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之前有一个朋友说《送你一朵小红花》是“按着你的头让你哭”,那么《心灵奇旅》就是按着你的头给你灌毒鸡汤。电影应该让情节、人物和环境本身说话,台词只是画龙点睛之笔,而不是架构一个庞大的灵魂构造场,然后却用大段的台词来传达某种世界观人生观,看上去似乎金句满满让人忍不住想拿个小本本记下来,但是放到片尾曲的时候再回顾,宛如看了一场披着虚构外衣的宣传教育片。二十二的几句漂亮话就让乔伊的母亲改变了看法,从而理解了儿子的音乐梦,母子俩长达n年的矛盾居然可以这么轻易地就化解,要么二十二曾经是个搞传销的,要么就是夸大了言语的力量。在理发店里,二十二借着乔伊的身体夸夸其谈,周围的人听得如痴如醉,简直就是一个小型毒鸡汤会。如果语言真有这么神奇,那么真实世界中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矛盾,人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困惑、焦虑甚至是忧虑了,毕竟按照电影的逻辑,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一碗毒鸡汤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再来一碗。

其次,电影想传达的世界观和它的表达方式之间存在某种悖谬。主人公乔伊·高纳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在著名乐队里演奏钢琴之后悟到真正支撑人活下去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温暖点滴,而不是追逐内心所谓的最高目标。二十二在体验了一天尘世生活之后点燃了生命的火花,燃起了重回此岸的渴望。从这两个主角的经历来看,影片似乎想告诉人们平平淡淡才是真。不过,高纳是在达到了生命峰值(至少是他所认为的峰值)之后才幡然醒悟,二十二也是在明白了许多人间真相的基础上才坦然地承认也许人世也并没有那么糟糕。换句话说,只有绚烂过的人才有资格谈平淡,否则就只是甘于平庸的浅薄,并且有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之嫌。若你连山顶都没有去过,有什么资格说山下的风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