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告别的年代。
今年的電影放眼望去,全是謝幕。
《第一滴血》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我們看到的是73歲盡顯疲态的史泰龍,正式和“蘭博”說再見。
△ 《第一滴血5:最後的血》
《終結者》這次真的終結。
銀幕上,72歲的施瓦辛格拖着T800的沉重身軀,喊出了那句讓人淚崩的“I won't be back”。
△ 《終結者:黑暗命運》
還有,昨天剛剛上映的——
《葉問4:完結篇》
片名很決絕,鐵了心要結束,葉師傅也該退休了。
都知道,動作片強勁和火爆著稱的。
但為什麼我們現在的動作片,卻近乎成為一個英雄遲暮、老骥伏枥的片種?
臨别時刻,不得不說。
一個時代真的要過去了。
老實說,看到這幾部動作系列電影的終篇要上映時,Sir總有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
因為它們誕生,都有其時代背景。
1982年,觀衆第一次見到了退伍老兵蘭博,在叢林裡,用遊擊戰術痛揍當地警察,為受到不公待遇的越戰老兵發聲。
△ 《第一滴血》(1982)
1984年,T-800橫空出世。
科幻設定,驚悚題材,一個由機器人掌控的世界,派遣終結者T-800穿越時空刺殺未來的人類反抗領袖。
它契合了80年代對于計算機智能飛速發展的恐懼,也呼應了西方文化世界末日與啟示錄的傳統母題。
△ 《終結者》(1984)
而現在呢?
他們返場,或多或少都有各自的尴尬。
《終結者:黑暗命運》為了順應民意和時代潮流,把救世主的角色安排給了女性,另外還引入一個墨西哥裔角色。
《第一滴血5:最後的血》蘭博本來已經退休養牛,編劇隻能安排他侄女被墨西哥幫派綁架殺害,蘭博趕赴墨西哥雖遠必誅。
發現沒有。
演員的老态隻是一方面。
而另一反面是,告别之前,這些英雄故事,早就開始了自然死亡。
《葉問4》同樣有自己的尴尬。
我們看到,《葉問4》采取了類似《好萊塢往事》的辦法,把現實先放在一邊,隻拍電影需要的故事。
同樣請出李小龍(陳國坤 飾)。
貢獻了一場街頭打鬥。
主角當然還是葉問。
電影中,不僅是他的謝幕之戰,也是臨近生命的終結。
葉問在香港查出患有癌症,已知時日無多的他,為退學的兒子而犯愁。
這時,徒弟李小龍請他到美國參觀自己的武館,于是葉問應邀前往,順便去完成最後的心願——為兒子申請一所好學校。
到了美國,還是少不了要打。
這一次,他的對手變成了種族歧視者。
又是一場苦撐的告别。
雖然一頭黑發,淡化了實際年齡,但是還是能看出,這是葉師傅打得最吃力的一次。
最能說明問題的是。
一向宗師風度的葉問,竟然罕見地使用了“禁術”——
踢裆和封喉。
人設崩塌嗎?
在Sir看來,《葉問4》說的是迫不得已的妥協。
因為機能的衰退,因為癌症的擴散。
不如此,他真的就打不赢了。
一代宗師,還有什麼比這更令人唏噓的。
如果要說《葉問4》的關鍵詞,無疑是衰老。
很多人或許會吐槽說,大老遠跑到美國軍營去踢館,是不是太過于沉迷于“民族自尊”了?
老實說,這種“打洋人”的套路,确實有些老舊。
但Sir也能理解,功夫片打的絕不是拳法,而是出拳的理由。
你為了什麼而打?
這才是調動起内心熱血的東西。
美國軍營、空手道教練、種族歧視,其實都是為了葉問最後一站設置的擂台而已。
雖然葉問說過那句小宇宙爆發,十分嚣張的“我要打十個”。
但《葉問》系列的内核,從來不是耀武揚威的自大。
相反,它當年讓我們眼前一亮。
就在于敢把宗師拍得小,卑微,不堪。
看似高舉民族主義大旗,但所言不過是一個普通人的掙紮。
第一部,打日本。
不是抗日,而是因為一袋養家糊口的米。
第二部,打拳王。
不是為了逞威風,而是教拳的行當生計受到威脅,需要自證實力。
第三部,打混混。
是為了保護孩子和街坊鄰裡的太平。
每一次,葉問都一退再退。
每一次,都有種“被迫營業”的感覺。
他去掉了民族英雄的神性,重建了人味兒——
甚至,怕老婆。
在家打拳,被要求不能打壞東西,潛台詞是,已經打壞過太多次了。
和老婆之間的矛盾 ,一直斷斷續續,打拳不顧家,顧家不打拳,到最後的教拳養家。
第三部裡,與泰拳高手的樓梯大戰,未嘗沒帶着一種在老婆面前露一手的緣故。
葉問是誰?
