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靈欲春宵》(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1966)
對于大衆來說,電影明星是最吸引關注的一類人,而他們當中的大多數都具備表演天賦。不過有時候演員長得太漂亮了也并非一定招人喜歡,尤其是觀衆還沒有見識過那名演員真正拿得出手的作品。這種情況在女演員中尤為明顯(比如香港的‘木美人’李嘉欣,大陸的‘冰美人’範小姐)……她們的長相和演技往往不成正比,而她們或許隻有在“扮醜”時才會得到影評人和觀衆的賞識(比如妮可·基德曼、查理茲·塞隆等都是因扮醜而奪得奧斯卡影後)。而好萊塢曆史上最美的女星之一、也是第一批真正得到八卦小報青睐的伊麗莎白·泰勒絕對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女演員,不僅因為她選擇在電影《靈欲春宵》(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扮醜。
1965年,華納兄弟電影公司買下了戲劇《靈欲春宵》的改編權并拍攝成電影,此舉令許多業内人士驚訝不已,一時議論紛紛。這部描寫因愛瘋狂、相互傷害的電影充斥着譏諷謾罵和性暗示(本片是首部在對白中用到“Bugger”一詞的電影),觸及社會道德底線,被認為是對《電影制作守則》(俗稱海斯法典)的嚴重挑戰。但當傑克·華納公開要求放映該片的劇院貼上“僅供成人觀賞”的告示并以此限售電影票時,美國電影協會讓步了,宣布這部電影因其藝術水準之高故成為特例,于是本片成為美國電影協會标識“18歲以下觀衆需要父母陪同觀看”的第一部電影。這件事也導緻之後其他電影工作者更為激烈地挑戰《電影制作守則》的權威。

伯頓夫婦在片場
《靈欲春宵》改編自愛德華·阿爾比(Edward Albee)獲得托尼獎的戲劇。阿爾比在2005年接受采訪時說,當時制片人兼編劇恩斯特·萊赫曼(Ernest Lehman)花25萬美元請自己來改編劇本,但完成之後,導演邁克·尼科爾斯(Mike Nichols)和伯頓夫婦非常讨厭那個劇本,他們改動了幾乎所有台詞,到最後隻保留了兩句,阿爾比說這兩句話就值25萬美元真是很劃算。
由于影片是從戲劇改編而來,因此我們看到了這類電影的慣有标志:演員陣容小、場景少、很少更換戲裝、劇情發生在短時間内。但《靈欲春宵》卻是當時制作成本最高的黑白電影,花了750萬美元。其中泰勒的片酬有110萬(外加影片10%的分紅),伯頓的片酬75萬,另外的大頭是付給阿爾比的50萬(版稅+編劇費)。著名演員傑克·萊蒙曾接受過‘喬治’一角,但第二天又改了主意,沒做任何解釋——有消息稱,他要價太高,華納不能接受。
這部電影是邁克·尼科爾斯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在此之前他已經是百老彙小有名氣的戲劇導演,因為和伯頓夫婦關系不錯,被華納兄弟公司特邀前來執導。在把戲劇從舞台搬至銀幕、選擇把焦點放在演員們身上、以及盡可能多地移動鏡頭方面,尼科爾斯做得相當不錯,因此他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提名,而來年他就憑借《畢業生》(The Graduate,1967)拿到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靈欲春宵》工作照
影片講述了一對老夫老妻喬治(理查德·伯頓Richard Burton飾)和瑪莎(伊麗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飾)失敗的婚姻關系。喬治是一位大學教授,瑪莎是那所大學校長的女兒,十幾年的婚姻生活所剩下的隻有相互攻擊、嘲諷。在影片說到的那個夜晚,盡管已經參加完了一個聚會,瑪莎仍然邀請一位新來的教授(喬治·席格George Segal飾)與他的妻子(桑迪·丹尼絲Sandy Dennis飾)來家裡“玩遊戲”。接下來的是飲酒狂歡、污穢的秘密、相互敵意以及背地裡的一絲不忠。喬治和瑪莎不僅扯出了他們自己的、也扯出了客人們婚姻關系的失敗,目的是——看誰先眨眼?這些角色們為傷害彼此而采取的手段令人震驚,正如俗話說的:“我們總是傷害自己最愛的人。”

《靈欲春宵》劇照
本片中演員的表演有許多驚人之處,全部四名演員均獲得奧斯卡獎提名,其中泰勒和丹尼絲分别獲獎。伯頓雖然和影帝失之交臂,但他的表演同樣是一件引人入勝的傑作。他演的喬治尖刻而厭倦,在最後幾個鏡頭裡表現出來的惡毒令人恐懼。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他對自己老潑婦般的妻子一次次閃現出深深的忠誠、同情和愛。盡管當他做各種力所能及令她痛苦的事兒時,他也是仰慕她的。BTW,伯頓曾在片場慶祝自己的40歲生日,妻子泰勒送給他一輛奧茲莫比爾豪華跑車(Oldsmobile Toronado)。從伊麗莎白·泰勒的第一句台詞開始,瑪莎就絕對是不滿和怨恨的化身。為了演活這個怨婦形象,泰勒增肥了約30磅,讓化妝師們把她化得比實際的34歲看上去要老,華納甚至把電影拍成黑白片以幫助她顯老,但那都不是‘瑪莎’這個角色如此不可思議的重點——是無人性的仇恨和壞脾氣在幾乎每個鏡頭裡遏制不住地從她身上流淌出來。觀衆們完全确信這是一個對生活徹底失望并且不在乎别人知道的婦人,她唯一的動機似乎就是把周圍每個人都帶入絕望的深淵。對有些人來說,這可能會引起同情,但卻幾乎不可能對瑪莎産生任何理解。

《靈欲春宵》劇照
青年演員席格和丹尼絲在配合這兩位巨星方面做得不錯。他們的情緒和反應得到了全部展示,對他來說是從年輕的自信、蠻幹到厭世,對她來說是從天真、困惑到醉酒的瘋狂和放縱。最終,對他們的角色來說有了某種程度的無可奈何,他們仿佛從喬治和瑪莎的關系看到了自己的未來,并且意識到他們犯下的錯誤已令自己走在無可挽回地通往失敗的路上。在這四位好演員的掌控下,片中人物關系的含糊不清充當了一種反映任何關系沉浮的哈哈鏡,他們之間互相毀滅的過程并不會令人心情愉快,但演員們的表演真的非常棒。有趣的是,本片也是奧斯卡史上迄今為止唯一有兩對已婚角色競争表演獎的電影。

桑迪·丹尼絲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同時,也為這部影片付出慘痛代價——她在影片拍攝期間懷孕,并在片場流産。
《靈欲春宵》公映後受到觀衆和評論界的一緻熱捧,它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在内的13項奧斯卡獎提名,伊麗莎白·泰勒摘得(Elizabeth Taylor)自《青樓豔妓》(Beutterfield 8,1960年)後的第二個影後桂冠,她後來表示,‘瑪莎’是自己演繹生涯中表現最好的角色。影片在全球獲取了4000萬美元的票房,名利雙收。2007年,美國電影學院(AFI)評選的所有時間最偉大的電影排行中,《靈欲春宵》列第67位,對這樣一部高水準的藝術電影來說實至名歸。

片裡片外的泰勒
如果想看看怎樣的表演算作上乘?那你一定要去看看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