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問西東》整部影片雖然架構很大,卻都是從細節出發打動人心。
并用了幾個故事穿插講述,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緒起伏。
然而這幾個故事都有一個共同點:
當大家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上,通過選擇跟随自己的内心,完成後面生命的延續。
01
吳嶺瀾,民國時期清華大學的學生。
當時因為物理不及格需要轉專業時,滿心疑問去問梅老師。
梅老師說:你不應該把自己置身于一種麻木的忙碌,踏實中,而忽略了真實。
真正的真實是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當時的吳嶺瀾沒有讀懂梅老師的一席話,整日離群索居,自我思索。
某日,他偶然去圖書館,聽到泰戈爾在演講,而當時陪在泰戈爾身邊的人,是當時最卓越的一群人,這些人站在那裡,自信而笃定,那種從容讓他十分羨慕。
自此他選擇從思索生命意義的羞恥感中釋放出來,不管面對何事,先叩問自己的内心,并認真的思考生命的意義,面對自己的真實。
吳嶺瀾這一段的講述很短,卻是整個影片的靈魂所在:從心出發,無問西東!
尊重!
02
沈光耀,上海的富家子弟。
從他對車子的了解能看出來家境很好,見識廣,要不然在當時的社會環境是不可能接觸到這些東西的。
他的素描也很棒,說明很有文學素養。
他跟其他很多同學當時都在一個山裡繼續完成學業。
由于戰争,需要經常躲避敵機的轟炸,在沈光耀的心裡埋下了一顆當兵的種子。

恰逢部隊招募飛行員,他順利的通過了體能測試。
他寫信回家告知想當兵的消息時,他的母親不畏路程險遠,來到了他的面前。
當他跪在母親面前,在母親聲淚俱下的勸阻中扼殺了當兵的念頭,自此安心念書。
世事無常,遭遇了一次身臨其境的轟炸後,沈光耀毅然決然的選擇來到飛行員的陣營,選擇瞞着家裡人。
他雙耳不聽别人對“富家子”的嘲諷,一心修煉飛行技能還不忘給流離失所的小朋友們送吃的。
“晃晃叔叔”是小朋友們對他善舉的愛稱,自此也改變了連隊其他人對他的誤解,與他一起幫助這些小朋友。
最後在一次敵強我弱的戰争中,他選擇駕駛飛機沖向了敵軍的軍艦,給敵人造成了嚴重的損害,但也犧牲了自己,卻保護了其他跳傘的飛行員。
沈光耀選擇從軍,就是選擇了一種責任,一種國家危亡,匹夫有責的重擔挑于自己的肩上;
他選擇幫助小朋友,就是選擇了一種善良,一種不管何時,善良第一的道義。
他最後選擇沖向敵人的軍艦保護戰友時,就是選擇了一種精神,一種舍小我,保大家的無畏。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幾個關口,他都選擇了一種符合自己内心的方式來讓自己的生命顯得更有價值。
敬禮!
03
王敏佳,一位長相甜美,心思單純的傻姑娘。
因為看不慣師母對老師的打罵,王敏佳和李海決定寫一封信教訓一下師母,結果被師母識破筆記,找到王敏佳,并誣陷她勾引男人。

在當時敏感的社會,這無疑逼王敏佳進入了一條任人宰割的死胡同。
當被問起有沒有同夥的時候,她一口咬定是自己一人所為,不關其他人任何事。
在開批鬥大會的時候險些被群衆打死。
最後給自己挖了一座墳,并立了一個碑,寫着:王敏佳之墓。
從那時起,從前的王敏佳已經在她的心裡死掉了。
王敏佳就因為看不慣師母的所作所為,選擇寫一封信來告誡師母;
卻怎麼也沒想到這是她悲劇的開端,如果提早知道自己命中發生的事,她還會這麼做嗎?
在被批鬥時選擇一人扛下所有的罪責,保護同伴,卻沒想過自己會迎來怎麼樣的痛擊。
而後選擇給自己立一個衣冠冢,是在跟過去的生活告别,過去單純快樂的王敏佳在她的心裡已經死掉。
唏噓!
04
李想,讓人又愛又恨的角色。
恨的是,他就是那個被王敏佳保護的同夥,再面對王敏佳遭受種種不堪時,依舊選擇沉默,隻為了自己心中的私利。
如果承認了這個行為,他就不能去邊疆支援,在當時支援邊疆是至高無上的榮譽。
因此,當他作為标兵在台上演講時,王敏佳卻站在他對面的台上被批鬥。
他的内心也很掙紮,隻不過在他的心裡榮譽代表了一切。

無論他在王敏佳的衣冠冢前如何痛哭,如何忏悔,都改變不了他很自私這個殘酷的事實。
最後他卻因為救助自己的同事而犧牲了生命。
當時懦弱的李想選擇了退縮,他沒有勇氣去承認事實,因為他是無法應對承認事實之後的種種難以預料的情況,所以退縮在當時是最好的選擇。
最後又選擇犧牲自己去救助同事,不知是時間給了他勇氣,還是死在往事中的王敏佳無時無刻不在提醒着他做人的底線。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05
陳鵬,有血有肉有骨氣的男子,也是李海和王敏佳的朋友。
他一直喜歡王敏佳,在一次誤會之後,他決定成全李海和王敏佳,自己接受一份需要四處漂泊的工作。
但當王敏佳出事時,他千方百計趕到王敏佳的身邊,絲毫不質疑王敏佳的行為和王敏佳幾乎被毀容的臉。
并用自己的深情感動着王敏佳。

就這樣簡簡單單的一個小人物,卻在有些事情上選擇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實。
當看到李想在王敏佳的衣冠冢前痛哭時,他選擇用一句話來告誡李海:逝者已去,生者如斯。
沒想到卻成為了李想餘生的誡言。
當看到王敏佳落魄時,他選擇初心無改,并對她說:即使你一直往下掉,也永遠有我給你拖底,隻希望你不要把我推開就行。
陳鵬用簡單的言行表達了最深的情,因此讓王敏佳這一鮮活的生命重新綻放光彩。
感慨!
06
張果果,現代生活中的一名廣告策劃人。
因為公司奶粉廣告的策劃,他找了一個需要資助的四胞胎的家庭,并談好了條件。
但是在廣告沒有成功的前提下,他決定自掏腰包去資助四胞胎的家庭。
他曾經的上司聽說後,告誡他小心人的貪欲。
他在搖擺中決定選擇尊重自己的内心,真誠的幫助四胞胎家庭,也收獲的這個家庭對他的滿滿的感激。
并拒絕了前上司讓他用不光彩的手段去打擊對手。

張果果的父母就是當年李海舍命救下的同事。
尊重自己的内心,才是最好的選擇。
其實這幾個故事是互相有聯系:
梅老師選擇開導吳嶺瀾,經過思考,吳嶺瀾領略到真實的含義;
吳嶺瀾選擇給自己的學生(沈光耀)講解自己曾經迷茫的那段時光,經過掙紮,沈光耀決定從軍;
沈光耀從軍後選擇從空中投放食物幫助小朋友,才使陳鵬順利長大;
陳鵬簡單而炙熱的情感,使王敏佳獲得新生;
而他給李想說的那句“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卻成為李想餘生的誡言;
李想的餘生選擇用陳鵬的勸誡當誡言,最終舍命救下了自己的同事,也就是張果果的父母;
張果果選擇從心出發,真誠的幫助四胞胎,讓這個冬天不再寒冷。
因此,在這個春天我們又一次重溫這個影片傳遞的信念:
從心出發,無問西東;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