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撒謊是人之本性,在多數時間裡我們甚至都不能對自己誠實。”
“但那是因為人們太脆弱了所以才撒謊,甚至是對自己撒謊”
路人的話,很直白,而在一旁的僧人反應非常有趣,先是非常迅速地湊近表達了認同,而後又是不知道是開解還是狡辯着說出了人們因為脆弱而撒謊的言論。
僧人是因為覺得自己需要對人類保持以信心,才解釋給自己聽?還是因為想起自己應該扮演普度衆生的角色,而解釋給另外兩個人聽?亦或者,是想掩飾自己也撒過謊,所以來安自己心并遮掩呢?
不知答案,卻覺得這個鏡頭很妙,也或許,它本沒有其他寓意。
關于這四個版本,四個視角的故事。
他們隐瞞了所有的懦弱,所有荒唐,所有會被摒棄,或者不那麼磊落的行為,各自表述了一個聽起來讓人唏噓,自己毫無過錯的故事。
強盜和亡者的描述裡,是很有血性,充滿寬容,各自的主人公又極無辜的故事。強盜因為女子的乞求而與亡者決鬥,亡者或因為剛烈而切腹自盡,至于女子,一次被刻畫成勇敢而吸引人的特别性格,一次被刻畫成卑劣但被放生了的形象,或許有優點,但最大的共同點便是,女子才是罪人。
而在女子的視角裡,自然不會幫強盜或者亡者修飾,甚至連他們行為也隻是一筆帶過。女子的描述裡,重點大概是那個厭惡的眼神,或許,是女子想象中會接收到的眼神,也或許,是她所害怕的眼神,女子的“故事”是最不完整的,甚至用上了不知所以的暈倒。
當路人視角,也是最接近事實的視角釋放時,兩個懦弱的男人形象被得以呈現,沒有利落精彩的武士決鬥,沒有極具武士精神的切腹,而是兩個人互相不敢觸碰躲閃,或者隻在地上纏鬥,最終以一人死亡以告終的故事。
不是強盜口中潇灑艱難的對決,也沒有亡靈口中的放手與自盡,更沒有女子描述裡的無助和乞求,而知道了四個故事的我們,也能輕而易舉地推斷出,在路人的故事裡,又被隐瞞了什麼。
一方面,四個視角的故事完美呈現了什麼叫做——眼見都不一定為實,我們所能了解到的事件,往往都隻是冰山一角,即使是路人視角裡,若單看這一個故事,我們也無法得知前因,又何況是平日裡我們道聽途說,或是在網上看到個各種故事的“冰山一角”。
你永遠不會知道全部的真相,以及一個事情背後全部的糾葛或曆程。
另一方面,“不怕真小人,就怕僞君子”,最後強取豪奪嬰兒衣服的人,倒也算真小人了吧,道貌岸然會暗中迫害他人的人,以及雖然壞但壞都明着來的人,大多數時候我們還是更加害怕前者吧,畢竟防無可防,且往往傷害力更加大。
我相信人性本善,也認同“在多數時間裡我們深知都不能對自己誠實”的觀點,每個人,包括我自己,總會在某些時刻選擇撒謊,或許是善意的謊言,或許是懶得解釋的謊言,也或者又由于各種原因而做出了撒謊行為的選擇。
特定視角,真的是個很有意思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