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了一部于2014年在美國上映的奇幻電影《德古拉元年》。促使我打開電影的原因是“德古拉”三個字。說到德古拉應該是電影中吸血鬼的代名詞了。看完《德古拉元年》後,感覺這部影片更像是關于吸血鬼前傳的一部片子。

這部片子想表達的是德古拉王子是怎樣迫于當時形勢的嚴峻,被逼無奈而選擇成為吸血鬼,保衛家園、保衛子民和妻兒的故事。影片把德古拉塑造成一位大義凜然,為國家、為子民、為妻兒不惜犧牲自己的英雄人物。但是,看完之後,卻沒有被感動。
或許,正是因為影片想把家國之愛、妻兒之愛都體現出來,但叙述線索多了,導緻眉毛胡子一把抓,反倒哪一個方面的體現都是淺嘗辄止,使得人物形象不夠飽滿,情節不夠打動人心。
吸引我一直看下去的原因是片子中德古拉與王後的感情線,影片最後,時間來到了現代社會,現代裝扮的德古拉在人群中看到一個長得與幾個世紀前的王後一模一樣的美女,微笑着上前搭讪,然後兩個人一起消失在人群中。
看到這裡,按照一貫看類似橋段影片為男女主人公曆經波折、磨難終于在一起了而心生喜悅的那種感覺并沒有。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影片中對德古拉與王後之間的真摯的愛的鋪墊不夠,因而,影片結束時候的重逢也失去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看着《德古拉元年》的時候,不由得拿它與多年前看過的《驚情四百年》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做比較。《驚情四百年》會使你為伯爵德古拉跨越幾個世紀的對妻子的摯愛,妻子伊麗莎白對德古拉的摯愛感動不已。《驚情四百年》的小說和電影全都看過,電影演繹的更好。
電影中德古拉穿越四百年滄海桑田的對愛妻的執念,還有無論是前世的伊麗莎白還是輪回後的米娜,女主人公對德古拉的愛都是那麼令人動容,令人為他們凄美的愛而難過。
一部電影有了打動人心的内核,才使人印象深刻。這也是為什麼《驚情四百年》的原著和電影都會去欣賞的原因。而《驚情四百年》的電影就看了兩遍,能去再看正是因為電影中德古拉和妻子的前世今生那麼讓人揪心不已,讓人為他們跨越生死的愛而惋惜、感動。
而《德古拉元年》中王子德古拉與王後之間的愛,雖然也有着“我的眼中隻有你”的美好,但是卻感覺有了硬拗悲劇而非要編成悲劇的意味。王後墜樓而亡的情節稍顯牽強,王後即将墜樓那一刻,以前面劇情中德古拉王子的黑暗力量,拽住墜落的王後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事。
可是,劇情到這裡,似乎是必須得有讓王後死去的情節才行,否則沒辦法演繹幾百年後轉世的重逢。王後在那麼高的地方墜落,落到地面竟然還活着,還能用低低的語調跟德古拉做臨死前的道别,當然,我并不希望王後死去。感覺劇情至此是為了煽情而煽情,也因此削減了那份凄美的感覺。
觀看電影,是為了放松,隻言片語隻是個人淺見,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隻願所有關乎愛的故事裡,男女主人公都能有情人白頭到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