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沒有一絲顧慮,我們往往在潛意識裡相信不管我們做什麼,一直有什麼東西在悄悄流逝着,不受任何人的掌控,那就是時間。時間就像風一樣,無色無形無聲,但是你能清楚地感知到它的推移,四季的變換,人的老去,植物的枯榮,都是時間在無聲地宣布它的存在。
可是在我們的意識之外,時間真的客觀存在嗎?柏格森把時間分成了客觀物理時間和主觀心理時間,客觀物理時間就是時針轉動所寓示的每分每秒的推移,主觀心理時間是我們能夠感知到的綿延。在電影裡,在廣袤的宇宙中,地理位置的差異會影響到時間的推移,在某個遙遠的星球上的一分鐘也許就等于地球上的七年。當父親還是一個中年人模樣時,女兒已經滿頭銀發即将走向生命的終點。
以前我覺得客觀物理時間才是真實的,畢竟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心理時間卻是因人而異,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刻也會經曆不同的時間流逝速度。快樂的時候,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痛苦的時候,又覺得時間格外漫長。現在,比起物理時間,我更相信心理時間,甚至有點懷疑客觀物理時間的存在。人們常說時間老人是公平的,每個人都在相同的時速中生活。但事實也許并非如此,有的人能把一分鐘變成兩分鐘來過,而有的人一分鐘短得就像一秒,人們就仿佛生活在不同的星球一樣,最終時間會把我們塑造成各種模樣。
我喜歡電影所傳達的時空觀,但無法認同其價值觀。“切莫溫馴地步入良夜”,似乎西方的科幻片總是在宣揚一種積極的、昂揚的、不向任何災難妥協的進取精神,英雄主人公用盡十八般武藝隻為了達到拯救人類也就是存活這一簡單的目的,在黑暗将至時“狂怒地抗拒光的隕滅”,探險家和先驅才是最合格的人類。
然而,當夜幕低垂時,我隻想,溫馴地步入良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