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術是一切技術中最美和最高尚的。
——希波克拉底

文丨舊故麻袋
∨
猶記得當初看紀錄片《人間世》時的動情,每一集都能讓我淚流滿面,這些淚點,來源于生命的無常,也源于對生命無法延續的無奈。
醫院是個充滿着悲喜交加的地方,人們每天在醫院迎接新生命,同時也在告别生命,醫院廊間有歡聲笑語,也有高聲哭嚎,此起彼伏,構築了生命的神奇。

常聽醫院會有“醫鬧”,有部分家屬會因為情緒,對醫生護士大打出手,背後充滿着對醫院的不信任,可醫生又何嘗不想挽救那些脆弱的生命呢?隻可惜,有些病症,我們隻能到這一步,畢竟科技還沒有進不到無懼任何病症。
最近,央視紀錄頻道上新了一檔講述手術的紀錄片,名叫《手術兩百年》,這是國内首部全景展現人類與疾病抗争的科學紀錄片,以創新的紀錄片形态展示手術兩百年來的發展曆史,也因為是首創,導緻它曾一度“難産”。

據悉,《手術兩百年》創作曆時3年,攝制組分赴全球12個國家,采訪國内外重要專家近70位,這在國内紀錄片行業實屬罕見。這些專家中,包括醫學領域國際頂級專家10餘位,中國外科學相關院士15位,大概是央視爸爸魅力強大,才能有幸采訪到如此震撼的專家陣容。
為了呈現醫學手術史的完整性,紀錄片以古今交替呈現的方式來進行對主題的結構,用現實手術案例和科研成果的展現,與曆史發展過程中的關鍵時間節點、關鍵人物、關鍵事件的回溯相結合,以此串聯起整個外科手術的發展變化曆程。

今天,在大多數疾病面前,手術刀幾乎已經無所不能,據統計,一個生活在當下的普通人,平均一生中将會經曆7次大大小小的手術,但也有讓外科醫生們依然感到力不從心的疾病,比如衆病之王——“癌症”,回首人類與癌症之間4000年的漫長戰役,人類至今依然沒能宣告勝利。那麼最初的手術是如何誕生的呢?

在片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兩百年前,甚至更早,醫學技術開始萌芽,但在麻醉、消毒、抗菌等手段尚未登場的年代,本應是“生命拯救者”的外科醫生,更多時候是以“生命終結者”的身份無奈出現,以“手術”治療的人,都會以死亡告終,因為感染或是因為其他。

現實是,在中世紀的歐洲,屍體是不允許被解剖的,被教會牢牢統治的中世紀晚期,當權者對于解剖的觀念相當保守。任憑醫學家們苦苦哀求,政府分配給大學的合法屍體仍然少得可憐,有的一年兩具,有的三年一具,許多醫學生在大學期間甚至都沒見過屍體解剖。即便是被譽為“近代解剖學之父”的維薩裡醫生,5年裡也隻解剖了6具屍體。
想要了解病因或是人體機能的醫學生們根本不能以正常的渠道獲取可供解剖的屍體,所以最初他們隻能在動物身上下刀,以此來想象人體的構造,精确度不夠,直到後來,發展出掘墓人,有人直接以“偷盜屍體”為生計,與醫生做起了“灰色買賣”。

這段曆史無疑是黑暗的,在金錢的誘惑下,有人甚至開始殺人,用自己殺掉的人與醫生做交易,所以便有了曆史上有名的謀殺案——19世紀愛丁堡偷屍殺人案。最後兇手伯克被判處了絞刑,行刑時,有約25000名憤怒的群衆圍觀了整個過程,幾乎每個愛丁堡民衆都想親眼見證惡魔下地獄。民衆有多恨他,從民衆抽取他腦中血液書寫诏罪書就可以看出。

他的遺骸至今還被保留在愛丁堡大學解剖學博物館展出,以示後人。但最諷刺的是,這個曾經售賣他人屍體、大賺不義之财的惡棍,如今卻成為了歐洲曆史上最著名、最昂貴的屍體。

即便是在如此艱苦的研究環境下,“解剖學之父”維薩裡醫生還是在28歲那年便發表了醫學巨著《人體結構》,系統地描繪了人體的骨骼、肌肉、血管、神經和内髒等。1543年,維薩裡醫生與畫家合作繪制的人體肌肉示意圖,如今看來,這些圖稿早已超越了醫學貢獻,可稱之為藝術。

《人體結構》的問世,大大激發了後世科學家對于人體的探索精神。緊接着,啟蒙運動到來,政府迫于壓力,修改了法律,其中就提及“允許将死刑犯的屍體用于醫學研究”。至此,解剖學才終于擺脫了宗教的桎梏,迎來空前繁榮。

醫學的發展之路是布滿荊棘的,因為有太多的阻礙和不理解,以宗教和道義為限制,醫學的腳步卻從未止步,看如今醫學技術的發展,醫生直接就可以在VR環境下操作一場手術,甚至可以模拟演練,如何才能即快又準的完成一場手術。甚至人們還發明了人體血管模型,可以清晰的看到血液是如何運行的。
這些醫學技術的發展,離不開最初那些外科醫生的堅持,他們的堅持不懈才能讓醫學之光照耀整個人類。你甚至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解剖劇院,那時候渴望知識的醫學生們用一支又一支的蠟燭中走過來,他們在解剖劇院裡觀察老師解剖人類屍體,然後帶上自己的思考,在主入口下,有一段16世紀的拉丁銘文:“這個地方亡靈樂于幫助生者。”說實話,莫名會産生崇敬和感動。之後,哈維在這裡悟出了人體的“血液循環”,為醫學的認知又向前進了一步。

世界上最古老的解剖劇院
《手術兩百年》的專業性很強,但也讓觀衆可以很接地氣的理解,整體采用“曆史+現實”的回環結構,每一集裡會梳理3-4個醫學曆史發展的關鍵點,在曆史部分通過全球範圍内拍攝當事人、受益者,以及相關的醫學院、博物館、檔案館,來展現醫學曆史的緯度、厚度。在現實部分則通過選取頂級醫院的典型手術案例,領會外科曆史上的每一次進步。
大贊片頭,有人說像極了《西部世界》的開頭,私以為,這樣的開頭要比《西部世界》更加震撼。在紀錄片中,有不少三維醫學動畫、科學實驗演示,通俗易懂。還有誇一下BGM,每一段曆史結構的時候,都會有一段非常好聽的音樂,這讓觀衆在回顧曆史時不至于會壓抑。

《手術兩百年》,對得起一個滿五星,這是我看到的目前最好的醫學紀錄片,國内紀錄片有很大進步,現在都敢拍大體老師和解剖畫面了,提醒各位看該紀錄片時挑個飯後,千萬别吃着飯看,容易“飽”。
至于片源,B站自取,建議關閉彈幕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