雅的背後,有着生活滿滿的心酸。
可即使這樣,季春依然會對自己的孫女慧智說:“我就是死也不讓你做海女,我過了一輩子吃海水的生活,就是想讓你過吃油的生活。”
其實,在外人以及季春奶奶自己看來,海女這個職業,并不太适合老年女性了。
季春奶奶,為什麼還會繼續這項職業呢?
03
原來季春奶奶,生活中隻有這一個可愛的孫女慧智。平時是這兩婆孫相依為命。
小慧智會問奶奶,一些有意思的問題:“奶奶,你說是天空大還是海大呀?”奶奶看着海,回答“當然海大呀。”
孫女繼續追問,為什麼是海大?奶奶去過天的盡頭還是海的盡頭呀?奶奶笑着,摸着她的頭回答:“年紀大了,知道了就會多一些。”
這可能是她們之間最溫暖的記憶了。
有一次,奶奶捕魚回來,帶着慧智去村口的小賣部,慧智想要一盒蠟筆。
看到孫女那麼渴望的眼神,奶奶用自己當日偶遇的戰利品,一條很罕見的鳗魚作為交換,店家喜笑顔開地答應了。
奶奶就為孫女買下了這盒蠟筆。
愛畫畫的小慧智,從此不論是在田間地頭,還是大海深處的船上,都在用蠟筆開始描繪自己筆下最美的世界。

奶奶看着興高采烈的孫女,自言自語:“慧智這麼愛畫畫,看來蠟筆買晚了。”
說到這,也許你以為,這是個和奶奶一起生活的留守兒童故事?
可當慧智在墳地上和爸爸對話的場景出現時,才知道這個小女孩,已經永遠的失去了父親。季春奶奶屬于“白發人送黑發人”。
獨居的婆孫二人,可以根據劇情做出判斷,季春奶奶的老伴也不在了。季春奶奶是“海女”的生活,獨自撐起這個家的。
這也就能明白了,為什麼她那麼大年紀,還沒有放棄這個可以養活自己和孫女的職業。
電影中,慧智的媽媽,大概隻是活成了一個影子。就連導演,幾乎都沒給她,正面出現的機會。
慧智爸爸離世,她改嫁了。也許隻是不打擾,曾經的這位兒媳,現在正常的家庭生活吧。
季春奶奶選擇了自己撫養孫女。
有時候,奶奶也會問孫女慧智,是不是想媽媽了?慧智每次都幹脆的搖頭回答:“沒有。”
奶奶沉默以對,輕歎一口氣,把孫女抱緊在懷裡。婆孫兩人在一起,有很多快樂的小秘密,充滿着溫馨與浪漫。
這樣的隔代教育,竟也親密無間。把生活的不幸,用一種溫柔的對抗,表達得淋漓盡緻。
04
因為有孫女在身邊,奶奶在不出海的時候,也總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穿着粉粉嫩嫩的外套,帶着可愛的孫女,一起去趕集。
這一天,在集市上,剛給孫女買了漂亮的衣服和手鍊。可一轉身,孫女就和自己的奶奶走散了。
季春奶奶簡直都快急瘋了。她到處找孫女,未果。但她一直堅持着尋找,讓“寶貝回家”的尋親之路,從來沒有放棄尋找的希望。
可惜消息石沉大海,十二年過去了,季春奶奶更老了,孫女還是沒有任何消息。
直到一天,突然迎來了孫女的消息。
等季春奶奶來到約定地點,看到一個已經十多歲的少女,帶着孫女走失那天的手鍊,老人的情緒像失控的閘水,終于等來這一天了。
季春奶奶曾對着海裡的海豚,無數次的許願,希望有生之年和孫女重逢,沒想到真的夢想成真。
如今已經是少女的慧智,雖然對老人家的一切不算陌生。
但和老人的相處中,總有着一些隔閡。

比如說,長大的慧智,會很不習慣奶奶再給她喂飯,尤其是上廁所和洗澡這一類事情,都不願意奶奶幫忙。
我最開始看到這一段場景時,覺得奶奶的親密,顯得有點過頭。
畢竟兩個人分開十二年了,長大了的孩子,肯定有自己的隐私感和獨立感吧。
可奶奶還是忍不住,要用慧智五歲時,兩人溝通交流的方式繼續溝通,看起來就像照顧一個小孩子。
可後來我通過專業人士的講解,才知道,原來這種長時間跟孩子分離再重逢的家庭,最初恢複相處的時候,就是要從孩子離開時那年的方式進行相處。
隻有這樣,才能有效的治愈創傷,在心理學治療領域方面,是一種常用的方法。
看來這部電影的導演,在親密關系的處理上,确實是下了功夫。
季春奶奶的方法,是很科學的。走失的時候大概慧智是五歲,奶奶的方法是沒錯的。
不過,這個走散了十二年後回來的慧智,最先讓周圍的村民覺得不适。
從小看着長大的慧智,現在卻是一身“社會氣”的衣着,她背着奶奶,抽煙的事,也被鄰居大叔一家看在眼裡。
這真是過去那個慧智嗎?
05
原來,當年慧智與奶奶走散,是慧智媽媽一手導演的“走失案”。她是多想把自己的孩子都照顧在身邊呀,可惜,慧智媽媽也是命運多舛。
慧智媽媽的前夫,也就是慧智的生父,應該是個很不錯的人,這一點,從季春奶奶和小慧智身上就能看出。隻是可惜離世太早。
慧智媽媽再婚時又遇見了渣男。對方總嫌棄她把慧智接到身邊,這個沒用的男人總覺得,和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孩子,就是個負擔,讓家中經濟不堪重負。
一次又因慧智引起的激烈争吵中,在同一輛車上,慧智媽媽和慧智喪生于車禍事故。渣男和他的親生女兒卻活了下來。
因為渣男是個慣偷和職業詐騙犯,也許是出于職業習慣,化名才更安全,他把女兒恩珠改名為“慧智”。
也許是從改名的那一天起,他就決定把這個慧智培養成他的賺錢工具。
從此,慧智成了一個在偷竊、玩仙人跳這些犯罪生活中度日的問題少女。
當她看到飲品的尋人廣告,一想到這位奶奶十二年,還在尋找慧智。
也許最初不過是為了那筆巨額的尋人感謝金,這個慧智才選擇,此時回到奶奶身邊。畢竟恩珠小時候,同母異父的姐姐慧智,沒少給她講自己鄉下奶奶的事。
隻是一些細節能夠吻合,但總有一些細節,會有破綻。
本來想躲着季春奶奶抽煙的慧智,還是被奶奶看見了。意外的是,奶奶并沒有埋怨她,隻是向慧智要了一根煙,默默的坐在旁邊陪着她一起抽。
季春奶奶,對眼前這個已經經曆了很多世事的女孩說:“生活再累再辛苦,有一個堅定的夥伴就可以了,這便是人生,我願意做你的夥伴。奶奶願意為你,做任何事。”
慧智并不知道,多年前婆孫兩人,關于海大還是天大的對話。這時,當奶奶問她:“慧智,天大還是海大?”她毫不猶豫的回答:“當然是天大。”
奶奶隻是笑着說,我的慧智長大了。

