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帝開國元勳,約翰亞當斯,第一任副總統,第二任總統,真是其貌不揚,名聲不顯。

華盛頓,龍行虎步,威嚴高峻,天生的三軍統帥,國家領袖;

傑斐遜,英國老牌貴族,文采飛揚,博學多才,十幾個學術領域裡的佼佼者;

漢密爾頓,高瞻遠矚,謀略宏大,不但做了十幾年的影子總統,政策至今猶有遺惠;

富蘭克林,老謀深算,花天酒地,橫行于科學、外交、郵政、泡妞、印鈔等衆多領域。

約翰亞當斯,出身農家,沒啥才藝,身材矮胖,頭頂半秃,性情固執,脾氣暴躁,好大喜功,不近人情,政績平平,治家治國都不太行。和上面幾位同時跻身于美帝國父之列,豈不怪哉?

然而,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亞當斯最大的優點,就是執中守正,堅定不移。

著名的“波士頓大屠殺”事件裡,他頂着全城人民的咒罵和威脅,在法庭上抽絲剝繭,條分縷析,最終還原出事實真相:站崗的幾個英國士兵,在數百名手執木棍和雪球的民衆進逼下,極度緊張,誤聽了人群中傳來的“開槍啊”挑釁聲,在長官沒下命令的情況下,擅自開火,緻使七名民衆死亡。法院由此判決英軍官兵無罪。

大陸會議裡,富蘭克林自己觀望遊移,卻鼓動亞當斯沖鋒在前,費盡口舌說服十三州聯合起來。

出使歐洲時,不卑不亢,不折不從,在法國人譏诮他不懂文學藝術時,說:“我需要學習軍事和政治,我的兒子要學習航海和貿易,這樣,我的孫輩才能學習文學、雕塑、音樂和繪畫。”雖然在輕佻浮華的法國宮廷裡屢遭挫折,但最終赢得了荷蘭的援助,英王的認可。

法國大革命期間,頂住了全國上下要求支援法國革命的呼聲,堅定地讓弱小的美國置身歐陸戰火之外。

和漢密爾頓、傑斐遜的黨争裡,雖然自己權力欲極重,虛榮心超強,但依然處處退讓,大局為重,避免了新生合衆國的分裂。

女婿請托,置若罔聞,緻使女婿一怒出走,女兒守了多年活寡,女婿衣錦榮歸時,她已經癌症病逝。

晚年去參觀紀念大陸會議的畫作,怒斥畫家:“當時戰火紛飛,代表們都匆匆忙忙,各人來到會議室時随手在獨立宣言上簽名,從來沒有齊聚一堂,挨個簽署。歐洲近代史已經一片混亂,難道還要讓美國近代史充滿謊言嗎?”

這是一個才華平平的普通人,憑着自制和堅韌,不随物轉,不肯妥協,最終跻身于偉人之列的故事。

美國獨立戰争是個英雄輩出,狂飙突進的年代,亞當斯就是時代群英裡,最黯淡的那顆星,但無論如何,都沒有人能忽視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