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0年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将“同性戀”從精神病名冊中移除。此後,5月17日被确立為“國際不再恐同日”。
“性取向”是多元而複雜的,每個人的性别認知也有差異。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無性戀、跨性别者……性傾向及性别認同的差異性,一度帶來許多争議和社會問題,這些問題,此時此刻也在網絡上熱議。
然而不管是哪種傾向,不管是何種觀念,對于個體的差異,在不傷害他人、不擾亂社會秩序的情況下,應該多一些理解和尊重。
人是情感動物,無論哪種性傾向,都是人類正常的生理和情感需求。這不是簡單幾句話就能講述清楚的,而我個人見識也有限,隻能從自己了解的說幾句。

性少數群體,也就是LGBT(分别指女同性戀者Lesbians、男同性戀者Gays、雙性戀者Bisexuals、跨性别者Transgender),支持也好,不支持也好,甚至有恐懼也好,在我看來,這都是正常的。尊重不同的性取向,也應當尊重對這種取向的認同差異。
電影的好處之一就在于,我們可以對不同人、不同生活、不同文化、不同觀念多一些了解和理解。如果我們了解得多一些,看得多一些,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之大,或許内心某些固有的觀念和偏見,也可以得到消解。
因此5月17日這一天,推薦幾部我很喜歡的LGBT電影,抛去性傾向的外衣,這些電影本身也是十分經典的。
01《霸王别姬》

這部電影包含的東西太多了,不僅僅是關于同性戀,其中程蝶衣對段小樓的感情,是愛情還是依戀,對此我也不多說。但我依然要推薦它,這是我看的第一部涉及同性話題的電影,它讓我感到一切是那麼自然。人本身就有七情六欲,不管自己是誰,也不管對方是誰。
畢竟——“說好的一輩子,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

02《春光乍洩》

張國榮和梁朝偉主演,該片講述了一個悲傷的愛情故事。猶記當時初三,看完《霸王别姬》後喜歡張國榮,于是就又看了這部。那時的我,對愛情、對性取向,可以說一無所知,但我依然被片中的故事而難過。他們就是一對戀人而已,和千千萬萬其他的戀人一樣,會親吻,會擁抱,也會鬧矛盾,會吵架,會分手……
“不如我們,重新來過。”

03《藍色大門》

這部電影是去年暑假才看的,關于一個女孩的成長。桂綸鎂飾演的孟克柔是一個高中女生,起初對自己充滿困惑,到後來發現自己喜歡的是女孩。最初,她在牆上一遍一遍寫“我是女生,我喜歡男生”,而後來,終于坦然接受了自己的身份。
這是一部柔和單純的電影,令人想起簡單快樂的學生時代,青春,成長,同時,也是一部十分适合夏天觀看的電影。
“好不甘心喔,整個夏天都快過完了,好像什麼事都沒有做。”

04《阿黛爾的生活》

這是一部法國電影,講述15歲女孩阿黛爾的生活,她和藍色短發女孩的愛情,面對生活困境的選擇,痛哭流淚後的繼續前進……這是一部充滿情緒、讓人感到真實的電影。
阿黛爾也代表着世間其他許多人的生活,充滿無奈、悔恨、壓力……但是依然生活着。其中關于兩個女孩的愛情,刻畫得十分入骨和真實。
“愛不分性别,選擇愛你的那個。”

05《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去年夏天得以看此片。意大利小鎮的夏季,清新自然,溫柔美麗,大海、果園、綠植、草地、聚會……還有一段令人回味的感情,淡淡的憂傷,卻又讓人感到治愈和美好,溫和的背景音樂,這實在是一部讓人難忘的電影。生活是慢的,感情也是細膩悠長的。
因為這部片,去讀了原著小說《夏日終曲》,真的太喜歡了,據說電影要出第二部,不知何時能等到。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我也将以我的名字呼喚你。”

06《心之全蝕》

小李子早期電影,講述法國詩人蘭波和魏爾倫的愛情。其實看過此片最大的感觸,不是他們的感情,也不是彼時的社會倫理問題,而是對于蘭波才華、性情的欣賞與感慨。小李子年輕時實在太過于驚豔,以至現在,每讀蘭波的作品,腦海裡總浮現出小李子的俊美之臉。
“找到了!什麼?永恒。那是太陽與海,交相輝映。”

07《性愛自修室》

最後要推薦的,不是電影,而是一部英劇,一部被劇名耽誤的好劇。這部劇的原名是Sex Education,即《性教育》,顧名思義,關于性教育,也關于青少年的青春和成長。
之所以推薦這部劇,是因為,在中國,一個談性色變、性教育缺失的環境,這部劇讓我看到了英國的性教育和開明,以及對LGBT人群的理解和包容。
這部英劇包含的東西很多,關于性,關于性教育、性取向、性問題……也有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不僅僅是青春和成長,還有婚姻和家庭。同時,作為一部喜劇,也不乏幽默和輕松。
總而言之,很值得一看,因此推薦給大家。

今天的推薦就到這裡,關于LGBT電影,我看的不多,推薦的幾部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我會繼續關注這類電影,希望有一天,這些電影也和其他電影一樣,隻需劃分到“愛情”領域,不用單獨劃分到“同性”。