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冶/文 源于網絡/圖
有英氣和野性的小男孩主角,在其他影片中還真是少見,那在大農場上、荒原上光着腳帶着獵犬狂奔的身影,讓人打心底裡驚歎:他是屬于狂野的大自然和繁重農活的孩子啊,剛毅,果決,又有柔情,這才是真正的男子漢。
這樣的男孩子現在太難見到了,他的成長背景,或許跟我的父輩、祖輩有某些相似之處吧。片中表現的,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美國農場生活,主要是男孩比利與兩隻獵犬的故事,他用自己的勞動得到它們,精心訓練它們,打獵,比賽,遭遇一些事情。
木屋,原野,森林,浣熊,巨大的樹,起霧的河,熊熊篝火和雷電驟雨,彈唱的牛仔與和善的家人……這些都是圍繞着比利的事物,塑成他性格的,與這些密不可分,所以,他可以果斷地為自己做各種決定,有豐富的生活經驗訓狗打獵,靠雙手掙得想要的,用拳頭抵禦不公,懂得為家人着想。這是個讓人感慨的孩子啊,他身上的那些閃亮品質雖有濃重的時代感,但并不過時,是那樣地耀眼,質樸天成,很難不吸引人。
主人公之外,片中的兩隻獵犬是跟小主人差不多地位的動物演員,獵犬,對于我來說是個新鮮物種,它們健碩壯美,狂奔、渡河不遺餘力搜索和追蹤獵物,它們不是主人的寵物,是與他并肩戰鬥的好夥伴、相互信任的好搭檔。獵犬也是有野性和特殊品質的動物,它們之間也有着深厚而牢固的感情,并以此影響着自己的主人。
打獵這個詞,這些場景,讓我想起屠格涅夫《獵人筆記》裡的一些描述,曠野,奔走,異于常人的荒原生活,熱氣騰騰的,遼闊的。這時候,人仿佛更多地具有了野生動物的品性,堅毅,隐忍,五感敏銳,耐得孤獨,同化在自然之中,這時候,可以用陽剛,甚至不是陽光來形容這樣的小獵人比利。
主人與動物的情感,特别容易讓人聯想起自己養過的狗,乃至其他小動物,它們會無條件地信任你,你們相互需要,這份感情,純粹而溫暖,不同于影片的是,我們日常中的寵物相較于主人總處于弱勢地位,完全地依賴于人而活,與獵犬,可以看做是兩個物種了。
“真正的男子漢”,我不知道這個詞會不會成為過去式,隐隐覺得,社會的大環境,是朝着《三體》裡描述的無論男女都越來越柔美的方向發展,硬漢章北海與未來新人類格格不入,現實裡,流行偶像的審美标準會讓我皺眉,覺得看不懂。是啊,人們是在進步着的,與野蠻、剛硬、兇殘類似的品質會退化,進而人越來越文明優雅,如同獵犬,到寵物狗。啊呀呀,扯遠了。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大農場,已經很遙遠了,故鄉,卻是常說常新的一個詞,小主角走進了城市,故土的過往影響了他一生,兩隻獵犬,紅色羊齒草,長在了他的記憶裡,無論哪個瞬間,一回頭,就安心地看到了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