06
直到親子鑒定書的結果下來,看到老人和慧智沒有血緣關系時,這個謊言,才被徹底揭穿。
在此之前,奶奶看慧智學業困難,還專門請美術老師教她畫畫。
當沒有耐心的慧智,想放棄畫畫時,那位美術老師,拿出了奶奶平時送來的各種禮物,告訴慧智奶奶的心願。
奶奶拜托他:“我失而複得的孫女回來了,拜托老師一定要教好她。”
老師接着說:“看得出你的人生很委屈。但是那些過去的人生是毒還是藥,你自己選擇。你奶奶如此真誠的對你,你不試試嗎?”
那一刻,慧智被感動的淚流滿面,繼續着自己的學畫之路。後來去首爾參賽,拿了大獎。
美術老師對季春奶奶說:“你孫女,終于可以畫一個有光的世界了。”
隻是,這個被季春奶奶照亮的孩子,不忍心再欺騙奶奶,主動選擇了離開奶奶。
如今的她,再也不願意,回到自己過去那亂七八糟的黑暗生活中,被真誠愛過的慧智,選擇了做一名店的服務生,開始了自己,認認真真的生活。
當她聽到季春奶奶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症,還常常因為尋找孫女慧智迷路,她再次選擇自己就是慧智的身份,回到奶奶生活裡,照顧老人,走完了生命的最後一程。
她以為老人,會因病忘記她是假慧智,可老人在彌留之際,拉着她的手,輕輕的說:
“恩珠啊,奶奶現在要去慧智那裡了,該快點兒去了,讓她等太久了。”
她輕問:“那我呢?”
奶奶回答:
“你當然要活着,一定要好好活着。不要胡思亂想,來到我身邊當我的孫女,我真的很感激。”
電影的最後,這個叫慧智本名是恩珠的女孩,把她在濟州島與季春奶奶生活的點點滴滴,都畫成了一幅幅油畫,在名為“季春奶奶”的專題畫展上,電影溫暖的畫上了句号。

07
看這部催淚的《季春奶奶》,會覺着這部電影給了我們太多的教育智慧。
它還打破了隔代教育,隻會溺愛會毀掉孩子的魔咒。季春奶奶最值得學習的地方,我們再來敲黑闆,劃重點:
一是經濟獨立。有自己的房子,能買得起想吃的食物,能夠獨立生活,季春奶奶雖然做海女很辛苦,卻能獨自在濟州島的村子裡,平靜而快樂的生活。也能夠因為孫女回歸,擁有接納的空間。
二是永不抱怨。哪怕生活給了自己太多的磨難,我們在電影裡從來沒有聽到,季春奶奶的抱怨。她隻是認認真真生活,用行動默默表達,自己不會輕易認輸,反手擊敗生活。
三是真愛付出。不管是對自己從小看着長大的親孫女,還是後來,突然回到她身邊的孫女,季春奶奶都給予了自己最真誠的愛。真愛根本不會慣壞孩子,真愛也絕不是溺愛。
四是因材施教。看到長大後的孫女,唯一隻對繪畫有興趣,季春奶奶選擇了毫不猶豫地支持慧智,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她不止一次地鼓勵慧智,并告訴她:“你就按自己的意願活下去,奶奶,願意為你做任何事情。”

這個世界打敗所有套路的最好方式就是真誠,隻有信任才會走心。
也正是因為這份信任,季春奶奶把一個問題少女,重新拉回正常的人生軌迹。
可見,做到以上四點,就算是隔代撫育,單親奶奶,也能超硬核地打敗生活。也一樣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作者妮妮:
曾任記者多年,親子教育與自我成長的終身學習者。
14歲帥哥的少女心辣媽,有深度的話痨達人,真誠幽默的非著名閱讀推廣人。
個人微信公衆号:妮妮小屋(ninixw),歡迎與妮妮交流閱讀與生活。
本文圖片來自《季春奶奶》官方海報,感謝原圖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