擂台上,我們記得他一個打十個。
但回到人群裡,他是個嘴不夠利索,天天被老婆埋怨的小男人,和你一樣上下班接孩子,整天為柴米油鹽發愁,就像是你身邊的街坊鄰居,隻不過他會功夫,以教拳維生罷了。
甚至于第四部去美國打拳,也隻不過是為了給孩子找一個留學的機會。
葉問幾乎所有宏大的“自強叙事”背後,都曾有一個的小目标,被裹挾,被選擇遺忘。
十年過去,《葉問》來到了最終章。
每次動手之前,葉問總要擺擺手,活動活動筋骨。
年紀大了,腿腳也不靈便了。
心态上,他也更加沉穩和安詳。
面對欺負,更加忍讓,貫徹落實一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作風。
哪怕是阻止校園欺淩。
看他去教訓那幾個男孩,揪耳朵,掐鼻子,打屁股,都有一種不願下重手的收斂。
而操心的事,也更多。
一邊是要給孩子找學校,一邊是幫着徒弟李小龍與華人商會斡旋。
延申的枝蔓裡,是孩子和他鬧别扭打越洋電話都不接,是美國人上門找茬,以及自己的癌症。
對于葉問,這真的是,生命盡頭,窮途末路。
問題的解決,還是隻能靠打拳。
但,同樣是打拳,有一場戲Sir非常喜歡。
葉問和華人商會的萬會長一場驚天動地的比武。
詠春VS太極。
一開場,每一招,每一式,随着年齡的增長,拳法更加老到,技藝精湛娴熟。
就在Sir期待這場天雷地火的對決會是怎樣的高光時刻的時候。
舊金山地震,兩個人趕緊躲在了桌子底下。
武學、宗師、功夫、傳承、門派之争……
在地震面前,不過都隻是凡人罷了。
這就是《葉問4》,成為終章的原因。
衰老和死亡倒還是其次,它真正意義上解構掉了葉問這位超級英雄的技能包。
相比于那些飛天遁地的超級英雄,功夫能幹什麼?
葉問和普通人一樣生老病死,在社會現實面前頭破血流。
但他為什麼還是我們的超級英雄?
因為這句話——
“習武之人遇到不公義的事情要站出來。”
一說到終結,我們肯定會想到這個詞——
情懷。
但不得不說,這個年代的情懷已經被說得太多了。
而往往,說情懷又是對沒有真本事的掩蓋。
《葉問》真正打動我們的是,它不想完全靠賣弄情懷取勝。
電影裡,葉問第一次來到陌生的地盤,沒有主場優勢,環境全然陌生,還要面對無限制的格鬥挑戰。
宗師?
誰管你佛山葉問是誰。
在這裡,論資排輩、擺身份,全都失效。
隻有用全副實力去搏。
制作上。
到了最後一部,《葉問4》也沒有抱着收割一波情懷就走的态度。
目前豆瓣評分7.3,貓眼9.5,逆轉了系列一度下滑的口碑。
或許是因為,《葉問4》也是甄子丹最後一部功夫片,他也想要像片中的葉問一樣,為自己好好打一場謝幕之戰。
而所幸,他還可以一戰。招式利落,依然賞心悅目。
就格鬥場面而言,《葉問4》的确是近年硬橋硬馬,有黃金時代餘光的一部功夫片。
而在未來?
它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難以被超越了。
不僅因為功夫明星的老去。
也因為功夫片的式微。
不論你承不承認。
回到開頭的問題,為什麼這些老IP,還要出來告别?
因為隻剩下他們了。
成龍79年出道,次年就成為票房冠軍。
李連傑82年出道,立刻也成為功夫巨星。
“自古英雄出少年”這句話,對功夫明星來說,尤為貼切。
這是一個需要年輕血液不斷注入的行業。年紀大了,就可能被身手更敏捷的後輩取代,或引退,或轉型幕後。
而現在呢?
成龍65歲,李連傑和甄子丹56歲。
被觀衆接受的新人又在哪?
連《葉問4》中和甄子丹過招的後輩吳樾都已經43歲了。
“明天會更好”,Sir很難用這句話去設想功夫片的未來。
所以看到《葉問4》的回勇,觀衆更多的是欣慰。
不止于這個系列的情懷。
更是為貨真價實的功夫買單。
而此後?
應該還會有動作大片,但那已經全然是電腦特效的時代了。
英雄謝幕,固然唏噓。
但慶幸的是,至少還能謝幕。
要知道,許多的告别,是無聲無息地消失在你的視野中。
對于演員,年紀大了,老了,沒戲拍了,黯然退場,下一次見,可能就在訃告欄上。
對于角色,年代久了,沒人記起,觀衆遺忘了,就隻能留存在老舊的錄像帶裡。
比如王羽,張徹的大弟子,60-70年代華語電影最紅的功夫巨星。
誰記得他是怎麼謝幕的呢?
再次回歸我們視野,是陳可辛的《武俠》向《獨臂刀》緻敬,邀請他客串,很多動作戲已經難以完成。
拍攝結束五個月後,突發中風。
今年獲得金馬終身成就獎,因為身體狀況不佳,無法到場領獎。
在動作片風起雲湧的八十年代,新的功夫片演員很快出頭,一代新人換舊人,觀衆很快淡忘了邵氏片、張徹、王羽,沉浸在新熱鬧中。
而如今的尴尬是,功夫明星早到了該退休的年紀,卻依然不見有新人能出來取代他們。
隻得由他們自己,再上台。
終于能看清他們的謝幕了。
但這是觀衆之幸,或不幸?
承認吧,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的快節奏社會。
我們每個人都擅長的最好能力,就是善于遺忘。
因此,不論是角色還是演員,有機會做一場告别,總是難得的。
回到這2019年的告别演出。
21世紀第二個十年隻有十天就将結束。
Sir覺得,趁着他們還有機會,趁着我們還沒遺忘。
是時候好好做一場告别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