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狗,被稱為人類最好的朋友,既忠誠、又實用,看家護院、追捕獵物、導盲搜救、尋毒破冰等,不一而足。

每一個國家都有一個人與狗相得益彰、相親相愛的故事。《忠犬八公》就是其中傳播甚廣的一個,曾被兩次搬上銀幕,一次在故事發生地日本,一次被移植到了美國。

但電影畢竟是電影,不是史實。電影借用這個故事片面誇大和渲染了人與狗間的溫情,特别是人的溫情。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現實中,八公的主人上野英三郎突發心髒病逝世後,仍去澀谷車站等候上野的八公遭遇了一系列來自人世的冷漠,被驅逐、被追打。

它沒有傷害過任何人,但往往被當做沒人要的野狗到處攆。

中國有一句古話:打狗也要看主人。沒有主人的狗是可憐的,人們會無所顧忌地驅之、趕之、傷之、虐之。

忠犬八公,每天都要到澀谷車站等下班的上野。從八公的角度,主人隻是沒趕上回家的火車而已。這一等就是9年多,直至在一個雪夜被凍死。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影片将這些人類的冷漠略去了,美版的電影隻剩下了友愛與忠誠,幽默與溫情。

這或許與國情異同有些關聯。在美國,狗是人類的寵物,是消解孤獨的夥伴,是可愛的情感寄托;但在東方,更為看重的則是狗的實用性,特别是在中國,看家護院是狗的首要任務。對那些表現溫吞、畏縮的狗,人類是很殘酷的,狗主人經常挂在嘴邊的是“把你炖了”。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關系是相互的,對人友善會得到友善,惡語如刀得到惡語似劍,就像你對鏡中的自己微笑,鏡像會回以微笑一樣。

常聽有人評人:這個人就是一條養不熟的惡犬。犬之惡是人的感受,之所以有惡犬,是因為有惡人。良善人家是養不出惡犬的,家有惡犬,其主必是惡人。

人與人互為鏡像,人與動物也一樣。影片《忠犬八公》呈現的是人與狗為善的一面,屏蔽了人與狗為惡或者人為惡、狗助惡的另一面。

世有良人,才有良犬;世有惡人,亦有惡犬。


...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