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休假期間,去影院觀看了抗美援朝電影《長津湖》,觀影的過程,難受至極,被志願軍那崇高的偉大獻身精神深深感動着。

看完《長津湖》後,内心久久不能平靜,搜出去年上映的抗美援朝電影《金剛川》看了一遍。兩部同樣題材的電影,強烈地刺激着我的感觀。為志願軍那可歌可泣的視死如歸、大無畏的獻身壯舉眼含熱淚。他們應被永遠銘記!

兩部電影中有許多戰争寫實的場景,血肉模糊的殘肢沖擊着觀者的眼睛。生命在炮火面前不堪一擊,瞬間灰飛煙滅。那被炸斷露出白骨的腿,那被炸爛的蕩然無存的下半身,那被炸得屍骨無存的一攤血肉,讓我的心“砰砰砰”直跳。

知道在那硝煙彌漫的戰場上每一分鐘每一秒鐘都有這樣慘烈的死亡,但觀影時卻不停地祈禱希望這些最可愛的人,這些志願軍不要死。可祈禱的下一秒,他們已被炸得血肉模糊了。

他們用血肉之軀築起了長津湖之戰的堅強堡壘,他們用血肉之軀築起了金剛川的堅實人橋。那零下四十度極寒天氣下,忍着饑餓的堅守令人淚目;那一個個年輕的生命鑄成的冰雕令人淚目;那被敵軍燃燒彈焚燒後已成焦炭樣的屍體令人淚目;那為了修橋前赴後繼,舍生忘死的士兵和人橋令人淚目。

看過不少反映戰争場面的電影,其中不乏影史上的經典戰争影片。可隻有在看《長津湖》和《金剛川》時,整個觀影過程一直緊張着,難過着,沉痛着。

這兩部電影,盡量真實地呈現戰争的慘烈,而電影又不可能把更真實的當時的戰争場面表現出來。可即便如此,是電影讓更多的人除了隻知道抗美援朝這段曆史,也知道了抗美援朝時志願軍的更多的令人敬畏,令人震撼,令人沉痛的偉大獻身精神。他們應被永遠銘記!

《長津湖》中有一個情節是七連穿插連奉命在沖鋒前在零下四十度的雪地中待命,天寒地凍,食物短缺。一邊是美國軍人在吃着香噴噴的烤雞歡渡他們的節日,一邊是志願軍在冰天雪地中啃着凍成石頭的土豆。

幹裂的嘴唇,蒼白的面容,趴在冰冷的雪地上的志願軍幾個人不舍得吃那又黑又小的凍土豆,互相傳來傳去,咬了一口竟然崩掉半顆牙。看着令人心酸,令人難過。衣衫單薄的志願軍就這樣在彈藥短缺,食物短缺的情況下與裝備精良的美軍展開殊死搏鬥。他們視死如歸的精神令美軍膽寒,也令觀者崇敬。

《長津湖》中有一個鏡頭是坐上火車奔赴朝鮮戰場的戰士們在列車行駛中因為一些原因打開了車門,躍入眼簾的是黃昏中的萬裡長城蜿蜒綿亘在山谷間的壯麗景色。看到這壯美的景色,戰士們全都肅立靜觀。電影視角拉近,觀衆能感受到這景色的靜谧美好和壯觀。這壯麗的山河,是最可愛的人用血肉之軀築就。

《金剛川》中導演力圖從不同視角叙述志願軍大部隊搶渡金剛川這一事件,雖然重複了很多鏡頭,卻把金剛川兩岸志願軍戰士如何為保證趕在第二天淩晨五點前過江的艱難與危險淋漓盡緻地展現了出來。

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空中是美軍飛機不停地轟炸金剛川上唯一的一座木橋,地面是志願軍以頑強的意志力不停地修着橋。修橋的速度令美軍驚詫,但美軍加大了轟炸橋的火力,護橋的連隊和修橋的工兵死傷無數,死得悲壯,死得慘烈。直至最後工兵連用血肉之軀築起人橋,供大部隊按時渡過金剛川。那座硝煙中的人橋令人震撼,令人揪心,他們在水中站成永遠的豐碑。

高炮班的戰士隻有兩門迫擊炮,為了護橋,不論是吳京扮演的老關,還是張譯扮演的張飛,他們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大無畏精神,用盡最後一顆炮彈,以舍我其誰的赴死之志與空中的美軍抗衡,直至生命的慘烈消失。張飛被炸掉一條腿,一條胳膊,卻咬緊牙關,靠着殘肢用最後兩顆炮彈炸掉美軍飛機,他在燃燒彈中被燒得面目全非。老關拼盡最後一顆炮彈被炸成一攤碎血肉,死無全屍。太多這樣的慘烈,太多這樣的悲壯,令人不忍直視。

無數像長津湖中的戰士,無數像金剛川中的戰士,他們為了戰争的勝利,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為了下一代不用打仗,為了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他們前赴後繼,譜寫了一曲曲浩氣長存的英雄之歌。

這些最可愛的人應被永遠銘記!

...

圖源《長津湖》電影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