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和馬克思》,這部電影我看了三遍,不算多,每一次看的時期不一樣,契機也不一樣。
第一次看是在初中吧,那時候看了幾部迪士尼的動畫電影之後,對動畫電影開始感興趣。于是就上網去搜索。
那時候小,幹什麼事都很直接,一根筋,直接就在百度上搜索“好看的動畫電影”。
然後我就發現了這部《瑪麗和馬克思》。
最初看的時候,覺得首先畫風就迥然不同。
這是部粘土動畫,整個電影是由132480張定格照片制作而成的,大到房屋汽車,小到茶包紐扣,都是由人工用粘土制作出來的,再加上這是一部黑白動畫,所以從視覺感官上來說,《瑪麗和馬克思》就給人截然不同的體驗。
第一次看的時候,看到了年幼的瑪麗的不開心,看到了她酗酒的媽媽,看到了她機械的爸爸,看到了人到中年無人理解的馬克思。
我想他們兩個能成為跨越海洋、跨越年齡、跨越時間的筆友,應當是很幸運的。
當兩個同樣在生活中找不到溫暖的人聚在一起,瑪麗訴說自己的苦悶,馬克思為她解答疑惑。
我看了第一遍,覺得友誼是有力量的。
第二次看的時候,我高中了,實在是被所謂的男男女女搞得心力憔悴,所以我又點開了《瑪麗和馬克思》,想着我能重新拾回對友誼的信心。
可是為什麼看着看着眼淚就止不住了呢?
這一次,我看到了因為胎記被嘲笑的瑪麗,看到了因為自己長相醜陋總是哭泣的瑪麗,看到了被欺負無助可憐的瑪麗。
我還看到在二戰時失去雙腿患上了恐曠症的鄰居萊恩,看到了眉頭總是高高皺起的媽媽,沉浸在死鳥模型中的爸爸,以及,徘徊在紐約不知歸所的馬克思。
第三次看,我已經來到陌生的城市上大學三個月了。人們都說大學生很奇怪,他們有對愛情友情的渴望,卻又止步在通往其中的大門前。他們可以在一群隻有一面之緣的人面前大笑打鬧,卻對自己十幾年的好友嗤之以鼻背地算計。
我很疑惑,于是我又打開《瑪麗和馬克思》這部電影。
看完之後,内心久久不能平靜,我一直在思考,人與人之間,究竟為何會有如此豐富的情感。
瑪麗的童年是不幸的,她唯一可以稱之為好朋友的,是一隻她爸爸在高速公路上撿回來的公雞伊索。她缺乏自信,沒有朋友,更加沒有來自家人的關心。她蜷縮在自己狹小的悲傷世界裡,看着外面美好的藍天,卻覺得沒有一絲一毫屬于自己。
她的心情戒指經常是黑色的。
根據圖表,當心情戒指變成黑色的時候,她不是在思考,就是潛意識裡野心勃勃,或者是餓了。每一次她都相信自己是餓了,于是她就找來她最愛的櫻桃巧克力棒。
她給馬克思的一封信中說:你說你沒有朋友,其實,我也沒有……你曾經被别人嘲笑過嗎?我該怎麼辦?
而遠在美國紐約的馬克思,他患有焦慮症和自閉症。他不懂人們為什麼要在“不要吐痰“的标語牌上吐滿口水,不懂為什麼煙頭會随處可見,不懂為什麼所有人都把他當作一個異類。
馬克思的生活單一無趣,他換過7份工作,養過9條金魚,每天的食物有特定的安排。他不可以離開巧克力,巧克力是他緩解焦慮的唯一辦法。馬克思經常失眠,從淩晨一點到三點他無法入睡,隻能站在凳子上躲進房間的角落大口地呼吸、急促的喘息。
馬克思他也不會笑,無法辨别别人臉上的表情,雜亂糟糕卻又一成不變的生活在收到瑪麗的來信後,徹底改變。
他們就這樣保持着通訊,一直有二十年。
這期間,他們互相交換喜愛的巧克力,一起談論動畫片“阿諾一家“,一起面對這個世界的殘酷。
瑪麗甚至給馬克思送去了一瓶自己的眼淚,因為馬克思說他沒有辦法哭泣,流不出眼淚。
友誼的力量,跨越千山萬水,來到他們彼此的身邊。
這是一部探讨自我的動畫,它讓我們看到了生活的不如意與無可奈何,也同樣向我們展示了人與人之間通過文字、通過友誼形成的密切聯系。
沒有人能夠孑然一身生活在這個大千世界裡,或許我們可以獨善其身,但是當心靈面對瓦解的風險,當自我與世界的溝通開始逐漸消失,是否會有那麼一個人,跨越千山萬水,走過遍地荊棘,來緊緊握住你的手,告訴你生活還有希望,不要放棄。
馬克思的救贖就是瑪麗,他被外界當作是“肥胖弱智“,被無休止地侮辱,被旁人的目光傷害……但是瑪麗的出現,讓他有了不一樣的體驗。
他說,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You are my best friend,you are my only friend.)
瑪麗漸漸也走出了對自我的否定當中,她用爸爸給她留下的積蓄做了整形手術,祛掉了額頭上的棕色胎記;她走進了大學,緻力于精神方面的醫學研究;她追求鄰居達米安,并且成功地和他結了婚。
當一切都結束,瑪麗的父母雙雙去世,她的丈夫達米安離開了她的時候,她帶着孩子來到紐約找馬克思。
馬克思已經安詳地去世了,他坐在沙發上,頭高高地向後仰起。
瑪麗也擡起頭去看,結果泣不成聲。
馬克思将瑪麗寄來的每一封信,都熨好,再裝裱,最後整整齊齊地挂在天花闆上。一整個天花闆上,滿滿的全是瑪麗的來信:稚嫩的文字、笨拙的畫作、被淚水打濕而皺起的泛黃紙張……這個淩亂的房間,卻有着這麼一方淨土,記錄着他們最珍貴的回憶。
馬克思在信中說:我意識到你不是完美的,我也不是。沒有人是完美的,我們都有缺陷,即使是我樓下那個亂扔垃圾的人也有。小時候,我想成為任何人,除了我自己。我們不能選擇缺陷,它們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我們隻能去接納。然而,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朋友,我很高興我選擇了你。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在生活中,我們是瑪麗,也是馬克思,俗世的目光或許讓我們膽怯和孤獨,但是友誼的出現,會擦去覆蓋住天空的灰色、會打開我們緊鎖的心門、會帶領我們,重新找尋世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