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在家,和先生在家看了一部驚悚片《饑餓站台》,是一部帶有魔幻色彩的現代寓言。
影片的設定是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垂直監獄,圍繞着一個有正直初心的瘦弱中年男人展開故事。
監獄沒有獄警,在無形的規則下,所有的犯人都是憑着自我約束,形成了一個封閉的自治系統。規則并沒有在影片中明說,而且通過男主一個個室友說出來的。比如:
1、垂直監獄每層隻有兩個人住,每天運送食物的平台會經過房間的一次,停留的15分鐘就是進餐時間。
2、食物不能留下或者打包,隻能在平台停留的時間内吃掉,否則會受到監獄系統的處罰————房間變得極端冷或極端熱。
3、食物肯定是夠所有人吃的,據說監獄總共隻有200層。但男主第一個室友老人說一般到100層左右就沒得吃了。
4、每層犯人都會待一個月,一個月後系統随機打亂重新分配。上層的大概率會分配到下層。也就是曾經在頂層享受第一口新鮮食物的人,後面可能要去171層餓肚子,甚至吃死屍!
規則說到這裡,驚悚的感覺就出來了。涉及到生存問題,人性便經不起考驗,而人的貪欲和自私則在有限的物質環境下表現得淋漓盡緻。
男主格倫是唯一一個主動進去垂直監獄的。原本他隻用待6個月就可以出獄,但到第四個月,他就挂了————影片最後,死去的老人将他接走,走到一片虛無中了。
對,就是格倫第一個室友,一個年近花甲的老人,那個教會格倫在監獄中的生存法則的導師。
原本格倫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因為樓層還不錯,他最開始和老人相處得其樂融融,給他念書聽,兩個人在房間裡裸奔,還能交換一下人生故事。但一個月“蜜月”過後,他們就被轉移到了171層,不幸的是還是跟這個老人同行!為了不被吃,為了活下來,老人提前綁好了格倫,并聲稱要吃“活的肉”。
格倫當然做出了劇烈的反抗嘶吼,一方面是對未知疼痛的恐懼,另一方面恐怕是對“朋友”轉眼變成“儈子手”的不可置信而生的憤怒。但無濟于事,七天後,老人還是割下了他大腿上第一塊肉。
而此時,他曾經施以援手的亞洲女出現了。她全程沒說一句台詞,但卻是格倫最為記挂的一個人。每天她會跟随食物站台從頭到尾,沒人清楚他的意圖,但據說是找一個不存在的孩子。
這個不存在的孩子,是格倫的第二任室友,也就是同樣天真的女教導員告訴他的。而女教導員的信息全部來自當局————監獄的管理機構。她還說監獄隻有200層,食物站台的食物絕對充足,監獄裡不可能有小孩子。但是,當第四次調整到達202層的時候,女教導員知道,她的信息不一定都是對的。她服從了一生,卻沒想到當局編織了一個謊言。那麼,當局是故意的還是無意的,隻能看觀衆判斷了。
女教導員的世界觀在那一刻崩塌了,因為她相信了一輩子的東西。她相信當局的“自治政策”是好的,讓人們自發性團結,但已經經過一次生死的格倫告訴她:改變從來不是自然發生的。

所以,她在171層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并且“出于善意”将自己的身體留給了格倫。格倫肯定吃了女主,不然,他活不下去!但在饑餓引起的意識渙散時,他感覺自己和老人越來越像。他也同樣吃了死去的室友,他開始說老人的口頭禅“這麼明顯…”,他同樣對第三任室友的熱血表達了不屑一顧的嘲笑。
但,他和老人都是不同的。他還具有起碼的同理心。會幫助亞裔女子,會想改變監獄的食物分配原則,會想千方萬計保護“信号”到達廚房管理層。
說到這裡,其實我并沒有太理解,為什麼一個沒有吃完的甜品就成了“信号”?他們要傳遞的信号是什麼?監獄的人已經開始自發有序分配了嗎?這個點子是監獄的黑人大哥(導師級)提出來的,但似乎沒什麼用。因為電影穿插的廚房鏡頭中,一個廚師長拿着蛋糕中的頭發在質問工作人員。顯然,他們并不關心底下的人想傳遞什麼信息。或者說,他們已經被訓練得隻專注提供飯食,保證飯菜質量,不用關心旁事了。
另外一個疑問是,小女孩真的是存在嗎?按照最後的情節。格倫和黑人都受了重傷,按理說應該處于意識模糊的邊緣了。他們把信号給小女孩吃了,然後格倫帶着女孩到達平台最底層。女孩最後會跟着平台返回第一層。
電影在極速向上的平台中結束,男主最後應該是死了。整部電影,用吃影射了人類的貪欲。看到每個人面對食物那種誇張的饕餮模樣,真的好像看到了魔鬼。看完不禁想:監獄搞那麼好的夥食幹嘛?用盒飯一人一份一模一樣的不就行了嗎?
而以前看過的好片子《盲流感》《千與千尋》無一不是選擇用吃、食物來折射人的貪欲。在一個失去健全社會功能的體制下,影片中的人都開始暴露出自私和醜惡的一面。人之初,性本惡,需要後天的教育和行為規範才能讓人行善。
古人提倡“慎獨”,意思是在一個人獨處時也能有自我克制和自我約束,實在是人性的美德。
二更别君去三更得清名,四野雲俱黑吾心火獨明。慎獨的境界,心向往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